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政治學論文 >

后馬克思主義多元激進民主理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27 00:24

  本文關鍵詞:后馬克思主義多元激進民主理論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拉克勞 墨菲 多元激進民主


【摘要】:拉克勞和墨菲是眾多后馬克思主義者中的標桿性人物,本文主要研究了拉克勞和墨菲的多元激進民主理論,并且以該理論建構的過程研究為主線,更加深入地探討了拉克勞和墨菲的思想體系,進而尋求多元激進民主理論對我國社會主義實踐的可借鑒成分。本文首先從現(xiàn)實和歷史兩個維度入手,介紹了多元激進民主理論形成的特定歷史時期和理論來源,接著從哲學基礎、實踐主體、實現(xiàn)方式、價值訴求和理論旨歸五個方面系統(tǒng)論述多元激進民主理論的邏輯結構:最先從哲學基礎——后現(xiàn)代主義出發(fā),之后從理論的多元價值主體介紹了實踐主體的身份置換和主體之間關系的轉變,然后通過對多元激進民主理論實現(xiàn)方式的論述,闡釋了領導權以及接合的概念,系統(tǒng)介紹了話語的偶然性接合過程以及話語領導權的重要思想,在對多元激進民主理論重要內涵做出了全面闡釋之后,文章認為在這種新的社會大環(huán)境之下,多元激進民主理論是在時代的召喚下誕生的,并且是在對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解構的基礎上進一步繼承和發(fā)展的,同時在社會主義的理論背景下謀求自由與民主的真正熔合,使之走向自由民主社會主義。拉克勞和墨菲在對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解構之后,認為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背離了政治,提出多元激進民主的道路實質上就是回歸政治的途徑。在拉克勞和墨菲的理論構建中其實并沒有完全拋棄馬克思,還存在對社會主義的堅持,多元激進民主理論是為了回應傳統(tǒng)社會主義在現(xiàn)代社會陷入困境之時所作出的一種大膽嘗試。最后,本文通過對多元激進民主理論的研究,指出多元激進民主理論對我國基層民主建設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有極為重要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拉克勞 墨菲 多元激進民主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D082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緒論7-13
  • 一、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8-11
  • (一) 國外研究8-9
  • (二) 國內研究9-11
  • 二、本文研究目的及邏輯思路11-13
  • (一) 研究目的11
  • (二) 研究思路11-13
  • 第一章 多元激進民主理論的緣起13-21
  • 一、多元激進民主理論形成的時代背景13-15
  • (一) 冷戰(zhàn)后期資本主義社會的結構性變化13-14
  • (二) 社會主義的曲折發(fā)展和西歐左派的危機14-15
  • (三) 新社會運動的興起15
  • 二、多元激進民主理論形成的理論背景15-21
  • (一) 對馬克思“階級政治”的后現(xiàn)代回應15-16
  • (二) 多元激進民主理論的理論來源16-21
  • 第二章 多元激進民主理論的邏輯架構和基本內容21-41
  • 一、多元激進民主的哲學基礎:后現(xiàn)代主義21-23
  • (一) 反本質主義21-22
  • (二) 偶然性邏輯22-23
  • (三) 話語理論23
  • 二、多元激進民主的實踐主體:多元價值主體23-25
  • (一) 從階級政治到非階級政治23-24
  • (二) 從“對立”政治到“對抗”政治24-25
  • 三、多元激進民主的實現(xiàn)途徑:話語接合實踐25-29
  • (一) “領導權”理論25-26
  • (二) “接合”理論26-28
  • (三) 話語領導權28-29
  • 四、多元激進民主的價值訴求:重構社會主義29-37
  • (一) 解構科學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29-31
  • (二) 解構科學社會主義的革命主體31-32
  • (三) 建構新的社會主義策略32-34
  • (四) 實質:謀求自由與民主的真正熔合34-37
  • 五、多元激進民主的理論旨歸:回歸政治本身37-41
  • (一) 政治的本性37-38
  • (二) 政治的回歸38-41
  • 第三章 多元激進民主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41-46
  • 一、多元激進民主理論對我國基層民主建設的啟示41-42
  • 二、拉墨的話語領導權對我國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啟示42-46
  • 結語46-48
  • 參考文獻48-49
  • 在學期間研究成果49-50
  • 致謝50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樊凡;;爭論中的消極自由觀[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2 李志強;;論政治寬容研究的理論范式及路徑[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3 沈江平;;論現(xiàn)代民主政治視閾中的“主體”[J];長春大學學報;2011年07期

4 喬貴平;呂建明;;激進的多元民主觀——墨菲對自由主義民主觀的批判及建構[J];重慶社會科學;2007年09期

5 王偉;;拉克勞與墨菲:反本質主義的激進政治[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6 陳景云;;對自由主義中立性的理解[J];法制與社會;2009年11期

7 唐瓊;;網絡政治參與——協(xié)商民主的新形式[J];法制與社會;2009年28期

8 樊凡;;現(xiàn)代政治與國家行為的正當性:以消極自由主義為視角的研究[J];甘肅理論學刊;2010年05期

9 武宏陽;;民主的批判與政治的回歸——論墨菲的競爭民主思想[J];國外社會科學;2011年01期

10 武宏陽;;尚塔爾·墨菲寬容哲學的歷史邏輯及其當代價值[J];湖北社會科學;2012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史巍;韓秋紅;;現(xiàn)代性的政治規(guī)劃與社會主義民主實現(xiàn)——墨菲的民主政治理想[A];“西方政治哲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孫經國;從理想性政治哲學到現(xiàn)實性政治哲學[D];南開大學;2010年

2 藺波;當代中國農村基層民主政權建設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聶興超;自由主義中立性研究:辯護與批判[D];吉林大學;2011年

4 劉薇;現(xiàn)代政治寬容研究[D];華僑大學;2011年

5 劉國勝;中國現(xiàn)代性建構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D];武漢大學;2011年

6 王偉;羅蒂與關系主義文論[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7 楊華鋒;論環(huán)境協(xié)同治理[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年

8 劉增明;敵友政治觀[D];吉林大學;2009年

9 袁洪英;當代社群主義自我觀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9年

10 楊少星;中國轉型時期的利益集團及其治理[D];吉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鄔宗明;協(xié)商民主的優(yōu)勢及限度[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曉密;多元性理論與有限領導權[D];黑龍江大學;2011年

3 湯元軍;民族主義視野中的政治概念[D];揚州大學;2007年

4 陳霽;拉克勞和墨菲的激進多元民主理論[D];山西大學;2008年

5 劉寶成;馬克思主義對女性主義的影響[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6 閆飛飛;審議民主及其代表問題——一種批判性的視角[D];吉林大學;2009年

7 王冠;理想和現(xiàn)實中的議會民主制[D];吉林大學;2009年

8 鄭立;政治一體與多元融合[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9 劉彬;政治與行政二分法的批判性分析[D];燕山大學;2010年

10 高之慧;在對抗與競爭中探尋民主真諦[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

本文編號:110114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hengzx/110114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60c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