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電感線圈方法的梯度渦流補償?shù)难芯?/H1>
發(fā)布時間:2020-12-12 03:10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現(xiàn)代醫(yī)學影像學診斷中最先進的工具之一。MRI的實現(xiàn)是主磁場、梯度場和射頻共同作用的結果,梯度磁場可實現(xiàn)在主磁場中對磁共振信號的空間定位,使磁共振成像成為可能。梯度磁場是通過在梯度線圈上施加電流產生的,當快速切換的電流經過梯度線圈時,會令其周圍的金屬部件產生渦流(Eddy Current)效應,使梯度場的相位發(fā)生偏移,導致磁共振信號的空間定位準確度降低,影響磁共振圖像的成像質量。因此,對梯度渦流的補償研究對磁共振成像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利用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s,PCB)設計制作了平面電感線圈電路和結構工裝,構建了基于電感線圈方法進行渦流補償?shù)膶嶒炏到y(tǒng),完成了該系統(tǒng)的硬件搭建和關鍵模塊的軟件程序編寫,并通過渦流補償實驗驗證了該系統(tǒng)的可行性。主要工作內容如下:1、完成渦流補償系統(tǒng)的設計。根據(jù)磁共振室設備的分布情況,利用PXIe-7972 FPGA模塊和NI-4751、NI5783板卡完成了系統(tǒng)主要模塊的搭建,從硬件上設計了傳輸線路轉換電路,多采用差分線路進行信號傳輸,完成系統(tǒng)布局布線...
【文章來源】:電子科技大學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國內外的研究歷史和現(xiàn)狀
1.2 基于電感線圈方法的渦流補償研究的意義和創(chuàng)新點
1.3 本論文的結構安排
第二章 渦流補償?shù)脑砗头椒?br> 2.1 梯度渦流的產生原因
2.2 梯度渦流的補償方法
2.2.1 自屏蔽梯度線圈
2.2.2 梯度波形預加重
2.2.2.1 利用MRI信號測量梯度的方法
2.2.2.2 電感線圈方法進行梯度測量
2.3 平面電感線圈的分類及特點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電感線圈方法渦流補償?shù)南到y(tǒng)設計
3.1 系統(tǒng)的布局設計
3.2 梯度波形發(fā)射模塊設計
3.2.1 梯度發(fā)射板卡選型
3.2.2 梯度波形發(fā)生器程序設計
3.3 信號接收端程序設計
3.4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平面電感線圈設計
4.1 線圈電路設計
4.2 線圈工裝設計
4.3 傳輸線路設計
4.4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實驗方法和數(shù)據(jù)分析
5.1 實驗方法
5.1.1 實驗系統(tǒng)布局
5.1.2 實驗流程
5.2 渦流補償實驗結果分析
5.3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全文總結與展望
6.1 全文總結
6.2 后續(xù)工作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一種永磁磁共振中磁體渦流場的測量方法[J]. 宋瑞,何硯發(fā),張波. 波譜學雜志. 2018(01)
[2]一種基于分段迭代的MRI成像渦流補償方法[J]. 郭亞平,潘文宇,周荷琴. 生物醫(yī)學工程研究. 2011(02)
[3]磁共振成像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J]. 崔巍,王淼. 醫(yī)學信息(上旬刊). 2010(09)
[4]基于單片F(xiàn)PGA的磁共振成像梯度計算模塊[J]. 肖亮,湯偉男,王為民. 波譜學雜志. 2010(02)
[5]磁共振成像系統(tǒng)中的自動梯度預加重調節(jié)方法研究[J]. 臧鳳超,李建奇,王鶴,謝海濱. 波譜學雜志. 2008(01)
[6]NI數(shù)據(jù)采集卡校準方法探討[J]. 郭占山,李建一. 計量技術. 2007(06)
[7]指數(shù)函數(shù)e~x的快速計算方法[J]. 張瑩雪,王華軍. 長春大學學報. 2007(04)
[8]一種減小梯度線圈產生的渦流的方法[J]. 沈杰,寧瑞鵬,劉穎,李鯁穎. 物理學報. 2006(06)
[9]一種具有數(shù)字預加重的磁共振成像梯度波形發(fā)生器[J]. 徐勤,王鶴,蔣瑜,李鯁穎. 波譜學雜志. 2006(01)
[10]磁共振成像系統(tǒng)的一種快速渦流補償方法[J]. 劉正敏,周荷琴,武海澄. 中國醫(yī)療器械雜志. 2005(06)
碩士論文
[1]開放式永磁型MRI譜儀硬件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D]. 艾吉斯.電子科技大學 2012
本文編號:291174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911743.html
【文章來源】:電子科技大學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國內外的研究歷史和現(xiàn)狀
1.2 基于電感線圈方法的渦流補償研究的意義和創(chuàng)新點
1.3 本論文的結構安排
第二章 渦流補償?shù)脑砗头椒?br> 2.1 梯度渦流的產生原因
2.2 梯度渦流的補償方法
2.2.1 自屏蔽梯度線圈
2.2.2 梯度波形預加重
2.2.2.1 利用MRI信號測量梯度的方法
2.2.2.2 電感線圈方法進行梯度測量
2.3 平面電感線圈的分類及特點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電感線圈方法渦流補償?shù)南到y(tǒng)設計
3.1 系統(tǒng)的布局設計
3.2 梯度波形發(fā)射模塊設計
3.2.1 梯度發(fā)射板卡選型
3.2.2 梯度波形發(fā)生器程序設計
3.3 信號接收端程序設計
3.4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平面電感線圈設計
4.1 線圈電路設計
4.2 線圈工裝設計
4.3 傳輸線路設計
4.4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實驗方法和數(shù)據(jù)分析
5.1 實驗方法
5.1.1 實驗系統(tǒng)布局
5.1.2 實驗流程
5.2 渦流補償實驗結果分析
5.3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全文總結與展望
6.1 全文總結
6.2 后續(xù)工作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一種永磁磁共振中磁體渦流場的測量方法[J]. 宋瑞,何硯發(fā),張波. 波譜學雜志. 2018(01)
[2]一種基于分段迭代的MRI成像渦流補償方法[J]. 郭亞平,潘文宇,周荷琴. 生物醫(yī)學工程研究. 2011(02)
[3]磁共振成像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J]. 崔巍,王淼. 醫(yī)學信息(上旬刊). 2010(09)
[4]基于單片F(xiàn)PGA的磁共振成像梯度計算模塊[J]. 肖亮,湯偉男,王為民. 波譜學雜志. 2010(02)
[5]磁共振成像系統(tǒng)中的自動梯度預加重調節(jié)方法研究[J]. 臧鳳超,李建奇,王鶴,謝海濱. 波譜學雜志. 2008(01)
[6]NI數(shù)據(jù)采集卡校準方法探討[J]. 郭占山,李建一. 計量技術. 2007(06)
[7]指數(shù)函數(shù)e~x的快速計算方法[J]. 張瑩雪,王華軍. 長春大學學報. 2007(04)
[8]一種減小梯度線圈產生的渦流的方法[J]. 沈杰,寧瑞鵬,劉穎,李鯁穎. 物理學報. 2006(06)
[9]一種具有數(shù)字預加重的磁共振成像梯度波形發(fā)生器[J]. 徐勤,王鶴,蔣瑜,李鯁穎. 波譜學雜志. 2006(01)
[10]磁共振成像系統(tǒng)的一種快速渦流補償方法[J]. 劉正敏,周荷琴,武海澄. 中國醫(yī)療器械雜志. 2005(06)
碩士論文
[1]開放式永磁型MRI譜儀硬件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D]. 艾吉斯.電子科技大學 2012
本文編號:291174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oufeilunwen/benkebiyelunwen/291174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