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籽油脂的理化性質(zhì)研究及抗氧化肽的分離鑒定
本文關(guān)鍵詞:牡丹籽油脂的理化性質(zhì)研究及抗氧化肽的分離鑒定 出處:《合肥工業(yè)大學(xué)》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xué)位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牡丹籽 牡丹籽油 微膠囊 分離蛋白 抗氧化肽
【摘要】:牡丹是芍藥科、芍藥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其花具有觀賞和可食性,丹皮可入藥。牡丹籽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本論文以牡丹籽為原料,優(yōu)化了超臨界CO_2萃取牡丹籽油的最佳工藝條件和牡丹籽油微膠囊化工藝;比較了臨界CO_2萃取、索式提取、機械壓榨方法提取的牡丹籽油的理化性質(zhì);分離鑒定出具有高抗氧化性的功能肽。研究結(jié)果為進一步對牡丹籽的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提供研究基礎(chǔ)。利用響應(yīng)面優(yōu)化法確定超臨界CO_2萃取牡丹籽油的最佳工藝條件:萃取時間124 min、萃取壓力24 MPa、萃取溫度46℃以及CO_2流量21 L/h,萃取率為27.36%。進一步對牡丹籽油進行微膠囊化處理,噴霧干燥法制備牡丹油微膠囊的最佳工藝條件:油/β-環(huán)糊精比為1:8,乳化劑含量為0.25%,攪拌時間為2.1 h,在此條件下包埋率為69.86%。通過超臨界CO_2萃取、索式提取、機械壓榨方法提取牡丹籽油,利用GC-MS分析得到其主要由5種脂肪酸組成,分別是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和亞麻酸,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到89%以上,萃取方法對牡丹籽油脂肪酸組成成分沒有顯著影響。不同油脂提取方法中,壓榨油脂具有較強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索式提取的油脂具有較強的α-amylase、α-glucosidase活性抑制能力和較高的活化能。脫油的牡丹籽粕蛋白含量較高達到31.40%,蛋白質(zhì)分子量主要以低分子量蛋白亞基為主。牡丹籽粕分離蛋白的必需氨基酸在總氨基酸含量中的占比達到了35.77 mg/g分離蛋白。牡丹籽粕分離蛋白在室溫下的持水性較差,持油性較好;溶解度、乳化性和起泡性在pH 5.0處最低。牡丹籽蛋白的堿性蛋白酶水解動力學(xué)模型為DH=3.55ln[1+(2.56E0/S0+0.12)t],通過酶解、超濾、陰離子樹脂層析、凝膠層析及RP-HPLC分離得到分子量為880.25(M+H+)的新的抗氧化肽,鑒定出其序列為SMRKPPG。
【學(xué)位授予單位】:合肥工業(yè)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TS22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艷秋;吳蘇喜;肖志紅;;牡丹籽蛋白的制備工藝優(yōu)化及功能性質(zhì)評價[J];中國油脂;2015年07期
2 劉柏華;殷鐘意;鄭旭煦;彭竹;;超聲波對牡丹籽粕蛋白質(zhì)堿提取工藝及氨基酸組成的影響[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15年09期
3 龐雪風(fēng);何東平;胡傳榮;孫紅星;尤夢圓;;不同水解度牡丹籽蛋白氨基酸組成及營養(yǎng)評價[J];食品工業(yè);2014年11期
4 韓雪源;張延龍;牛立新;羅建讓;;不同產(chǎn)地‘鳳丹’牡丹籽油主要脂肪酸成分分析[J];食品科學(xué);2014年22期
5 吳靜義;曹丹亮;劉永剛;昶國平;余輝攀;張宏桂;;牡丹籽粕的化學(xué)成分研究[J];中醫(yī)藥學(xué)報;2014年01期
6 翟文婷;朱獻標(biāo);李艷麗;楊印軍;許卉;;牡丹籽油對小鼠急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J];中國油脂;2013年11期
7 史國安;郭香鳳;金寶磊;黃海霞;王瑋;張淑霞;王鳳樓;;牡丹籽油超臨界CO_2萃取工藝優(yōu)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中國糧油學(xué)報;2013年04期
8 玉晏飛;薛飛燕;;索氏提取法測定黏紅酵母含油量的改進[J];中國糧油學(xué)報;2013年02期
9 熊拯;陳敏娥;張炳亮;;油茶籽粕蛋白質(zhì)提取工藝及功能特性研究[J];糧油食品科技;2013年01期
10 朱文學(xué);李欣;劉少陽;白喜婷;劉珂;;牡丹籽油的毒理學(xué)研究[J];食品科學(xué);2010年11期
,本文編號:132499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324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