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政治學論文 >

“政治國家”與“公民社會”的良性互動

發(fā)布時間:2018-11-28 11:06
【摘要】:對傳統(tǒng)意義上的全能型國家的病詬已日益凸顯,社會發(fā)展要求我們加快構建公民社會,推動其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從政治公正的發(fā)展視角出發(fā),我國未來政治發(fā)展的取向應立足于"強國家—強社會"的結構模式。因此,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不是要造成公民社會與政治國家之間的對抗,而是要構建起雙方的良性互動機制。
[Abstract]:The malady of the traditional omnipotent country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Social development requires us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civil society and promote its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justice, the orientation of our country's future political developmen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model of "strong country-strong society". Therefore, in real life, we are not to cause civil society and political state confrontation, but to build a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mechanisms.
【作者單位】: 內蒙古民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基金】:內蒙古自治區(qū)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項目編號:10C006
【分類號】:D03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伍俊斌;;政治國家與公民社會:內涵、限度及其互動[J];河北學刊;2007年06期

2 忻林;布坎南的政府失敗理論及其對我國政府改革的啟示[J];政治學研究;2000年03期

3 托馬斯·卡羅瑟斯,薄燕;市民社會[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2000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華;客觀真實是訴訟證明的終極目標——訴訟證明標準之理性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4期

2 顧承衛(wèi);楊小明;;為功利主義辯[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3期

3 王浩斌;王飛南;;試論政治倫理化的底線、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會的制度生態(tài)訴求[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3期

4 唐青才;朱德全;;主體間性哲學視角下的德育觀[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5 周云水;;從《禮儀問答寫卷》看吐蕃倫理文化與儒家倫理的關系[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4期

6 趙天寶;;大學生新生入學教育芻議[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1期

7 韓軼;;西方國家的刑罰目的觀及其對我國刑罰目的界定的啟示——兼論懲罰犯罪應界定為我國刑罰目的[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8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進[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2期

9 李學寬;郭志遠;;反傳聞規(guī)則對我國刑事審判方式改革的啟示[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1期

10 寧立志;曹亞玲;;從經濟法視角看社會團體的法主體地位[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長軍;;財產理論與建構和諧社會[A];科學發(fā)展:社會管理與社會和諧——2011學術前沿論叢(下)[C];2011年

2 詹承豫;劉星宇;;食品安全突發(fā)事件預警中的社會參與機制研究[A];2010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危機預警預控管理系統(tǒng)研究”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劉陽;;隱私話語的誕生與大眾傳媒業(yè)——一種知識考古學的路徑[A];中國傳媒大學第五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郭云忠;;《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的話語變遷[A];第五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9年

5 陳緒新;;“被迫現(xiàn)代性”與當代中國倫理精神重構——我們需要一種積極倫理學[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6 劉仁貴;;再論倫理與道德的關系[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7 杜早華;;論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道德危機——從自律與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8 田海平;;憲政倫理的問題意識與政治擔當[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9 鄒平林;杜早華;;在私人道德與制度倫理之間——“小悅悅事件”帶來的倫理反思[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10 趙一強;;契約和諧及其倫理實現(xiàn)[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陸前安;社區(qū)體育俱樂部與政府、市場、社區(qū)關系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劉明生;公共服務背景下城市社會體育組織發(fā)展模式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尹偉琴;民國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張東平;近代中國監(jiān)獄的感化教育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李俊義;非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國際法律地位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周清華;國際商事仲裁自裁管轄原則消極效力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7 陳琦;海上人身損害賠償制度論[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8 陳好孟;基于環(huán)境保護的我國綠色信貸制度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9 劉衛(wèi)先;后代人權利論批判[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10 陳春常;轉型中的中國國家治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邵江婷;基于社區(qū)發(fā)展的我國農業(yè)生態(tài)補償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侯成智;國際環(huán)境非政府組織與國際環(huán)境法的發(fā)展:參與·創(chuàng)新·推動[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范園園;我國行政程序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4 周曉郁;論我國服務型政府的建構[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5 李玉玉;論檢察機關在行政公益訴訟中的原告資格[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6 陳邈;突發(fā)事件中緊急權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7 李園;信息化時代教育技術人文精神的缺失與重構[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8 秦璐;網絡輿情引導方法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9 黃明宇;廣西北部灣經濟區(qū)社會資本培育中的政府行為分析[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10 葛紓月;民主社會主義的民主觀研究[D];安徽農業(yè)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胡偉;合法性問題研究:政治學研究的新視角[J];政治學研究;1996年01期

2 忻林;布坎南的政府失敗理論及其對我國政府改革的啟示[J];政治學研究;2000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伍俊斌;;政治國家與公民社會:內涵、限度及其互動[J];河北學刊;2007年06期

2 吳自斌;市民社會:現(xiàn)代政治文明發(fā)展的動力[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3 高瑞華;;走出虛幻的政治共同體——馬克思克羅茨納赫時期對黑格爾國家觀的批判[J];理論界;2006年06期

4 楊仁忠;;馬克思的國家理論遺產與葛蘭西的“完整國家”思想[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5 伍俊斌;;論公民社會與政治國家的共存共強[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0年01期

6 陳雋;;市民社會理論的歷史研究[J];知識經濟;2007年09期

7 王英津;國家與社會: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之闡釋[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8 鄒玉政;;行政許可范圍變遷的歷史邏輯——政治國家與市民社會關系視角的考量[J];科學經濟社會;2007年02期

9 汪建明;;作為一種國家形式的分權理論——青年馬克思論分權[J];社會科學家;2005年S2期

10 蔣京議;;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動力性資源——論國家與社會關系的歷史發(fā)展[J];科學社會主義;2007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詹世友;;霍布斯正義理論的論證策略[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2 王浦劬;;我國政治學學術發(fā)展中的基本關系論析——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30周年[A];馬克思主義中國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學行政學學會理論研討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伍俊斌 中共廣東省委黨?粕绮;推進公民社會與政治國家的良性互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羅騫;改良主義的問題在于把改良絕對化[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3 伍俊斌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科社部;Civil Society意涵的變遷[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賈宏宇;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起來[N];河南日報;2001年

5 俞可平;從統(tǒng)治到治理[N];學習時報;2001年

6 俞可平;當代西方的主要政治分析框架[N];學習時報;2003年

7 郝鐵川(作者為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法學博士后);從“統(tǒng)治”到“治理”[N];文匯報;2002年

8 俞可平(作者為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教授);走向中國特色的治理和善治[N];文匯報;2002年

9 中央編譯局副局長 俞可平;善治:政治合法性主要來源[N];社會科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樊凡;現(xiàn)代國家的構建:消極自由主義國家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2 王菲易;國際化、制度化與民主化[D];復旦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和亭;論亨廷頓政治穩(wěn)定理論對當前中國政治穩(wěn)定機制建構的啟示[D];華僑大學;2011年

2 郭艷明;政治生活的旁觀者[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3 宋博;政治發(fā)展過程中的政治平衡問題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2年

4 孔德虎;群眾話語變遷與政黨發(fā)展[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5 張小勇;精英與大眾[D];吉林大學;2011年

6 師明俊;霍布斯公民權利思想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7 秦奇;政治民主的條件及實現(xiàn)研究[D];燕山大學;2013年

8 李柯;論韋伯與施米特對技術政治的批判[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9 崔鶴;自然與約定[D];新疆大學;2013年

10 劉祥超;后革命時代的權利范疇反思[D];山東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36265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236265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c55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