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茲中心柱窟及其“帝釋窟說法”源流新探
本文關(guān)鍵詞: 龜茲中心柱窟 帝釋窟 浮雕 秣菟羅 犍陀羅 出處:《南京藝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bào)(美術(shù)與設(shè)計(jì))》2017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龜茲中心柱窟為克孜爾典型石窟之一,為古代龜茲地區(qū)佛教石窟的代表,學(xué)術(shù)界常常將中心柱窟看成是在犍陀羅"帝釋窟"浮雕或在龜茲本地文化影響下產(chǎn)生。并未關(guān)注和深入探討其石窟形制及源流,更多的資料發(fā)現(xiàn)克孜爾中心柱石窟整體形制明顯受到早期印度"帝釋窟"浮雕的影響,其主室結(jié)構(gòu)及圖像構(gòu)成更接近印度貴霜朝晚期西南印度"帝釋窟"浮雕,總體而言克孜爾中心柱窟正壁的特點(diǎn)更多的具有印度本土的因素,經(jīng)貴霜和笈多時代及其后中印佛教交流,最終在克孜爾形成穩(wěn)定的中心柱窟正壁"帝釋窟"樣式。
[Abstract]:Qiuci Central Grottoes is one of the typical Kizil grottoes, and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Buddhist grottoes in the ancient Qiuci area. Scholars often regard the Central column Grottoes as embossed statues in Gandhara's "Diaoshi Grottoes" o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local culture of Qiuci. They have not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and deeply explored the shape and origin of their grottoes. More data show that the overall shape of the Kizil Center Grottoes is obviously influenced by the relief of the early Indian "Imperial Grottoes", and its main chamber structure and image composition are closer to the relief relief of the "Imperial Grottoes" of southwest India in the late period of Kizil Dynasty. In gener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wall of the Kizil Grottoes have more local Indian factors. Through the exchange of Buddhism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during the Guishuang and Gupta times and later, a stable "Imperial interpretation Grottoes" of the main wall of the Kizil Grottoes was finally formed in Kizil.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xué)藝術(shù)研究所;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xiàng)目“中印佛教美術(shù)源流”(14ZDB058)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879.25;J312.2
【正文快照】: 2參見晁華山《二十世紀(jì)初德人對克孜爾石窟的考察及而后的研究》,載《中國石窟克孜爾石窟三》文物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第196-208頁。3前龜茲研究所所長姚士宏先生考證了中心柱石窟壁畫主題為“帝釋窟說法”,并統(tǒng)計(jì)了14、58、63、80、85、92、97、99、100、123、1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仲明;;克孜爾中心柱窟分期及影響初探[J];東方考古;2012年00期
2 韓有成;須彌山中心柱洞窟及其造像[J];固原師專學(xué)報(bào);2003年02期
3 張寶璽;河西北朝中心柱窟(摘要)[J];敦煌研究;1988年02期
4 鐘曉青;;克孜爾中心柱窟的空間形式與建筑意象[J];中國建筑史論匯刊;2011年00期
5 林從華;張興國;;巴蜀摩崖石刻中心柱窟探源[J];重慶建筑大學(xué)學(xué)報(bào);2006年03期
6 唐仲明;;響堂山石窟北朝晚期中心柱窟的“西方”因素[J];故宮博物院院刊;2014年02期
7 苗利輝;;論克孜爾石窟中心柱窟的建筑特點(diǎn)[J];新疆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bào)(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6年02期
8 韓有成;;須彌山唐代中心柱洞窟初探[J];石窟寺研究;2012年00期
9 姚律;;克孜爾石窟99與175窟:兩個強(qiáng)調(diào)釋迦牟尼佛“最后身”的中心柱窟[J];新疆藝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bào);2009年03期
10 李瑞哲;李海波;;克孜爾中心柱石窟分期的再研究[J];西北大學(xué)學(xué)報(bào)(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6年02期
相關(guān)重要報(bào)紙文章 前4條
1 ;簡易型多片裝盤片包裝盒[N];中國包裝報(bào);2007年
2 趙鋒;莫高窟白衣佛之謎揭曉[N];中國民族報(bào);2004年
3 王偉;昌馬地震破壞了下窖石窟[N];酒泉日報(bào);2006年
4 張甚;吸納而后溶解[N];中國房地產(chǎn)報(bào);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高歌;云岡中心柱窟研究[D];西安美術(shù)學(xué)院;2012年
,本文編號:148773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jlw/1487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