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上半葉比利時漢學家的李白研究
本文關鍵詞:20世紀上半葉比利時漢學家的李白研究
【摘要】:20世紀上半葉比利時的兩位漢學家布魯諾.貝佩爾和夏爾斯.勒普萊對李白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跟同時期法國漢學家的李白研究相比,比利時漢學家的李白研究表現(xiàn)出了新、精、專和深的特征。在研究方法上,后者注重新的研究方法的運用和探討;在研究內容上,則側重于李白詩歌專題的深入探討,以及在思想內容方面向深度挖掘,而非研究面的拓寬。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對外漢語學院;
【關鍵詞】: 世紀上半葉 比利時 李白研究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唐詩在法語世界的譯介和研究”的組成部分。(項目編號07CZW021)
【分類號】:K207.8
【正文快照】: 20世紀上半葉,比利時的兩位漢學家對李白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跟同時期法國漢學家的李白研究相比,與前者注重李白詩歌作品的翻譯和對其詩歌藝術風格的總體介紹不同,比利時漢學家的李白研究主要表現(xiàn)出了兩個特征:在研究方法上,注重新的研究方法的運用和探討;在研究內容上,側重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拍片的靈感來自比利時社會現(xiàn)實 比利時導演多米尼克·斯丹達爾特專訪[J];電影世界;2010年01期
2 周有恒;;范龍佩:首任“歐盟總統(tǒng)”是怎樣“煉”成的[J];名人傳記(上半月);2010年02期
3 郝稷;;合著黃金鑄老翟[J];書屋;2010年02期
4 仲達明;;寫好自己的歷史[J];現(xiàn)代青年(細節(jié)版);2010年03期
5 散發(fā)人;;老外也愛玩古琴[J];東方養(yǎng)生;2010年02期
6 陳來元;;無櫓擺渡者 文化交流人——側寫“歐羅巴利亞·中國藝術節(jié)”比利時總協(xié)調人吉爾尚[J];中外文化交流;2010年03期
7 ;聚焦“歐羅巴利亞·中國藝術節(jié)”【再續(xù)】[J];中外文化交流;2010年02期
8 ;聚焦“歐羅巴利亞·中國藝術節(jié)”【續(xù)】[J];中外文化交流;2010年01期
9 呂佳;;我的“父親”——比利時連環(huán)畫大師埃爾熱[J];集郵博覽;2010年02期
10 王緝思;;一個漢學家眼中的中國[J];中國企業(yè)家;201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慕肯;;近年美國明史研究簡訊(2005—2008年)[A];明史研究論叢(第八輯)——明代詔令文書研究專輯[C];2010年
2 江嵐;;韻同相感深——英國詩人克萊默-班對中國古典詩歌西傳的貢獻[A];2010年中國文學傳播與接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中國古代文學部分)[C];2010年
3 任小玫;;何瞻筆下的中國游記類型及其徐霞客評述[A];徐霞客研究(第21輯)[C];2010年
4 余嘉璐;鄧力;林俊宏;溫惠虹;;呼出氣一氧化氮檢測與支氣管激發(fā)試驗在兒童哮喘診斷價值方面的比較[A];中華醫(yī)學會2010年全國變態(tài)反應學術會議暨中歐變態(tài)反應高峰論壇參會指南/論文匯編[C];2010年
5 ;北京世紀偉臣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A];中國突發(fā)事件防范與快速處置優(yōu)秀成果選編[C];2009年
6 祝一志;周明富;張光宇;周衛(wèi)健;;先生風范 啟迪后人[A];紀念劉東生院士[C];2009年
7 韓家懋;;學高為師 身正為范——追隨先生學做學問、學做人的點點滴滴[A];紀念劉東生院士[C];2009年
8 周訓;劉東林;;歐洲地下蓄能的發(fā)展現(xiàn)狀[A];地溫資源與地源熱泵技術應用論文集(第三集)[C];2009年
9 曹亞雄;;金融危機與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的當代反思[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高一農;;漢賦與西域[A];第三屆中國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暨項楚教授七十華誕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明龍 譚正;儀征市盛氏故居再放異彩[N];人民政協(xié)報;2011年
2 ;文化如何爭短長[N];黑龍江日報;2011年
3 高莽;圣彼得堡的中國話題[N];光明日報;2011年
4 胡龍春;魏斐德:在中國發(fā)現(xiàn)歷史[N];中華讀書報;2011年
5 高山杉;讀伯希和論著編年目錄[N];東方早報;2011年
6 新華社記者 和苗 吳平;“中國幾千年的深厚文化令人陶醉”[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7 河南教師 張興明;王蒙談讀書之二:越喜歡越要懷疑[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8 譚慧穎;一本書和兩位學術巨子[N];中華讀書報;2010年
9 本報首席記者 鄭若麟;偏見,就這樣被“捏造”出來[N];文匯報;2010年
10 記者 王鵬;丹麥漢學家來電垂詢[N];揚州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冰梅;沖突與融合:阿瑟·韋利的文化身份與《論語》翻譯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2 劉精瑛;中國文學史中的古代戲曲研究(1904-1949)[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3 高蓓;“土山灣孤兒院美術工場”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9年
4 喻紅芹;亞麻的品質及生物處理的研究[D];東華大學;2009年
5 賈善坡;Boom Clay泥巖滲流應力損傷耦合流變模型、參數(shù)反演與工程應用[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09年
6 王延慶;美國與剛果危機(1960-1963)[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譚旭虎;看與被看——史景遷的中國圖景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嚴慧;1935-1941:《天下》與中西文學交流[D];蘇州大學;2009年
9 白云飛;蘇聯(lián)中國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10 羅靖;近代中國與世博會[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齊娟;李白與佛教文化[D];西南大學;2010年
2 張笑菊;李白與曹植比較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3 張曉;論英國漢學家韋利的《楚辭·九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顧盼;20世紀上半葉德國黑白木刻對中國的影響[D];青島大學;2010年
5 張富莉;《聊齋志異》的傳播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6 楊利戈;吉林省銀行間支付清算體系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對策[D];吉林大學;2009年
7 Q冒參,
本文編號:80399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803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