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詮釋中的社群維度——以特雷西的詮釋神學為思考案例
本文關鍵詞:文本詮釋中的社群維度——以特雷西的詮釋神學為思考案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文以大衛(wèi)·特雷西的詮釋神學企劃為案例,首先探討經(jīng)典詮釋和社群維度在其思想體系中的重要性,尤其是他如何在伽達默爾和利科的詮釋學之間、在傳統(tǒng)承傳和理性分析之間取得平衡。接著,本文檢視特雷西如何將其企劃推展至跨宗教對話的領域,讓這位西方神學家在面向現(xiàn)代多元文化的情況下,既能欣賞其他傳統(tǒng)的長處,亦不埋沒自身,并能通過重塑自身來適應時代需要。
【作者單位】: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關鍵詞】: 大衛(wèi)·特雷西 神學 經(jīng)典詮釋 社群意義 跨宗教對話
【分類號】:B978
【正文快照】: 一、引言大衛(wèi)·特雷西(David Tracy,1939-)乃美國芝加哥大學神學院榮休教授,他身為一位天主教神父,學術著作和成就出眾,1982年已獲選為美國人文與科學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院士,1985和1987年兩度獲選芝加哥大學“大學優(yōu)秀講席”,1987年被大學邀請加入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曾特清;;替代模式及其論爭——女性主義對哈貝馬斯公共領域理論的重構(gòu)[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5期
2 郝一江;;時間圖形的雙重本原[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4年11期
3 姚滿林;;從心理分析到詮釋學——論利科對詮釋學的貢獻[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14年01期
4 黃旺;;圖型、模型、象征——論康德哲學中想象力的三重形態(tài)[J];江蘇社會科學;2014年02期
5 胥志強;;作為象征的神話:保羅·利科的神話解釋學[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年04期
6 陳火青;;回歸與劃界:談莊子美學的詮釋方法[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7 紀梅;;修辭的誘惑與思想的激情——試談耿占春的寫作[J];創(chuàng)作與評論;2014年10期
8 謝偉鋒;;從現(xiàn)象學看現(xiàn)當代西方文論科學神話的破滅[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4期
9 張中;;直覺、藝術與審美主義——論海德格爾的“存在”與“自由”之“思”[J];美育學刊;2015年03期
10 劉桂海;;“體育是什么”:一個概念史的考察[J];體育與科學;2015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王笑紅;試論教會法的演變及其對世俗法律的影響[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2 丁蔓;生存論視域下的隱喻與真理問題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3 陳火青;大美無美:莊子美學的反思與還原[D];西南大學;2012年
4 田薇;宗教性視閾中的生存?zhèn)惱韀D];山東大學;2014年
5 馬頌歌;工作情境中醫(yī)生團隊的專業(yè)學習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年
6 劉斐;中國傳統(tǒng)互文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7 劉玉軍;社會想像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百慧;斯賓諾莎的《圣經(jīng)》解釋學理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馮達文;;個人·社群·自然——為回歸古典儒學提供一個說法[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3年06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華中師范大學教科所 胡樂樂;淺析幼兒的社群性[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2 肖力偉;SNS:打造人際關系網(wǎng)絡商務平臺[N];農(nóng)民日報;2007年
3 華東師范大學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李向平;從私人信仰到公民信仰[N];中國民族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盧和萍;從傳播儀式觀探討休閑社群中個體的自我認同[D];暨南大學;2012年
2 王夏妮;迷文化視閾下的自我認同與性/別意識:后榮迷在網(wǎng)絡社群中的追憶現(xiàn)象研究[D];蘭州大學;2014年
本文關鍵詞:文本詮釋中的社群維度——以特雷西的詮釋神學為思考案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50680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506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