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中國通史論文 >

甘丹頗章政權時期藏族經濟史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26 12:12

  本文關鍵詞:甘丹頗章政權時期藏族經濟史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藏族 經濟史 寺院經濟


【摘要】:藏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世代繁衍生息在古老的青藏高原。公元17世紀,在這片古老的大地上,興起了一個新興的藏族政權,即甘丹頗章政權。甘丹頗章政權時期是藏族歷史上一段重要的歷史時期,其重要是因為這一時期確立了由藏傳佛教教派格魯派統(tǒng)治西藏的地位,產生了寺院經濟,并由此確立了藏族歷史上影響深刻的政教合一制度。 在封建農奴制社會形態(tài)下,長期并存著領主莊園制經濟和寺院經濟兩種經濟形式,然而受歷史條件制約,從12世紀元朝統(tǒng)一西藏,薩迦派掌管西藏政教事務起,領主莊園制占據了社會經濟形式的主導地位,寺院經濟雖然存在,但是由于世俗勢力強大,宗教在政治、經濟領域主要是依附于大的封建領主,寺院經濟在經濟關系上也同樣依附于領主莊園制經濟。自1642年甘丹頗章政權建立后,宗教勢力占據了社會的主導地位,形成了以蒙古汗王與五世達賴喇嘛共同統(tǒng)領政教事務的統(tǒng)治階級。宗教勢力成為了社會的統(tǒng)治者,寺院經濟占據社會主導地位的經濟形式,世俗的領主莊園制經濟成為附庸。 1751年清朝正式冊封七世達賴喇嘛為西藏政教事務的領袖,正式確立了政教合一制度,寺院經濟的發(fā)展有了政治上的保障,迅速的強大興盛;政教合一制度有了強大寺院經濟的支持,因而政基更加穩(wěn)固。隨著寺院經濟不斷強大,形成了以官府、貴族、寺院為三大領主占有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其中寺院所占有的屬地和農牧奴最多,人口占5%的三大領主及其代理人,掌握著全部的生產資料及95%的勞動力人口。三大領主巧立名目,任意攤派差役,對廣大農牧奴實行超經濟強度的剝削,不僅加重了農牧奴的稅賦,而且在繁重的稅賦下,農牧奴生產的積極性也受到打擊,農牧奴生活苦不堪言?梢哉f,以寺院經濟為主導的社會經濟不斷發(fā)展和強大正是廣大農牧奴生活日益貧困的真正源泉。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清王朝受到強大的沖擊,其統(tǒng)治地位岌岌可危,而對于千里之外的西藏,清王朝根本無暇顧及。英國和俄國對西藏窺覷已久,內外交困之時,英軍派兵侵略拉薩,1904年英軍占領了拉薩,并簽訂了以亞東、江孜口岸開埠,減免關稅為內容的不平等條約。自此亞東、江孜口岸對外開放,資本主義商業(yè)入侵西藏,沖擊了西藏當地的商業(yè),英印貨幣盧比的流通,使得大量財富流失至印度,英印貨物進入西藏傾銷,嚴重排擠了本地貨物的市場空間,經濟發(fā)展受到制約。清王朝滅亡后,西藏受制于民國中央政府的統(tǒng)治下,民國政府對于西藏的財政、交通、郵電、水電等部門給予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發(fā)展了西藏的經濟。然而西藏內部統(tǒng)治階級目光短淺、固步自封,雖有內部改良派試圖改革,但因保守勢力強大,改良運動被扼殺在搖籃中,腐朽的寺院經濟日趨衰落。 1959年中國共產黨在西藏實行了民主改革,建立了公有制經濟,徹底結束了統(tǒng)治西藏兩百多年的政教合一制度,寺院經濟走向了衰落。
【關鍵詞】:藏族 經濟史 寺院經濟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K249;F129
【目錄】:
  • 摘要2-4
  • ABSTRACT4-10
  • 導論10-18
  • 一、論文的選題意義10-12
  • 二、相關研究動態(tài)12-16
  • 三、經濟史研究階段劃分16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16-18
  • 第一章 甘丹頗章政權的建立與寺院經濟的主體地位18-38
  • 第一節(jié) 政教合一制度的確立18-33
  • 一、甘丹頗章政權的建立18-22
  • 二、政教合一制的確立22-27
  • 三、寺院經濟統(tǒng)治地位的形成27-33
  • 第二節(jié) 主體經濟——寺院經濟33-38
  • 一、寺院經濟的經營方式33-36
  • 二、劃分領地、封賜土地對寺院經濟的發(fā)展36-38
  • 第二章 政教合一制的鞏固與寺院經濟的發(fā)展38-63
  • 第一節(jié) 官府、寺院、貴族占有土地所有制形式38-42
  • 一、“雄豁”官府占有的莊園39
  • 二、貴族世系莊園“該,

    本文編號:109862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tslw/109862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998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