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綜合性的區(qū)域歷史文化研究成果——讀《豐臺歷史文化叢書》
本文選題:歷史文化 + 豐臺區(qū); 參考:《北京社會科學》2011年02期
【摘要】:正《豐臺歷史文化叢書》是豐臺區(qū)首套綜合性的歷史文化研究成果,由李明圣、周航主編,尹鈞科、王崗等著,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于2009年12月出版。該叢書清晰地解讀了北京豐臺歷史的發(fā)展脈絡及時代特征,豐富了區(qū)域史的研究內容,也在解決史學研究成果如何走向大眾方面作出了嘗試。
[Abstract]:"Fengtai History and Culture Series" is the first set of comprehensiv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earch results in Fengtai District, published by Li Mingsheng, Zhou Hang Editor, Yin Junke, Wang Gang,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in December 2009. The series clearly interpret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engtai in Beijing, enriches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regional history, and attempt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ow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historiography go to the masses.
【分類號】:K29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開登;;只緣身在此村中[J];泉州文學;2008年08期
2 廖淵泉 ,黃天柱 ,鄭煥章;“泉州歷史與文化學術討論會”綜述[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1983年02期
3 黃家教;地名的研究和應用[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01期
4 郭必選;“延安學”初探[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01期
5 蔡維琰;“禪讓”的歷史文化實質[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4期
6 成德堅 ,萬豪海;世界郵政歷史文化的觀景臺——高郵·盂城驛[J];華人時刊;1995年12期
7 盧茅展;;青城天下幽 旅游好去處[J];風景名勝;1995年05期
8 梁進濤!山東;歷史文化之河──大汶河[J];水利天地;1996年05期
9 ;從文化史的立場考察翻譯——讀Andre Lefevere編《翻譯歷史文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7年02期
10 洪文鑫;為推進常州歷史文化的研究而努力[J];常州工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學勤;;《左傳》是研究古代歷史文化的基礎[A];《春秋》三傳與經學文化[C];2009年
2 馬建農;;改革開放30年北京歷史文化類圖書的出版[A];2008學術前沿論壇·科學發(fā)展:社會秩序與價值建構——紀念改革開放30年論文集(下卷)[C];2008年
3 田明中;武法東;張建平;王同文;呂朋菊;鄭元;;泰山——地質遺跡與歷史文化的完美結合體[A];中國地質學會旅游地學與國家地質公園研究分會成立大會暨第20屆旅游地學與地質公園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4 胡長斌;;當下語境與歷史文化[A];貴州省寫作學會2007年務川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孫愉;;城市文化底蘊醞釀出城市色彩[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6 羅桑開珠;;論玉樹嘉納嘛呢石的文化價值[A];任乃強與康藏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C];2009年
7 李茜;袁應軍;;道義·文章與表達權——“歷史文化和寫作”芻議[A];貴州省寫作學會2007年務川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徐永生;;賀孟世凱先生古稀大壽——記一位歷史研究領域中改革開放的導師[A];史海偵跡——慶祝孟世凱先生七十歲文集[C];2005年
9 李清泉;鄭吉峰;;論永州市城市品位的提升——基于永州歷史文化角度分析[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會第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10 龍麗旭;;試論先秦檔案文獻編纂工作及其編纂思想[A];中國檔案學會第六次全國檔案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許元強;淮安“大旅游”戰(zhàn)略贏美譽[N];無錫日報;2008年
2 記者 朱新韜 通訊員 韋仕國 李如卿;傳承歷史文化 增添旅游亮色[N];南寧日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趙乃政;傳承歷史文化 服務經濟建設[N];吉林日報;2010年
4 陳文正;歷史文化的注解[N];山西日報;2004年
5 記者 程普;歷史文化魂[N];雅安日報;2005年
6 本報記者 李穎邋汪輝;重視歷史文化遠比漠視好[N];鄭州日報;2008年
7 記者 高志勇;加強名樓保護 擴大名樓效應[N];運城日報;2008年
8 記者 杜托 史小娟;“龍泉古鎮(zhèn)”將“孵化”而出[N];昆明日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朱炎皇 通訊員 趙劍鋒;石鼓鎮(zhèn)名副其實[N];湘潭日報;2009年
10 記者 汪建根;第二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入圍名單發(fā)布[N];中國文化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羅瑜斌;珠三角歷史文化村鎮(zhèn)保護的現實困境與對策[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張艷玲;歷史文化村鎮(zhèn)評價體系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3 任文京;唐代邊塞詩的文化闡釋[D];河北大學;2004年
4 王曉云;天方之經與東溟水土:閩臺回族歷史與伊斯蘭文化[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5 介永強;西北佛教歷史文化地理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6 王昌忠;綜合性視野中的1990年代詩歌寫作[D];蘇州大學;2008年
7 魏閩;思南路47-48號街坊的整體性保護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8 黃琪;上海近代工業(yè)建筑保護和再利用[D];同濟大學;2008年
9 陳宇;城市街道景觀設計文化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10 李包相;基于休閑理念的杭州城市空間形態(tài)整合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方興;歷史文化與城市CI戰(zhàn)略[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2 王力恒;城市邊緣區(qū)內的歷史文化名村的保護與更新[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3 呂萍;城市景觀規(guī)劃設計中自然景觀利用[D];長安大學;2010年
4 孔會俠;在大地與現實的平臺上悲歌[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周亮;渝東南土家族民居及其傳統(tǒng)技術研究[D];重慶大學;2005年
6 汪智洋;二王廟建筑群研究[D];重慶大學;2005年
7 吳蔚;斯賓格勒技術哲學思想述評[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8 楊雋偉;城市景觀設計類型學分析及應用研究[D];同濟大學;2008年
9 烏能其;阿拉善和碩特蒙古八首經典禮歌歷史文化傳承[D];西北民族大學;2009年
10 高琪;吳偉業(yè)與婁東詩派初探[D];蘇州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98121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1981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