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虎——佛經(jīng)文獻釋詞之四
本文選題:佛經(jīng) + 文獻; 參考:《讀書》2013年10期
【摘要】:正《大正藏》本《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一釋法愿:"法愿霜情啟旦,孤映群篇。挫拉言初,流威滅后。所以履歷談對,眾皆杜詞。故得立破眾家,百有余計,并莫敢當(dāng)其鋒銳也。時以其彭亨罕敵,號之為律虎焉。"佛經(jīng)文獻中,用"律虎"表示熟諳經(jīng)律之僧人,另有"義龍"、"經(jīng)獅"等
[Abstract]:Dazheng Zang, this "continued biography of high monk" volume No. 21 interpretation wish: "wish the frost opened Dan, solitary group."At the beginning of the word, after the destruction of the Reuvius.So the resume is right, all of them are dudes.Therefore, to set up a number of families, more than a hundred, and do not dare to be its sharp.When his Pengheng Han enemy, the name for the law of the tiger. "In the literature of Buddhist sutras, the term "law tiger" is used to denote monks who are familiar with the law of the classics, and there are also "righteous dragons", "lions" and so on.
【分類號】:B948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祥清;;佛經(jīng)漢譯的歷史和作用[J];中國科技翻譯;2006年03期
2 張子開;敦煌寫本斯136、417、622號“佛經(jīng)”初探[J];宗教學(xué)研究;1997年02期
3 顏碧桃;;中國佛教寺院在經(jīng)藏研究領(lǐng)域的成就與貢獻[J];攀登;2006年03期
4 李建生;;兩部《維摩詰經(jīng)》“云何”歷時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xué)學(xué)報;2008年02期
5 楊志高;;西夏文《慈悲道場懺罪法》第七卷兩個殘品的補證譯釋[J];西南民族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科版);2010年04期
6 段玉泉;惠宏;;西夏文《佛頂無垢經(jīng)》考論[J];西夏研究;2010年02期
7 牛龍菲;中國散韻相間、兼說兼唱之文體的來源——且談變文之“變”[J];敦煌學(xué)輯刊;1983年00期
8 圓慈;;佛經(jīng)中的“吉祥”義[J];法音;1993年04期
9 法成;佛經(jīng)翻譯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響[J];佛教文化;1994年03期
10 李巖云;法顯西出陽關(guān)[J];絲綢之路;2001年08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相洲;;永明體的產(chǎn)生與佛經(jīng)轉(zhuǎn)讀關(guān)系再探討[A];中國詩歌與音樂關(guān)系研究——第一屆與第二屆“中國詩歌與音樂關(guān)系”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李燁;蔣應(yīng)時;;醫(yī)緣[A];第三屆泛中醫(yī)論壇·思考中醫(yī)2007——中醫(yī)“治未病”暨首屆扶陽論壇論文集[C];2007年
3 季羨林;;鳩摩羅什時代及其前后龜茲和焉耆兩地的佛教信仰[A];龜茲學(xué)研究(第二輯)[C];2007年
4 張澤洪;;貝葉經(jīng)與西南絲綢之路[A];三條絲綢之路比較研究學(xué)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1年
5 段玉泉;;甘藏西夏文《圣勝慧到彼岸功德寶集偈》考釋[A];西夏學(xué)(第二輯)[C];2007年
6 武氏玉璧;;談?wù)劮鸾痰摹胺稹弊諿A];福建省辭書學(xué)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楚草;;江陵古代僧人[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一輯)——中國古都學(xué)會第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1993年
8 陳愛峰;楊富學(xué);;西夏與遼金間的佛教關(guān)系[A];西夏學(xué)(第一輯)[C];2006年
9 任平山;;龜茲佛教大小乘因素的史料分析[A];龜茲學(xué)研究(第二輯)[C];2007年
10 吳霓;;唐代佛教對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影響[A];紀(jì)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學(xué)教育、教會教育等)[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熊雄 劉坤;佛經(jīng)中的珠寶文化[N];中國礦業(yè)報;2004年
2 穆英;雷峰塔佛經(jīng)秘藏方式是世界孤例[N];新華每日電訊;2005年
3 郁永龍;明代佛經(jīng)碑刻——《首楞嚴(yán)經(jīng)》[N];中國民族報;2004年
4 張潤堂 楊學(xué)鳳;法顯:西行求法第一人[N];中國民族報;2009年
5 王輝;恢復(fù)佛經(jīng)版本的“生命”,才是更好的保護[N];中國民族報;2008年
6 孟瑜;《大手印無字要》:被誤解的佛經(jīng)[N];中國文化報;2010年
7 ;摩醯首羅天和鳩摩羅天[N];大同日報;2006年
8 葛世民;論云岡石窟開鑿年代[N];中國文物報;2006年
9 記者 高川;中國新加坡將首次聯(lián)辦宗教文化展[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10 郝黎;大明仁孝皇后夢感佛說第一希有大功德經(jīng)[N];中國文物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康振棟;竺法媤翻譯佛經(jīng)詞_Y研究[D];浙江大學(xué);2011年
2 汪yN;中古佛典量詞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08年
3 劉亞丁;靈驗記研究[D];四川大學(xué);2003年
4 劉樦;釋寶唱與《比丘尼傳》[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8年
5 陳艷玲;唐代城市居民的宗教生活:以佛教為中心[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8年
6 尚永琪;3-6世紀(jì)佛教傳播背景下的北方社會群體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06年
7 陳文杰;早期漢譯佛典語言研究[D];四川大學(xué);2000年
8 李大偉;佛音繚繞的六朝文學(xué)[D];山東大學(xué);2009年
9 方蘭;法尊法師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09年
10 王志遠;論漢魏六朝時期的中國佛教表現(xiàn)藝術(shù)[D];首都師范大學(xué);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奚劉琴;儒士排佛思想探微[D];南昌大學(xué);2005年
2 扎西頓珠;論佛經(jīng)分辨了義與不了義之義利[D];西藏大學(xué);2010年
3 姜永全;佛經(jīng)翻譯及其對中國學(xué)術(shù)思想的影響[D];中國海洋大學(xué);2003年
4 樊麗沙;漢傳佛教在西夏的傳播和影響[D];西北民族大學(xué);2009年
5 李渝剛;佛教對魏晉六朝志怪小說影響三論[D];重慶師范大學(xué);2008年
6 張瑞敏;西夏文《添品妙法蓮華經(jīng)》(卷二)譯釋[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12年
7 馮延舉;北涼曇無讖譯經(jīng)詞匯研究[D];暨南大學(xué);2008年
8 胡畔;《摩訶僧yG律》詞匯研究[D];浙江大學(xué);2009年
9 陳勇;中國早期凈土信仰研究[D];四川大學(xué);2007年
10 呂玲玲;宋以來藏傳佛教在五臺山地區(qū)的傳播歷史考略[D];蘭州大學(xué);2008年
,本文編號:175173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751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