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國時期關中地區(qū)的士紳與地方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9-07-29 18:48
【摘要】: 從十九世紀下半葉至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這一百年里,中國社會的性質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被推翻,中華民國應運而生。清朝末年,為了挽救國家在外交上的一次次失敗,為了拯救國家、民族、蒼生,一部分開明士紳在社會改良中首先意識到傳統(tǒng)的教育存在著極大的弊端,主張通過學習西方來擺脫困境,從而掀起了改革封建教育的思潮,創(chuàng)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廢除科舉制度等一系列的措施使得近代的教育制度得以落實。中華民國的成立,宣告了封建帝制的終結和資產(chǎn)階級民主共和國的誕生。為了適應在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需要,一批資產(chǎn)階級革命家和教育家,著手從內(nèi)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對舊教育進行改革,按照新確立的教育宗旨對清末以來的教育制度進行了改造,制定了新學制,建立了新的教育行政系統(tǒng),形成了一系列與之相匹配的法律與法規(guī)。西北因地理環(huán)境等因素所造成的閉塞落后阻擋不了先進文化的沖擊,關中地區(qū)首當其沖,在陜西最先響應了先進思潮的號召與影響,以士紳為代表投身教育,探索救亡圖存之路,希望以此來改變當時的社會狀況,客觀上帶動了西北地區(qū)教育的發(fā)展。本文以陜西關中地方志為基礎,以士紳參與各種教育活動為著眼點,探討了士紳在地方教育領域的活動以及他們對于地方教育的發(fā)展所起到的作用。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K29
本文編號:2520692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K29
【引證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仲兆宏;晚清常州宗族與社會事業(yè)[D];蘇州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寇猛利;清末民國時期陜西中等教育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2 劉春麗;中國古代士紳教化的特點對當前道德教育的啟示[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52069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2520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