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熱法與光譜法研究FTO蛋白與小分子類似物的相互作用
本文關鍵詞: 結(jié)構(gòu)類似物 FTO蛋白 光譜法 等溫滴定量熱法 相互作用 出處:《鄭州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FTO(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是與肥胖有關的基因,可通過去甲基作用來影響其他基因的表達。目前對于FTO蛋白是否為有效的藥物作用靶點還不是很清楚,而藥物小分子與蛋白質(zhì)的作用情況可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藥物作用的發(fā)展進程,因此,對于FTO蛋白與小分子類似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助于篩選有效的FTO抑制劑,指導藥物先導化合物的優(yōu)化及設計。本論文采用量熱法及光譜法研究了咔唑類生物堿、核苷類似物、喜樹堿及其衍生物、三氮唑衍生物與FTO蛋白的相互作用,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第一章:主要概述了蛋白質(zhì)的結(jié)構(gòu)功能、藥物小分子與蛋白質(zhì)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內(nèi)容及意義。第二章:采用量熱法、光譜法及分子模擬研究了6種咔唑生物堿(2a~2f)與FTO蛋白的結(jié)合情況,結(jié)果顯示:只有化合物2e與FTO發(fā)生了結(jié)合,結(jié)合過程為靜態(tài)猝滅,靜電力和疏水作用為主要作用力,同時FTO蛋白的構(gòu)象發(fā)生了變化。第三章:采用光譜法及分子模擬法研究了6種核苷類似物(3a~3f)與FTO蛋白的相互作用情況,結(jié)果表明:6種核苷類似物均能通過靜態(tài)猝滅過程與FTO發(fā)生相互作用,同時疏水作用占主導作用,溫度升高會引起復合物穩(wěn)定性升高;與其他化合物相比化合物3d和FTO的結(jié)合能力最強。第四章:研究了FTO蛋白與3種喜樹堿及其衍生物(4a~4c)的相互作用。3種化合物都能使FTO蛋白的熒光發(fā)生靜態(tài)猝滅,靜電力和疏水作用為分子間主要作用力,取代基種類及位置都會影響反應結(jié)果,三個反應體系中化合物4b與FTO蛋白的結(jié)合能力最強。第五章:考察了6種三氮唑衍生物(5a~5f)與FTO蛋白的相互作用。6種三氮唑衍生物引起FTO蛋白猝滅的過程為靜態(tài)猝滅,疏水作用力為主要作用力,其中化合物5a與5f的結(jié)合常數(shù)較大,化合物5c最小,分子模擬結(jié)果與光譜學結(jié)果基本一致。
[Abstract]:FTO(fat mass and obesity is a fat-related gene that affects the expression of other genes through demethylation. It is not clear whether the FTO protein is an effective drug target. Howeve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mall molecules and proteins may to some extent indicate the development of drug action. Therefore, the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of FTO proteins with small molecular analogues may help to screen effective FTO inhibitors. In this paper, the interaction of carbazole alkaloids, nucleoside analogues, camptothecin and its derivatives with FTO protein was studied by calorimetry and spectrophotometry. It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tein, the research methods, content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mall drug molecules and protein macromolecules. The binding of six carbazole alkaloids (2a2f) to FTO protein was studied by spectrophotometry and molecular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only compound 2e binds to FTO, the binding process is static quenching, and hydrostatic and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is the main interaction force.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formation of FTO protein was changed. In Chapter 3, the interaction of six nucleoside analogues with FTO protein was studied by spectrophotometry and molecular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of the six nucleoside analogues could interact with FTO through static quenching process, and the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was dominant,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complex would b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Compared with other compounds, compounds 3D and FTO have the strongest binding ability. Chapter 4th: we studied the interaction of FTO protein with three camptothecin and its derivative (4a4c). 3 kinds of compounds can cause the fluorescence of FTO protein to be quenched statically. Electrostatic force and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are the main intermolecular forces, and the type and position of substituents will affect the reaction results. The binding ability of compound 4b to FTO protein was the strongest in the three reaction systems. Chapter 5th: the interaction of 6 triazole derivatives with FTO protein was investigated. The quenching process of FTO protein induced by six triazole derivatives was static quenching. The hydrophobic force is the main force among which the binding constant of compound 5a and 5f is larger and the compound 5c is the smallest. The results of molecular simulation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of spectroscopy.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O657.3;TQ460.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吳耀文,蔣宇揚,付華,楊杰,趙玉芬;抗癌核苷類似物[J];有機化學;2003年10期
2 陸承勛,朱志健;非環(huán)狀腺嘌呤核苷類似物的合成[J];科學通報;1989年21期
3 褚吉成,金汝城;一類核苷類似物關鍵中間體的合成[J];精細化工;2004年03期
4 李庶心,王志清,胡文祥,惲榴紅;核苷類前藥研究進展[J];中國藥物化學雜志;1996年03期
5 李金梅;閆新豪;王克讓;李小六;;5′-脫氧-5′-取代嘧啶氨基核苷類似物的合成及抗腫瘤活性[J];河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4期
6 郎文靜;;熱處理對FTO薄膜結(jié)構(gòu)和光電性質(zhì)的影響[J];信息記錄材料;2014年04期
7 詹天榮;賈思佳;侯萬國;;離子液體中核苷類似物的化學合成[J];化學通報;2011年05期
8 閆新豪;高娟娟;;糖基修飾的核苷類衍生物研究進展[J];廣東化工;2012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阮連國;朱清靜;蔡艷萍;周星;李霞;萬十千;張巍;;核苷類似物聯(lián)合血漿置換治療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近期觀察[A];全國第2屆中西醫(yī)結(jié)合傳染病學術會議暨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第1屆傳染病協(xié)作組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2 劉軍;劉進;施將君;;FTO客體3m閃光照相的Monte-Carlo研究[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05)[C];2005年
3 王小紅;鄭麗麗;;肥胖相關基因FTO表達水平與2型糖尿病的相關性[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內(nèi)分泌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4 王瑞;閻新豪;陳華;李小六;;微波促進下硝酮合成氮雜核苷類似物[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化學生物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5 郭鋒;郭靜;蘇蘭利;A.A.Abdelkareem;倪迎冬;趙茹茜;;肉雞胚胎期FTO蛋白的時空特異性表達和品種差異[A];全國動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6 秦詠梅;孫屹峰;楊道坤;;核苷類似物聯(lián)合乙肝疫苗治療慢性無癥狀HBV感染者臨床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消化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冊)[C];2007年
7 楊泉海;;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A];第二十四屆全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會議專題報告及論文集[C];2012年
8 夏幼辰;張勁農(nóng);楊東亮;鄭昕;;核苷類似物成功控制CVID合并慢性HBV感染病例報告[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六次全國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9 茆燦泉;江年;佟鑫;;重金屬離子與蛋白(肽)結(jié)合位點的研究熱點[A];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農(nóng)業(y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分會第八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李宏文;;Fibroscan測乙肝后肝硬化者肝硬度指標評價核苷類似物的臨床療效[A];第6屆全國疑難及重癥肝病大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本報特約撰稿 蔡德山;肝病用藥:核苷類似物令人側(cè)目[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4年
2 陶鈞;核苷類似物抗HBV的治療[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3 呂工;新型乙肝治療藥:核苷類似物[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4 北京地壇醫(yī)院 蔡fg東;治療慢性乙肝,首選干擾素還是核苷類似物?[N];中國醫(yī)藥報;2013年
5 萬同己;核苷類似物的藥物抵抗[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何伍;新型FTO小分子抑制劑的設計、合成及活性研究[D];鄭州大學;2016年
2 李文軍;新型核苷類似物的設計、合成及抗病毒活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3 劉寧寧;新型核苷類似物的分子設計與合成[D];北京理工大學;2014年
4 湯影子;核苷類似物干預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臨床療效及HBV變異與進化規(guī)律的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1年
5 劉霖;核苷類似物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準種演變與臨床關系的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7年
6 楊慶華;新型核苷衍生物的設計、合成及抗HBV活性研究[D];鄭州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任婷;量熱法與光譜法研究FTO蛋白與小分子類似物的相互作用[D];鄭州大學;2017年
2 張麗嬌;光譜法和分子對接技術研究FTO蛋白與小分子的相互作用[D];鄭州大學;2017年
3 冀晨歌;考慮SSI的設備—結(jié)構(gòu)相互作用地震反應分析[D];天津大學;2016年
4 王小紅;肥胖相關基因FTO表達水平與2型糖尿病的相關性[D];鄭州大學;2013年
5 李振;蛋白質(zhì)與藥物小分子及類似物相互作用的光譜學研究[D];鄭州大學;2015年
6 韓瑞杰;嘌呤9位修飾的含氟非環(huán)核苷類似物的設計與合成[D];河南師范大學;2015年
7 趙洪娥;核苷類藥物中間體的生物轉(zhuǎn)化和純化[D];大連工業(yè)大學;2011年
8 謝晨;新型熒光核苷類似物的合成及其性質(zhì)研究[D];江南大學;2016年
9 孫換麗;金屬銠催化烯烴的不對稱氫化合成手性非環(huán)核苷類似物[D];河南師范大學;2016年
10 范玲燕;核苷類似物預防免疫抑制狀態(tài)下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臨床分析[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54707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547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