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碳材料復配氫氧化鋁阻燃HDPE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納米碳材料復配氫氧化鋁阻燃HDPE的研究 出處:《浙江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高密度聚乙烯 富勒烯 硅烷偶聯(lián)劑 納米炭黑 氫氧化鋁 阻燃 熱穩(wěn)定性
【摘要】:聚烯烴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高分子材料。但是由于聚烯烴本身極易燃、發(fā)熱量大,燃燒速度快及燃燒時伴隨著滴落,從而限制了其在對阻燃級別要求較高領域中的應用。隨著全球范圍內(nèi)安全環(huán)保意識的逐漸加強,傳統(tǒng)的鹵系阻燃劑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無鹵、低煙、低毒的環(huán)保型阻燃高分子材料已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無機阻燃體系是發(fā)展最早的阻燃體系之一,但是較低的阻燃效率一直嚴重影響著其應用范圍的擴展。本文基于氫氧化鋁(ATH)對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阻燃機理,討論了富勒烯(C60)以及納米炭黑(CB)對HDPE/ATH阻燃性能的影響。以HDPE為基體,C60和ATH為阻燃劑,通過熔融共混法制備HDPE/ATH/C60復合材料并對材料的阻燃性能和熱穩(wěn)定性進行研究。電鏡顯示C60在基體中分散性一般以微米級存在。垂直燃燒測試發(fā)現(xiàn)在HDPE/ATH比例為100/120的體系中加入3份C60就可以使體系達到UL94標準的V-0級別,同時極限氧指數(shù)(LOI)提高了2%左右。錐形量熱實驗(Cone)發(fā)現(xiàn)C60的加入可以延長HDPE/ATH材料的點燃時間和最大熱釋放時間,同時降低最大熱釋放速率。熱重分析(TG)表明氮氣和空氣氛圍下C60使HDPE/ATH材料的初始分解溫度有所提高,DSC測試顯示其可以有效提高基體的氧化誘導期。熱重-紅外聯(lián)用測試(TG-FTIR)表明C60可以有效吸收基體初始分解階段產(chǎn)生的烷基及烷氧自由基,形成網(wǎng)絡結構,抑制基體分解,從而達到提高HDPE/ATH阻燃性能的作用。使用硅烷偶聯(lián)劑KH-550處理ATH和C60粉末,通過熔融共混法制備HDPE/ATH/KH-550/C60復合材料并對材料的阻燃性能和熱穩(wěn)定性進行研究。電鏡顯示C60在基體中分散性提高。垂直燃燒測試發(fā)現(xiàn)在HDPE/ATH比例為100/120的體系中加入1份C60就可以使體系達到V-0級別,但極限氧指數(shù)變化不明顯。錐形量熱實驗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KH-550改性后的體系在點燃時間、最大熱釋放時間以及最大熱釋放速率方面效果都有了明顯提高。DSC顯示HDPE/ATH/KH-550/C60體系的氧化誘導期時間也有了極大的增加。以HDPE為基體,CB和ATH為阻燃劑,通過熔融共混法制備HDPE/ATH/CB復合材料并對材料的阻燃性能和熱穩(wěn)定性進行研究。垂直燃燒測試發(fā)現(xiàn)在HDPE/ATH比例為100/80的體系中加入10份CB就可以使體系達到UL94標準的V-0級別,同時極限氧指數(shù)(LOI)提高了3%左右。錐形量熱實驗(Cone)發(fā)現(xiàn)少量CB的加入可以降低HDPE/ATH材料的最大熱釋放速率、總熱釋放量、比消光面積以及CO和C02的釋放量,但隨著CB含量的提高,最大熱釋放速率、比消光面積以及CO和C02的釋放量卻逐漸增大。熱重分析(TG)表明氮氣和空氣氛圍下CB使HDPE/ATH材料的初始分解溫度大幅提高,DSC測試顯示其可以有效提高基體的氧化誘導期。CB也可以有效吸收基體初始分解階段產(chǎn)生的烷基及烷氧自由基,形成網(wǎng)絡結構,抑制基體分解,從而達到提高HDPE/ATH阻燃性能的作用。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Q325.1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江虹,廖光煊,范維澄,陳長坤;受限空間中固體可燃物的熱釋放速率[J];材料研究學報;2002年04期
2 王志剛,倪照鵬,王宗存,姜明理;設計火災時火災熱釋放速率曲線的確定[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04年S1期
3 許彬;張永明;方俊;馬綏華;劉勇;;正庚烷熱釋放速率測量與研究[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6年03期
4 ALAN BEARD;RICHARD CARVEL;PAUL JOWITT;;隧道內(nèi)火災大小和火災蔓延模擬研究(英文)[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7年02期
5 趙力增;劉萬福;葛明慧;王建偉;曹建豐;;固體可燃物熱釋放速率實驗研究[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8年11期
6 劉萬福;葛明慧;趙力增;王建偉;曹建豐;;影響熱釋放速率測量因素的實驗研究[J];工程熱物理學報;2009年04期
7 陳貽來;;單個小汽車火災熱釋放速率影響因素分析[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0年05期
8 潘一平;;大型客車火災熱釋放速率曲線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2年09期
9 梁智勇;童琳;;風速對航空煤油池火熱釋放速率的影響[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2年07期
10 程遠平,陳亮,張孟君;火災過程中火源熱釋放速率模型及其實驗測試方法[J];火災科學;200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文茂盛;;通風對學生宿舍火災影響數(shù)值分析[A];2012中國消防協(xié)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上)[C];2012年
2 蘭彬;劉軍軍;張青嵐;張文良;梅秀娟;萬世銀;陳萍;;地下商業(yè)街火災煙氣流動試驗研究[A];展望新世紀消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朱五八;不同通風狀況下典型軟墊家具火災特性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張宇明;軟墊家具熱釋放速率預測模型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2 王建帆;高速列車熱釋放速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3 蔣偉;不同疏密度紙條燃燒特性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6年
4 朱中杰;地鐵車輛火災熱釋放速率計算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6年
5 韓黎剛;納米碳材料復配氫氧化鋁阻燃HDPE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6 董惠;ISO9705大尺度火災熱釋放速率相關實驗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年
7 姚小林;CRH_1型動車組列車火災熱釋放速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8 童琳;通風條件航空煤油池火燃燒特性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31456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1314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