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星論藏彝走廊》出版
[Abstract]:......
【分類號】:K28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不飛;;楊曦帆的《藏彝走廊的樂舞文化研究》出版[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2 艾南山;;藏彝走廊的地理-環(huán)境談[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7年02期
3 趙心愚;藏彝走廊古代通道的幾個基本特點[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4 石碩;藏彝走廊地區(qū)石棺葬所屬人群探討[J];康定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5 冉光榮;;藏彝走廊的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經(jīng)濟[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7年02期
6 ;卷首語[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0年12期
7 劉復(fù)生;族群問題三議——以藏彝走廊民族為例[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8 ;卷首語[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0年02期
9 趙心愚;;藏彝走廊古代通道的基本特點[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7年01期
10 王銘銘;;初入“藏彝走廊”記[J];西北民族研究;2007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尚云川;;“藏彝走廊”的民族語言文化特征[A];中國民族語言學會第10屆學術(shù)討論會摘要集[C];2010年
2 曾現(xiàn)江;;藏彝走廊的蒙古祖源記憶與傳說概論[A];西藏及其他藏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與社會變遷論文集[C];2006年
3 石碩;;藏彝走廊:一個獨具價值的民族區(qū)域——談費孝通先生提出的“藏彝走廊”概念與區(qū)域[A];“藏彝走廊歷史文化”學術(shù)討論會會議論文[C];2003年
4 艾南山;;從橫斷山談康藏地區(qū)的發(fā)展(詳細摘要)[A];西藏及其他藏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與社會變遷論文集[C];2006年
5 龔純;;“敲碎巖石,讓它成為星星”——阿毛詩歌印象[A];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阿毛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梁玲;;讀阿毛的《我的時光儷歌》[A];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阿毛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張利;;雅安市寶興縣磽磧藏族鄉(xiāng)經(jīng)濟狀況及發(fā)展思路[A];西藏及其他藏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與社會變遷論文集[C];2006年
8 王建新;;民族宗教研究的理論創(chuàng)新及拓展[A];宗教與民族(第六輯)[C];2009年
9 Frederique Darragon;;四川西部和西藏東南部地區(qū)瀕危的傳統(tǒng)建筑(英文)[A];首屆中國民族聚居區(qū)建筑文化遺產(chǎn)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10 郁蔥;;阿毛的意義——感受阿毛的詩歌[A];首都師范大學駐校詩人阿毛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特約記者 周萬龍 記者 孫振宇;藏彝走廊新村靚[N];雅安日報;2011年
2 石碩 梁樞;藏彝走廊:思想的源地[N];光明日報;2003年
3 齊健;藏彝走廊溝通中國南北絲綢之路[N];西部時報;2009年
4 鄭少雄;康定土司與“藏彝走廊”(上)[N];甘孜日報(漢文);2011年
5 本報記者 牟林 通訊員 劉文龍;“人造星星”點亮大山深處[N];和田日報(漢);2011年
6 本報記者 王照重;“小星星”孩子喜歡家長憂[N];中國消費者報;2010年
7 余開金;“倍的認識”教學片段與評析[N];黔西南日報;2011年
8 記者 魏夢杰;“跟投協(xié)議”曝光 多名創(chuàng)投高管入股星星瑞金[N];上海證券報;2011年
9 潘紹俊;星星科技擬投5.34億擴產(chǎn)平板[N];東莞日報;2011年
10 記者 徐亞平 通訊員 許洞明 盧國良;星星更多 銀河透亮[N];湖南日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曾現(xiàn)江;胡系民族與藏彝走廊:以蒙古族為中心的歷史學考察[D];四川大學;2005年
2 梁中桂;爾卜羌寨村民的神圣感[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李建華;西南聚落形態(tài)的文化學詮釋[D];重慶大學;2010年
4 韓云坤;塵埃遮蔽的Starburst-AGN復(fù)合星系的能譜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陸剛;互動與相融[D];北方民族大學;2011年
2 韓爽;藏彝走廊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的融合與發(fā)展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1年
3 汪瓊;論勞倫斯作品中的“星星平衡”原則[D];中南大學;2010年
4 肖丹;論星星美展的在場狀態(tài)[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13年
5 謝爽;論《折疊的星星》中的酷兒化“邊緣知識分子”[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6 徐仙梅;宮澤賢治童話中“星”的意義[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9年
7 戴曉穎;宮l⑾橢韋甕白髕罰?)见る星[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8 任福佳;藏彝走廊“鍋莊貿(mào)易”的機制和啟示[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9 仇泳川;大渡河畔的“本地人”與“客民人”喪禮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年
10 李沛潞;“星星美展”—中國當代藝術(shù)的開端[D];河南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22582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2225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