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中國通史論文 >

明代前中期講學活動研究(1368-1522)

發(fā)布時間:2017-10-26 12:18

  本文關(guān)鍵詞:明代前中期講學活動研究(1368-1522)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明代前中期 書院 講學


【摘要】:明代講學活動是明代思想文化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載體,也是研究明代社會歷史文化發(fā)展的主要參照之一。明代前中講學活動雖然在規(guī)模上無法與中后期相比,但就社會文化的連續(xù)性和傳承性來講,無論對后來的陽明心學的發(fā)展和繁盛,,還是對于后來講學運動高峰的出現(xiàn),都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因此本文首先通過對明代前中期經(jīng)濟、政治、思想、文教政策等社會背景的討論,宏觀的把握講學活動所展開的大背景,并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縱觀它們之間的互相聯(lián)系與影響。其次,以這一時期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幾位講學大家,如開明代講學活動之先河的曹端、開創(chuàng)河?xùn)|學派的薛tD、兼采朱陸之長而成為王學之發(fā)端的吳與弼、“刊落浮華,一趨本實”的道學典范胡居仁,和開創(chuàng)江門一派成為理學向心學轉(zhuǎn)向的關(guān)鍵人物陳獻章的講學活動為著眼點研究這一時期講學的整體特征以作為文章的橫向主線。最后,第三章通過對以上縱、橫交織所勾勒出的明代前中期講學活動的完整畫卷的論述和分析,明確明代前中期(1368-1522)的講學活動的主要特點,以及由此所表現(xiàn)出來的理學式微與心學發(fā)展的脈絡(luò),總結(jié)這一時期對明代中后期的講學運動的展開以及學術(shù)思想的轉(zhuǎn)型所起到的深遠影響。
【關(guān)鍵詞】:明代前中期 書院 講學
【學位授予單位】:黑龍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K248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緒論7-14
  • 一、 研究明代前中期講學活動的目的、意義及研究現(xiàn)狀綜述7-11
  • 二、 講學內(nèi)涵的探究11-14
  • 第一章 明代前中期講學活動的社會背景初探14-25
  • 第一節(jié) 明代前中期講學活動的經(jīng)濟背景14-17
  • 一、 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基本情況14-16
  • 二、 經(jīng)濟狀況對講學的影響16-17
  • 第二節(jié) 明代前中期集權(quán)政治下的教育特征17-20
  • 一、 明代前中期的集權(quán)政治17-18
  • 二、 明代政府的教育措施及其特征18-20
  • 第三節(jié) 明代前中期講學活動的思想文化背景20-24
  • 一、 程朱理學的主流地位20-22
  • 二、 八股取士制度對講學的影響22-23
  • 三、 明代前中期書院境況及其影響23-24
  • 本章小結(jié)24-25
  • 第二章 明代前中期講學活動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內(nèi)容25-59
  • 第一節(jié) 曹端講學25-33
  • 一、 明初理學之冠—曹端26-27
  • 二、 曹端講學的三個階段27-31
  • 三、 對曹端講學的幾點思考31-33
  • 第二節(jié) 薛tD講學33-38
  • 一、 明代醇儒—薛tD33-34
  • 二、 講學生涯34-38
  • 三、 薛tD的河?xùn)|之學與明代關(guān)中學者38
  • 第三節(jié) 吳與弼講學38-43
  • 一、 明代王學的發(fā)端人物—吳與弼38-39
  • 二、 小陂書院講學39-41
  • 三、 吳與弼講學的特點41-43
  • 第四節(jié) 胡居仁講學43-49
  • 一、 窮理居敬的典范—胡居仁43-44
  • 二、 “刊落浮華,一趨本實”的書院講學44-49
  • 三、 知行合一、道學典范49
  • 第五節(jié) 陳獻章講學49-58
  • 一、 朱熹學說向心學轉(zhuǎn)折的關(guān)鍵人物—陳獻章49-50
  • 二、 陳獻章講學活動的三個階段50-54
  • 三、 陳獻章講學的幾個重要影響54-58
  • 本章小結(jié)58-59
  • 第三章 講學繁盛之蘊:明代前中期講學意義分析59-67
  • 第一節(jié) 明代前中期講學的社會境況59-60
  • 第二節(jié) 明代前中期講學活動本身的特點60-63
  • 第三節(jié) 理學式微與心學發(fā)展的萌芽63-66
  • 本章小結(jié)66-67
  • 參考文獻67-71
  • 致謝71-72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7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發(fā);;吳與弼對朱熹理學的繼承與發(fā)展[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7期

2 羅才成;;千古先賢一圣心——胡居仁興復(fù)白鹿洞書院淺析[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9年12期

3 劉平;陳獻章的教育活動及思想[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S3期

4 鄧洪波;儒學詮釋的平民化:明代書院講學的新特點[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5 唐宇元;論明初曹端的理學及其歷史意義[J];河北學刊;1987年02期

6 毅敏;天明;;愿就教職 以卒所學——薛tD教育思想研究[J];教學與管理;1991年04期

7 胡青;付忠蓮;;小陂書院與吳與弼道德力行觀[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8 張勁松;;明初理學家胡居仁的書院教育實踐與書院觀略論[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9 朱漢民;吳與弼的教育思想和明代心學思潮[J];江西社會科學;1992年06期

10 周慶義;;薛tD對朱熹理學的發(fā)展[J];晉陽學刊;1988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游海員;薛tD的理學思想及其對朱熹理學的繼承和發(fā)展[D];湖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09866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109866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569a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