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說比較
發(fā)布時間:2020-07-17 17:08
【摘要】: 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 們之間的師生關系決定了他們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相通性,歷來 研究的側重點也都在二人思想的相通性上面,而忽視了他們的 分歧所在。通過細致的研究可以發(fā)現,由于二人思想來源、歷 史思維和政治思維等方面的差異,使得兩位思想大師在政治領 域內的觀點存有很大分歧。這種分歧在當時表現為“先驗的政 治哲學”與“經驗的政治(科)學” 的對立,在后來則繹為 “以至善為目標的積極的政治觀”與“以避惡為目標的消極的 政治觀”的對立,并進爾影響了西方最典型的兩種政制的形 成,這兩種政制,即“以神性高懸為特征的發(fā)展型政制”和 “以神性缺乏為特征的保護型政制”。 西方的理性主義傳統造成的這種二元對立不僅僅表現在外 在的政治領域內,他們對于人自身的沖擊力量也是巨大的。人 在追求目的的過程中造成了“本體人”與“現象人”的分裂, 這種分裂在某種程度上說也同樣植根于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 因此,在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研究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就不僅僅關涉到兩位思想大師本身,而且關涉到整個西方政治 思想領域。深入細致地分析所遇到的這些問題,對于解決政治 領域內的、哲學領域內的、甚至所有人文領域內的困境,都會 有巨大的幫助。
【學位授予單位】:湘潭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1
【分類號】:D095
本文編號:2759704
【學位授予單位】:湘潭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1
【分類號】:D095
【引證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邱慈國;古希臘民主政治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75970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2759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