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jīng)》關于“心”的追問
本文關鍵詞:《楞嚴經(jīng)》關于“心”的追問
更多相關文章: 心 《楞嚴經(jīng)》 七處辯心 八還辯見
【摘要】:儒釋道三教皆以修心為要,蓋心為萬事主之故也。然對于"心的追問",儒道多以啟發(fā)、描述的方式給出,不具有過多的思辨性。就此而言,佛學的解答似更具有嚴謹性、思辨性,此在佛經(jīng)中多有體現(xiàn),其中尤以《楞嚴經(jīng)》為最!独銍澜(jīng)》通過佛陀與阿難的辯論,乃最終通過七處證心、八還辯見將"心"之所在解釋出來。須知,只有明曉心之所在,方能更好地修"心"。
【作者單位】: 海軍陸戰(zhàn)學院政工系;
【關鍵詞】: 心 《楞嚴經(jīng)》 七處辯心 八還辯見
【分類號】:B948
【正文快照】: 中圖分類號:B94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6176(2015)03-0031-05人生于世,到底追求何物?常人所求,莫出回歸“赤子之心”。何謂赤子之心?乃無欲無知的《尚書》所謂的“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混沌之道心,此混沌取無分別之意,莊生作“齊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等五福。儒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銘;;試論儒家“五世而斬”思想在《紅樓夢》中的運用[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年01期
2 劉黎明;論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思想工作[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999年03期
3 葛維春;;象山心學理論淵源探析[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4 楊祖陶 ,陳世夫;黑格爾哲學體系問題——試論賀麟先生對黑格爾哲學體系構成的創(chuàng)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4期
5 王文臣;;論馬克思對黑格爾勞動觀的現(xiàn)代性批判[J];北方論叢;2012年02期
6 孫慧明;;韓非的民生思想及當代價值[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7 允春喜;;個人主體性的彰顯與弘揚——王陽明心學的政治哲學解讀[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8 王彥明;于素祥;;《玉禪師》佛緣探微[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9 彭必成;;近代中國的落伍與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J];濱州職業(yè)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10 徐勇;;淺析孟子性善論[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徐衛(wèi)紅;;黑格爾國家神話中的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文學平;;如何理解思維與存在同一性的辯證法[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10)[C];2012年
3 朱白薇;李偉群;;當代大學生文化自覺的培養(yǎng)[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論叢(第三輯)[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白靜;焦z閹枷胙芯縖D];北京大學;2011年
2 段新龍;《楞嚴經(jīng)》如來藏思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唐圣;圓覺主體的自由:牟宗三美學思想的核心問題[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何悅玲;中國古代小說中的“史傳”傳統(tǒng)及其歷史變遷[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毛文琦;中國古代詞學范疇舉隅[D];復旦大學;2011年
6 吳增輝;北宋中后期貶謫與文學[D];復旦大學;2011年
7 姜海波;論馬克思對施蒂納歷史觀的批判[D];復旦大學;2011年
8 楊慧馨;中老年人太極拳健身運動處方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1年
9 白易;地理信息標準化系統(tǒng)管理和標準模塊化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10 高飛;論佛教文化對中國電影的影響[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勝俊;從汶川5·12特大地震學校建筑倒塌看我國工程倫理問題[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2 馮國利;論道家的生態(tài)政治哲學意蘊[D];杭州師范大學;2010年
3 宮本志;農村中學生物教學情感教育的實踐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海霞;康有為儒家經(jīng)典詮釋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于明艷;文化視野下的社會救助研究[D];山東經(jīng)濟學院;2011年
6 李春燕;賀麟的體用觀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7 黃嫣嬋;明清蒙學及其對現(xiàn)代語文基礎教育的啟示[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維;我國社區(qū)教育內容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孟嘉;恩格斯的辯證法思想及其對唯物辯證法的拓展[D];遼寧大學;2011年
10 唐天勇;儒釋道心理和諧思想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龍延;《楞嚴經(jīng)》真?zhèn)慰急鎇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3年03期
2 荊三隆;《楞嚴經(jīng)》色陰十禪境探究[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3 馬忠庚;從科學史角度證偽《楞嚴經(jīng)》[J];學術論壇;2005年02期
4 夏志前;;《楞嚴》之諍與晚明佛教——以《楞嚴經(jīng)》的詮釋為中心[J];中國哲學史;2007年03期
5 王彥明;;《楞嚴經(jīng)疏解蒙鈔》的文獻學價值[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年01期
6 韓鐘萬;《楞嚴經(jīng)》在韓、中、日三國的流傳及歧見[J];佛學研究;1994年00期
7 李富華;關于《楞嚴經(jīng)》的幾個問題[J];世界宗教研究;1996年03期
8 吳言生;楞嚴三昧印禪心——續(xù)論《楞嚴經(jīng)》對禪思禪詩的影響[J];唐都學刊;1999年02期
9 周群;;晚明文士與《楞嚴經(jīng)》[J];江海學刊;2013年06期
10 龍延;《楞嚴經(jīng)》真?zhèn)慰急鎇J];益陽師專學報;200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南懷瑾;;宇宙人生真理之探原——《楞嚴經(jīng)大義今釋》序[A];時代與思潮(4)——文化傳統(tǒng)尋繹[C];199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黃國光;元寫本《楞嚴經(jīng)》評[N];中國文物報;2008年
2 本報記者 朱凱;走近宮廷內的“神佛世界”[N];南京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煜;王安石與佛教[D];復旦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馬曉濤;從《楞嚴經(jīng)》的真?zhèn)伪嫖隹捶鸾淘谥袊陌l(fā)展進程[D];西南大學;2008年
2 程思;《楞嚴經(jīng)》之生死哲學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孫冬梅;《楞嚴經(jīng)》文學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年
4 陳麗婷;王安石與《維摩經(jīng)》、《楞嚴經(jīng)》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宋言靜;試論李贄“童心說”及其思想淵源[D];蘇州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65377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653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