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oguardin通過MitoPLD調(diào)節(jié)線粒體融合及維持神經(jīng)系統(tǒng)穩(wěn)態(tài)的研究
本文選題:線粒體動態(tài)變化 切入點:線粒體融合 出處:《浙江大學》2016年博士論文
【摘要】:線粒體是一個高度動態(tài)的細胞器,時時刻刻在進行融合和分裂。線粒體融合和分裂對于細胞功能的發(fā)揮非常重要,融合和分裂的核心成員突變之后將會導致嚴重的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的發(fā)生。目前,線粒體外膜的融合模型是:蛋白MFN將兩個相互靠近的線粒體拉近,靠近的線粒體在另外一個蛋白MitoPLD的作用下將線粒體膜降解成磷脂酸,最終促進線粒體膜的融合。在前人的體外結(jié)構學研究中,發(fā)現(xiàn)MitoPLD的結(jié)構特點更像是一個磷酸酶而不是磷脂酶,提示MitoPLD在發(fā)揮磷脂酶活性時可能降解線粒體膜上的脂類形成PA (Phosphatidic acid磷脂酸)需要其他蛋白質(zhì)的協(xié)助。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MIGA蛋白是線粒體外膜的蛋白,能促進線粒體的融合過程。我們進一步的研究發(fā)現(xiàn),MIGA在MFN的下游發(fā)揮作用,并能和MitoPLD相互作用,穩(wěn)定MitoPLD的穩(wěn)定性和促進MitoPLD形成二聚體,進而促進磷脂酸在線粒體膜上的產(chǎn)生,最終促進線粒體融合。我們的發(fā)現(xiàn)不但促進了我們對現(xiàn)有的線粒體外膜融合模型的認識,而且促進了對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和脂代謝的認識。綜上,我們提出一個模型,在線粒體融合過程中,MFN將兩個相互靠近的線粒體進行拉近,MitoPLD在MIGA蛋白的穩(wěn)定下催化線粒體外膜磷脂的降解,產(chǎn)生磷脂酸,磷脂酸作為線粒體融合的信號,最終促進外膜的融合。從而在維持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Abstract]:Mitochondria are highly dynamic organelles that fuse and divide all the time. Mitochondrial fusion and division are very important for the functioning of cells. Mutations in the core members of fusion and division can lead to severe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At present, the fusion model of mitochondrial outer membrane is that the protein MFN pulls two adjacent mitochondria closer together. The adjacent mitochondria degrade the mitochondrial membrane to phosphatidic acid under the action of another protein, MitoPLD, which ultimately promotes the fusion of the mitochondrial membrane. It was found that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MitoPLD are more like phosphatase than phospholipase, suggesting that MitoPLD may degrade lipid on mitochondrial membrane to form PA Phosphatidic acid phosphatidic phosphatidic phosphatidic acid. We found that the MIGA protein is a mitochondrial outer membrane protein that can promote the mitochondrial fusion process. We have further found that the MIGA protein plays a role in the downstream of MFN and can interact with MitoPLD to stabilize the stability of MitoPLD and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dimers of MitoPLD. Our findings not only contributed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xisting models of mitochondrial outer membrane fusion, but also 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 phosphatidic acid on the mitochondrial membrane. And promote understanding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and lipid metabolism. In the process of mitochondrial fusion, MitoPLD catalyzes the degradation of mitochondrial outer membrane phospholipid and the production of phosphatidic acid, which is used as the signal of mitochondrial fusion. Ultimately promote the fusion of the adventitia and thu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nervous system.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Q4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愛華;姜穎;賀福初;;線粒體蛋白質(zhì)表達譜的研究進展[J];遺傳;2006年10期
2 Yaffe M;Schatz G;楊劍;;線粒體研究展望[J];國外醫(yī)學(分子生物學分冊);1987年02期
3 ;一組線粒體蛋白能延長生物壽命[J];科技傳播;2011年10期
4 謝友菊,Kathleen Storey,Burle Gengenbach;玉米離體線粒體合成蛋白質(zhì)的研究[J];遺傳;1986年01期
5 楊青;線粒體蛋白質(zhì)是如何進入線粒體的[J];國外醫(y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1987年02期
6 涂王君,朱英國;水稻線粒體DNA的提取與分析[J];氨基酸和生物資源;1997年03期
7 Schatz G;Butow RA;王靜;;蛋白質(zhì)如何輸入線粒體[J];國外醫(yī)學(分子生物學分冊);1984年01期
8 GinaKolata;沈英;;蛋白質(zhì)怎樣到達線粒體?[J];世界科學;1987年01期
9 鄒喻蘋;閻隆飛;湯佩松;;綠豆線粒體蛋白質(zhì)的分析[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6年03期
10 繆明永,李艷成,王學敏,焦炳華;線粒體小分子G蛋白[J];生命的化學;200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楊永長;韻雪雪;姜偉;肖代雯;劉華;閆慧;黃文芳;;樣品沉淀方法對線粒體蛋白指紋圖譜分析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第九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國醫(yī)院協(xié)會臨床檢驗管理專業(yè)委員會第六屆全國臨床檢驗實驗室管理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2 湯建軍;趙永波;劉偉芹;;線粒體疾病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神經(jīng)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記者 魏忠杰;植入轉(zhuǎn)移RNA可能影響線粒體[N];新華每日電訊;2004年
2 常麗君;一組線粒體蛋白能延長生物壽命[N];科技日報;2011年
3 記者 常麗君;美發(fā)現(xiàn)線粒體鈣通道關鍵驅(qū)動蛋白[N];科技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沖;線粒體動態(tài)管化介導線粒體網(wǎng)絡形成[D];清華大學;2015年
2 姬文卿;乙醛脫氫酶2(ALDH2)調(diào)控線粒體自噬抵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6年
3 紀坤乾;線粒體病基因型—臨床表型異質(zhì)性和能量代償調(diào)控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6年
4 張永平;Mitoguardin通過MitoPLD調(diào)節(jié)線粒體融合及維持神經(jīng)系統(tǒng)穩(wěn)態(tài)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5 徐斌;線粒體單向轉(zhuǎn)運孔在高血壓發(fā)生中對鈣離子運轉(zhuǎn)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6年
6 倪振洪;自噬相關蛋白ATG4B的線粒體定位及其促HCC細胞生長的作用和機制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6年
7 彭延延;耳聾相關的線粒體tRNA~(Asp)7551A>G突變的分子致病機制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8 齊耀程;過表達線粒體熱激蛋白70抑制水稻懸浮細胞程序性死亡[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9 王麗;運動對線粒體生物發(fā)生及其信號轉(zhuǎn)導機制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龔莎莎;與母系遺傳非綜合征型耳聾相關的線粒體tRNA~(His)12201T>C突變的分子致病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夏春香;脂肪酸誘導的線粒體自噬功能缺陷介導NLRP3依賴性炎癥反應機制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2 馬龍;1-氮雜苯并蒽酮及其Pt配合物、蘆丁和幾種有機溶劑對線粒體的影響[D];廣西師范大學;2015年
3 蓋曲P;肝刺激因子敲減通過抑制線粒體融合影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研究[D];首都醫(yī)科大學;2016年
4 毛穎;Omi/HtrA2裂解線粒體融合蛋白OPA1誘導腦缺血再灌注細胞凋亡的機制[D];吉林大學;2016年
5 趙桐;P53在非轉(zhuǎn)錄依賴凋亡途徑中向線粒體遷移機制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6 李菁玲;新型線粒體靶向性鉑類化合物的抗細胞增殖和抑制細胞遷移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6年
7 郭寶健;植物線粒體與細胞質(zhì)雄性不育[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08年
8 紀云松;BDNF誘導線粒體在突觸前的定位并增強其引起的突觸傳遞作用[D];山東大學;2013年
9 鄭科;細胞損傷早期線粒體裂解的時間曲線及環(huán)孢素A對線粒體膜穩(wěn)定作用的初步探討[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年
10 陳玉之;線粒體敲減對氡致人支氣管上皮細胞惡性轉(zhuǎn)化的影響[D];蘇州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65514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jckxbs/1655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