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與衢州:江南城鄉(xiāng)的片斷記憶——稿本《靜寄軒見聞隨筆、靜寄軒雜錄》初探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蒲霞;;朱同《新安志》的價值及其利用[J];徽學;2010年00期
2 趙華富;;歙縣棠樾鮑氏宗族調查與研究[J];徽學;2010年00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卞利;;清代中期棚民對徽州山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社會秩序的影響[A];中國生物學史暨農學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2 杜誠;;復刊詞[A];安徽省徽學學會第二屆理事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胡萍;;徽州地名考辨[A];安徽省徽學學會第二屆理事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4 卞利;;徽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A];安徽省徽學學會第二屆理事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蒲霞;;《永樂大典》所輯《新安志》研究[A];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第26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鮑義來;;黃賓虹與“徽學”的提出[A];安徽省徽學學會第二屆理事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7 周禮;范成梅;;徽商與江南士人社會交往研究[A];安徽省徽學學會二屆二次理事會暨“徽州文化與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唐力行;;重構鄉(xiāng)村基層社會生活的實態(tài)——值得深入考察的徽州古村落宅坦[A];中國農業(yè)歷史學會第九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陳菁霞;千山夕陽:王振忠談徽州學研究[N];中華讀書報;2010年
2 江志偉;徽州年俗講究多[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3 賀為才;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史鑒:徽州與徽商[N];安徽經濟報;2004年
4 賀為才;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史鑒:徽州與徽商[N];光明日報;2004年
5 張小平;徽州族譜[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6 賀為才;從徽商盛衰談科學發(fā)展觀[N];安徽日報;2004年
7 衛(wèi)曉亮 徐佛蓮 陳文 金嗣發(fā);松濤依舊 青史生輝[N];黃山日報;2006年
8 方念裕;舊中國 徽商CEO[N];中華工商時報;2004年
9 本報記者 吳文尚;儒商夢絕:徽商潮落潮起[N];21世紀經濟報道;2004年
10 鄧炯;明清時期的徽州書院[N];中國教育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何建木;商人、商業(yè)與區(qū)域社會變遷[D];復旦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梅立喬;明清徽州城鎮(zhèn)初探[D];安徽大學;2003年
2 劉道勝;徽州舊志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3年
3 王玉瑜;明清時期徽州宗族演劇[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6年
4 陳加林;吳趨汪氏家族與近代蘇州社會[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5 李甜;明清時期寧國府旌德縣商業(yè)發(fā)展與社會變遷[D];復旦大學;2009年
6 杜剛;明清徽州基層社會治安保障體系研究[D];安徽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81531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2815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