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伊斯蘭教婦女觀對當代新疆穆斯林婦女的影響
本文關(guān)鍵詞:論伊斯蘭教婦女觀對當代新疆穆斯林婦女的影響,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婦女問題一直是個重要的社會問題。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提出:“在任何社會中,婦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不僅馬克思主義政黨對婦女問題予以高度的關(guān)注和重視,而且宗教也很關(guān)心這個問題。本文通過對伊斯蘭教婦女觀的研究,闡述伊斯蘭教對當代新疆穆斯林婦女的影響,以進一步調(diào)動廣大婦女的積極性,為構(gòu)建和諧新疆服務。 文章以《古蘭經(jīng)》為藍本對伊斯蘭教婦女觀的形成與演變,伊斯蘭婦女觀的基本內(nèi)容,特別是伊斯蘭教婚姻家庭觀和倫理道德觀的基本觀點做了較詳細地闡述。認為伊斯蘭教婦女觀是在阿拉伯半島特定的社會背景和歷史條件下產(chǎn)生的,必然帶有時代的局限性,但用歷史的眼光看,也具有一定的歷史進步性。伊斯蘭教婦女觀對當代新疆穆斯林婦女仍產(chǎn)生一定影響,使穆斯林婦女在婚姻家庭方面,有向自主擇婚、男女平等的方向發(fā)展的趨勢;影響穆斯林婦女的道德倫理行為,使她們的行為帶有濃厚的向善忌惡特征。 從女性視角出發(fā),唯物辯證地看待伊斯蘭教婦女觀,挖掘其積極因素,以便促進穆斯林婦女工作的發(fā)展,為構(gòu)建多民族地區(qū)和諧社會服務,這是本文的主要新意。 圍繞上述觀點,文章從以下四個部分展開論述:第一部分敘述了伊斯蘭教婦女觀的基本觀點及其形成、演變過程,為全文提供基本的理論鋪墊。第二、第三兩部分重點論述了伊斯蘭教婦女觀中的婚姻家庭觀和倫理道德觀對穆斯林婦女的影響,是本文闡述的重點。第四部分著重探討了挖掘伊斯蘭教婦女觀的積極因素與構(gòu)建和諧新疆的關(guān)系,是本文的落腳點。
【關(guān)鍵詞】:伊斯蘭教 婦女觀 穆斯林婦女
【學位授予單位】:新疆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B968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文獻綜述6-11
- 1. 伊斯蘭教婦女觀11-14
- 1.1 什么是伊斯蘭教婦女觀11-12
- 1.2 伊斯蘭教婦女觀的形成和演變12-14
- 2. 伊斯蘭教婚姻家庭觀對當代新疆穆斯林婦女的影響14-20
- 2.1 伊斯蘭教婚姻家庭觀14-16
- 2.2 對當代新疆穆斯林婦女婚姻家庭的影響16-20
- 3. 伊斯蘭教倫理道德觀對當代新疆穆斯林婦女的影響20-24
- 3.1 伊斯蘭教倫理道德觀20-22
- 3.2 對當代新疆穆斯林婦女倫理道德的影響22-24
- 4. 樹立正確婦女觀與構(gòu)建和諧新疆24-27
- 4.1 挖掘伊斯蘭教婦女觀的積極因素24-25
- 4.2 引導穆斯林婦女樹立正確的婦女觀構(gòu)建和諧新疆25-27
- 參考文獻27-29
- 致謝29-30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陶祝婉;論《聊齋志異》中的悍婦與妒婦形象——從女權(quán)主義視角的觀照[J];蒲松齡研究;2003年04期
2 冀運魯;;女神與女巫:《聊齋志異》女性審美的二重分裂[J];蒲松齡研究;2006年03期
3 趙婧;;“雌雄同體”:杜拉斯一生的詮釋[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4 王成娟;阿拉伯人是一個民族嗎?[J];阿拉伯世界;2001年02期
5 李榮建;王鵬;;阿拉伯帝國為何沒能產(chǎn)生重商主義?[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6期
6 劉天明;;伊斯蘭經(jīng)典經(jīng)濟思想特點概論[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04期
7 馬麗蓉;;全球化背景下的清真寺功能評估[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01期
8 王廣大;曹一俊;;伊斯蘭教末世論的思想沿革探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6期
9 哈全安;穆罕默德時代“溫麥”的演變與伊斯蘭國家的興起[J];吉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1期
10 陳坤;;海絲特·白蘭:清教壓抑人性的顯現(xiàn)[J];長城;201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朱益新;;從《古蘭經(jīng)》看伊斯蘭教的法制建設(shè)[A];歷史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shè)[C];1995年
2 王鋒;;當代回族文化的走向:在民族性和開放性之間[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3 肖憲;;伊斯蘭教與中國社會[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4 楊文筆;;回族商業(yè)的傳統(tǒng)與時代復興——走向世界市場的“回商”[A];首屆中國寧夏回商大會文化論壇論文匯編[C];2008年
5 楊文筆;;回族商業(yè)的傳統(tǒng)與時代復興——走向世界市場的回商[A];中國回商文化(第一輯)[C];2008年
6 沙宗平;;《麥地那憲章》——穆罕默德代表遷士和輔士與猶太人之盟約書[A];宗教與民族(第六輯)[C];2009年
7 孫泓;;中世紀伊斯蘭教東傳與東亞各國穆斯林社會的形成[A];中外關(guān)系史論叢第19輯——多元宗教文化視野下的中外關(guān)系史[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忠杰;《古蘭經(jīng)》注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韓曉東;中國與蘇丹石油合作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3 馬小華;當前清真寺與回族鄉(xiāng)村社會之間關(guān)系的實地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4 孫金菊;鄉(xiāng)村回族婦女疾病與健康的人類學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5 周強;回族風俗習慣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冀開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研究[D];西北大學;2000年
7 常玢;論影響中亞穩(wěn)定的兩大因素:伊斯蘭教與大國爭奪[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王正偉;伊斯蘭經(jīng)濟制度論綱[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9 顧蓓;圣母崇拜的歷史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10 吳成;霍梅尼“毛拉治國”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訓;伊斯蘭會議組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陳智;英國普通法在非洲的移植與影響[D];湘潭大學;2010年
3 劉瓊杰;伊斯蘭教法在非洲的移植與本土化[D];湘潭大學;2010年
4 張丹;《古蘭經(jīng)》女子教育思想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賈毅;東鄉(xiāng)族自治縣農(nóng)村醫(yī)療救助問題調(diào)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6 李彥;儒家與伊斯蘭經(jīng)濟倫理思想之比較[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7 谷青;當代西方女性主義設(shè)計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8 潘曉濤;路易斯.厄德里克《愛藥》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解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玲;帕慕克作品中的文化身份探討[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10 陳紅紅;《西游記》中女妖形象復雜性格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關(guān)鍵詞:論伊斯蘭教婦女觀對當代新疆穆斯林婦女的影響,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3890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438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