網絡購物平臺信用舞弊行為的形成機理與治理路徑研究 ——基于“平臺用戶方”視角
發(fā)布時間:2022-12-18 17:13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信息化為我國帶來了千載難逢的重要機遇”,伴隨著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術的革命,我國經濟的平臺化趨勢日益顯著。此間,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平臺,例如電商平臺、社交平臺、金融平臺、直播平臺、游戲平臺等得到迅速發(fā)展。這些網絡平臺在激發(fā)市場活力、創(chuàng)造顯著價值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十分嚴峻的失責問題,其中信用舞弊是各類平臺最為常見、最為共性,也是影響面較廣的平臺失責行為之一。刷單炒信、售假買假、虛假營銷等信用舞弊現象的不斷涌現,不僅影響了平臺經濟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也嚴重影響了我國市場清正經營秩序的維護和社會誠信體系的建設。如何有效治理平臺經濟快速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信用舞弊問題,助力良好電子商務環(huán)境的營造,是一個亟需解決的現實問題。從現有文獻研究看,尚存在以下三點值得深入探討的方面:一是在現象研究維度,較多關注刷單炒信等單一現象研究,缺乏對信用舞弊行為的系統(tǒng)歸類分析;二是在成因研究維度,較多以平臺提供方為主要視閾,缺乏對平臺用戶方即供應方和需求方的“雙重”深度分析;三是在治理研究維度,較多以單邊治理為視角,缺乏多元主體的協同治理路徑探討和創(chuàng)新模式研究;谏鲜霈F實和理論...
【文章頁數】:17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現實背景
1.1.2 理論背景
1.2 問題提出
1.3 研究設計
1.3.1 技術路線
1.3.2 研究方法
1.3.3 章節(jié)安排
1.4 研究創(chuàng)新
2 文獻綜述
2.1 網絡購物平臺研究綜述
2.1.1 網絡購物平臺的基礎研究
2.1.2 網絡購物平臺的問題研究
2.1.3 網絡購物平臺的治理研究
2.2 信用舞弊行為研究綜述
2.2.1 信用舞弊行為的基礎研究
2.2.2 信用舞弊行為的成因研究
2.2.3 信用舞弊行為的治理研究
2.3 文獻評述與研究聚焦
2.3.1 文獻評述
2.3.2 研究聚焦
3 網絡購物平臺信用舞弊行為的表現特征
3.1 研究方法選擇
3.1.1 內容分析法的定義和適用
3.1.2 內容分析法應用流程確定
3.2 網絡購物平臺信用舞弊行為的表現
3.2.1 數據收集與編碼說明
3.2.2 內容分析的質量檢驗
3.2.3 編碼結果的描述性統(tǒng)計與分析
3.2.4 證據鏈分析
3.3 網絡購物平臺信用舞弊行為的特征
3.3.1 圈層性
3.3.2 虛擬性
3.3.3 復雜性
3.3.4 危害性
3.4 本章小結
4 平臺供應方用戶信用舞弊行為的形成機理
4.1 平臺供應方用戶信用舞弊行為成因的機理分析
4.1.1 理論基礎
4.1.2 機理框架
4.2 平臺供應方用戶信用舞弊行為成因的博弈分析
4.2.1 第一組博弈分析
4.2.2 第二組博弈分析
4.2.3 第三組博弈分析
4.2.4 第四組博弈分析
4.3 平臺供應方用戶信用舞弊行為成因的結果討論
4.3.1 形成階段的博弈結果討論
4.3.2 擴散階段的博弈結果討論
4.4 本章小結
5 平臺需求方用戶信用舞弊行為的形成機理
5.1 平臺需求方用戶信用舞弊行為成因的機理分析
5.1.1 理論基礎
5.1.2 模型假設
5.2 平臺需求方用戶信用舞弊行為成因的實證研究
5.2.1 研究設計
5.2.2 量表開發(fā)
5.2.3 數據分析
5.2.4 模型修正
5.3 平臺需求方用戶信用舞弊行為成因的結果討論
5.3.1 形成內因——道德與利益的影響
5.3.2 形成外因——監(jiān)管與懲罰的影響
5.3.3 擴散原因——重要關系人的影響
5.4 本章小結
6 網絡購物平臺信用舞弊行為的治理路徑
6.1 網絡購物平臺信用舞弊行為的治理依據
6.1.1 事實依據
6.1.2 理論依據
6.2 網絡購物平臺信用舞弊行為的治理對策
6.2.1 治理框架
6.2.2 治理路徑
6.3 網絡購物平臺信用舞弊行為的治理實踐
6.3.1 平臺主導型協同治理案例分析
6.3.2 政府主導型協同治理案例分析
6.4 本章小結
7 研究結論、啟示與展望
7.1 研究結論
7.1.1 信用舞弊行為表現研究的相關結論
7.1.2 信用舞弊行為成因研究的相關結論
7.1.3 信用舞弊行為治理研究的相關結論
7.2 研究啟示
7.2.1 應用類別思維厘清信用舞弊行為表現
7.2.2 應用過程思維透視信用舞弊行為成因
7.2.3 應用協同思維推進信用舞弊行為治理
7.3 研究展望
7.3.1 研究對象方面,平臺類型可以更多樣
7.3.2 研究視角方面,平臺主體可以再延伸
7.3.3 成因研究方面,可以做交叉驗證分析
7.3.4 治理研究方面,治理路徑可以更落地
參考文獻
附錄
讀博期間的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舞弊問題與對策——以“新中基”為例[J]. 鄭宏偉. 經營與管理. 2019(09)
[2]上市公司財務舞弊行為的識別與治理研究[J]. 尤麗麗. 現代經濟信息. 2019(16)
[3]上市公司財務舞弊與審計對策[J]. 丁鈴. 科技經濟導刊. 2019(23)
[4]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與審計揭示——基于證監(jiān)會行政處罰決定書的分析[J]. 鄭偉宏,李曉,張婷,黃敬齡. 財會通訊. 2019(22)
[5]職務舞弊的內部審計困境與準則完善[J]. 高利芳,李藝瑋. 財經問題研究. 2019(08)
[6]上市公司財務舞弊問題研究及監(jiān)管對策——以近年經典案件為例[J]. 施華. 商業(yè)會計. 2019(14)
[7]論網絡刷單的法律規(guī)制[J]. 夏德磊. 法制博覽. 2019(19)
[8]文獻角度聚焦國內內容分析法研究態(tài)勢[J]. 楊文軍,趙艷,毛曉峰. 科技經濟導刊. 2019(19)
[9]“拼多多”式的社交團購會降低平臺商品質量嗎?——基于電商企業(yè)入駐平臺選擇視角的分析[J]. 張陽,徐兵. 商業(yè)研究. 2019(05)
[10]平臺領導者激發(fā)內部成員協同創(chuàng)新意愿研究——基于網絡博弈視角[J]. 房銀海,徐海燕,陳曙鼎,譚清美. 軟科學. 2019(05)
博士論文
[1]社會化商務中基于多重關系的社會網絡形成機制及其對產品銷售的影響[D]. 肖邦明.武漢大學 2015
[2]電商平臺中商家信息展示道德失范問題研究[D]. 蘇航.吉林大學 2015
[3]人地、人際互動視角下旅游者環(huán)境責任行為意愿的驅動因素研究[D]. 李秋成.浙江大學 2015
[4]基于生命周期的產品價值研究[D]. 吳杰民.武漢理工大學 2007
[5]企業(yè)成長的社會關系網絡研究[D]. 李正彪.四川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我國上市公司財務舞弊外部監(jiān)管探析[D]. 張禮文.江西財經大學 2010
[2]互聯網治理中行業(yè)自律機制研究[D]. 林靜時.北京郵電大學 2011
[3]中國消費者在不同平臺上的購物動機與購物行為研究[D]. 劉燁.清華大學 2012
[4]安全規(guī)范對員工安全行為意圖的影響[D]. 廖俊峰.浙江大學 2013
[5]基于博弈論的P2P平臺借貸行為研究[D]. 游翔蘭.湖南大學 2014
[6]基于產品生命周期的定價研究[D]. 袁雯.華東理工大學 2015
[7]網絡謠言及其綜合治理機制研究[D]. 梅旭成.華中科技大學 2015
[8]消費者對“好評返現”式推薦獎勵的接受研究[D]. 韓晴.天津大學 2016
[9]“網絡碰瓷”行為的刑法定性分析[D]. 魯學陳.安徽大學 2017
[10]論網絡零售平臺銷假行為及其法律規(guī)制[D]. 賈路路.蘭州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722439
【文章頁數】:17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現實背景
1.1.2 理論背景
1.2 問題提出
1.3 研究設計
1.3.1 技術路線
1.3.2 研究方法
1.3.3 章節(jié)安排
1.4 研究創(chuàng)新
2 文獻綜述
2.1 網絡購物平臺研究綜述
2.1.1 網絡購物平臺的基礎研究
2.1.2 網絡購物平臺的問題研究
2.1.3 網絡購物平臺的治理研究
2.2 信用舞弊行為研究綜述
2.2.1 信用舞弊行為的基礎研究
2.2.2 信用舞弊行為的成因研究
2.2.3 信用舞弊行為的治理研究
2.3 文獻評述與研究聚焦
2.3.1 文獻評述
2.3.2 研究聚焦
3 網絡購物平臺信用舞弊行為的表現特征
3.1 研究方法選擇
3.1.1 內容分析法的定義和適用
3.1.2 內容分析法應用流程確定
3.2 網絡購物平臺信用舞弊行為的表現
3.2.1 數據收集與編碼說明
3.2.2 內容分析的質量檢驗
3.2.3 編碼結果的描述性統(tǒng)計與分析
3.2.4 證據鏈分析
3.3 網絡購物平臺信用舞弊行為的特征
3.3.1 圈層性
3.3.2 虛擬性
3.3.3 復雜性
3.3.4 危害性
3.4 本章小結
4 平臺供應方用戶信用舞弊行為的形成機理
4.1 平臺供應方用戶信用舞弊行為成因的機理分析
4.1.1 理論基礎
4.1.2 機理框架
4.2 平臺供應方用戶信用舞弊行為成因的博弈分析
4.2.1 第一組博弈分析
4.2.2 第二組博弈分析
4.2.3 第三組博弈分析
4.2.4 第四組博弈分析
4.3 平臺供應方用戶信用舞弊行為成因的結果討論
4.3.1 形成階段的博弈結果討論
4.3.2 擴散階段的博弈結果討論
4.4 本章小結
5 平臺需求方用戶信用舞弊行為的形成機理
5.1 平臺需求方用戶信用舞弊行為成因的機理分析
5.1.1 理論基礎
5.1.2 模型假設
5.2 平臺需求方用戶信用舞弊行為成因的實證研究
5.2.1 研究設計
5.2.2 量表開發(fā)
5.2.3 數據分析
5.2.4 模型修正
5.3 平臺需求方用戶信用舞弊行為成因的結果討論
5.3.1 形成內因——道德與利益的影響
5.3.2 形成外因——監(jiān)管與懲罰的影響
5.3.3 擴散原因——重要關系人的影響
5.4 本章小結
6 網絡購物平臺信用舞弊行為的治理路徑
6.1 網絡購物平臺信用舞弊行為的治理依據
6.1.1 事實依據
6.1.2 理論依據
6.2 網絡購物平臺信用舞弊行為的治理對策
6.2.1 治理框架
6.2.2 治理路徑
6.3 網絡購物平臺信用舞弊行為的治理實踐
6.3.1 平臺主導型協同治理案例分析
6.3.2 政府主導型協同治理案例分析
6.4 本章小結
7 研究結論、啟示與展望
7.1 研究結論
7.1.1 信用舞弊行為表現研究的相關結論
7.1.2 信用舞弊行為成因研究的相關結論
7.1.3 信用舞弊行為治理研究的相關結論
7.2 研究啟示
7.2.1 應用類別思維厘清信用舞弊行為表現
7.2.2 應用過程思維透視信用舞弊行為成因
7.2.3 應用協同思維推進信用舞弊行為治理
7.3 研究展望
7.3.1 研究對象方面,平臺類型可以更多樣
7.3.2 研究視角方面,平臺主體可以再延伸
7.3.3 成因研究方面,可以做交叉驗證分析
7.3.4 治理研究方面,治理路徑可以更落地
參考文獻
附錄
讀博期間的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舞弊問題與對策——以“新中基”為例[J]. 鄭宏偉. 經營與管理. 2019(09)
[2]上市公司財務舞弊行為的識別與治理研究[J]. 尤麗麗. 現代經濟信息. 2019(16)
[3]上市公司財務舞弊與審計對策[J]. 丁鈴. 科技經濟導刊. 2019(23)
[4]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與審計揭示——基于證監(jiān)會行政處罰決定書的分析[J]. 鄭偉宏,李曉,張婷,黃敬齡. 財會通訊. 2019(22)
[5]職務舞弊的內部審計困境與準則完善[J]. 高利芳,李藝瑋. 財經問題研究. 2019(08)
[6]上市公司財務舞弊問題研究及監(jiān)管對策——以近年經典案件為例[J]. 施華. 商業(yè)會計. 2019(14)
[7]論網絡刷單的法律規(guī)制[J]. 夏德磊. 法制博覽. 2019(19)
[8]文獻角度聚焦國內內容分析法研究態(tài)勢[J]. 楊文軍,趙艷,毛曉峰. 科技經濟導刊. 2019(19)
[9]“拼多多”式的社交團購會降低平臺商品質量嗎?——基于電商企業(yè)入駐平臺選擇視角的分析[J]. 張陽,徐兵. 商業(yè)研究. 2019(05)
[10]平臺領導者激發(fā)內部成員協同創(chuàng)新意愿研究——基于網絡博弈視角[J]. 房銀海,徐海燕,陳曙鼎,譚清美. 軟科學. 2019(05)
博士論文
[1]社會化商務中基于多重關系的社會網絡形成機制及其對產品銷售的影響[D]. 肖邦明.武漢大學 2015
[2]電商平臺中商家信息展示道德失范問題研究[D]. 蘇航.吉林大學 2015
[3]人地、人際互動視角下旅游者環(huán)境責任行為意愿的驅動因素研究[D]. 李秋成.浙江大學 2015
[4]基于生命周期的產品價值研究[D]. 吳杰民.武漢理工大學 2007
[5]企業(yè)成長的社會關系網絡研究[D]. 李正彪.四川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我國上市公司財務舞弊外部監(jiān)管探析[D]. 張禮文.江西財經大學 2010
[2]互聯網治理中行業(yè)自律機制研究[D]. 林靜時.北京郵電大學 2011
[3]中國消費者在不同平臺上的購物動機與購物行為研究[D]. 劉燁.清華大學 2012
[4]安全規(guī)范對員工安全行為意圖的影響[D]. 廖俊峰.浙江大學 2013
[5]基于博弈論的P2P平臺借貸行為研究[D]. 游翔蘭.湖南大學 2014
[6]基于產品生命周期的定價研究[D]. 袁雯.華東理工大學 2015
[7]網絡謠言及其綜合治理機制研究[D]. 梅旭成.華中科技大學 2015
[8]消費者對“好評返現”式推薦獎勵的接受研究[D]. 韓晴.天津大學 2016
[9]“網絡碰瓷”行為的刑法定性分析[D]. 魯學陳.安徽大學 2017
[10]論網絡零售平臺銷假行為及其法律規(guī)制[D]. 賈路路.蘭州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72243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jjglbs/372243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