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錫伯族源自高車色古爾氏
本文選題:錫伯族 + 高車。 參考:《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摘要】:根據(jù)錫伯族薩滿神歌透露的歷史信息,結(jié)合歷史文獻的有關記載,可以證明錫伯族最早起源于高車部色古爾氏,發(fā)源于貝加爾湖南部的蘇古爾湖。公元429年北魏太武帝征伐東部高車后,遷移至嫩江流域。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information revealed by the Shaman God Song of the Xibe nationality and the relevant records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it can be proved that the Xibe nationality originated from the Segul family of Takahashi, which originated from Lake Sugul in the south of Baikal Lake. In 429 AD, Emperor Taiwu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collected and felled the eastern Gaoche, and moved to the Nenjiang River Basin.
【作者單位】: 龍門石窟研究院;
【分類號】:K2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趙展;錫伯族源考[J];社會科學輯刊;1980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良寶;;戰(zhàn)國韓魏銘文考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2 傅林祥;;晚明清初督撫轄區(qū)的“兩屬”與“兼轄”[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3 何麗華;東漢封君之封地地理分布探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4 席成孝;;漢水流域行政區(qū)劃在宋元時期的變化及其原因[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5 王天峰;;保定:五帝時代的歷史舞臺[J];保定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6 李姝;;陸機籍貫考[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7 李霽;;從《哀郢》中的地名看屈原的一段流放行程[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8 張寶秀;內(nèi)蒙高原東南緣民族變動與經(jīng)濟開發(fā)研究[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1997年01期
9 韓益民;;“鄭伯克段于鄢”地理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10 孫秀仁;綽爾城考古與歷史地理余論[J];黑龍江文物叢刊;198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增午;;豫北長城遺址的探索[A];《中國長城博物館》2009年第2期[C];2009年
2 姚樂;;關于漢鹽瀆縣的幾個問題[A];漢唐社會經(jīng)濟與海鹽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楊銘;;唐代西北民族的“吐蕃化”及其對藏族形成的作用[A];中外關系史論文集第17輯——“草原絲綢之路”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李新峰;;明初遼東戰(zhàn)爭進程與衛(wèi)所設置拾遺[A];明史研究論叢(第九輯)[C];2011年
5 樸真Ym;;關于德興里墓志銘主人公鎮(zhèn)的生平——以幽州刺史為中心[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08年
6 李花子;;明清時期中朝地理志對長白山及水系的記述[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08年
7 艾沖;;論唐代“河曲”內(nèi)外駐防城群體的分布及其對北疆民族關系的作用[A];唐史論叢(第十輯)[C];2008年
8 李德杏;;醫(yī)學史PBL教學的幾點思考[A];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史學分會第十三屆一次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王家葵;張瑞賢;孫曉波;;《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藥物產(chǎn)地研究[A];2000中藥研究論文集[C];2001年
10 陳楠楠;;朱士行——漢地第一位開創(chuàng)中西文化交流的僧人[A];中外關系史論叢第19輯——多元宗教文化視野下的中外關系史[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銀華;文化視野中的北宋齊魯詩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周燕來;南宋兩淮地區(qū)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3 曹志紅;老虎與人:中國虎地理分布和歷史變遷的人文影響因素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曹利云;宋元之際詞壇格局及詞人群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賈文麗;漢代河西軍事地理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孫瑜;唐代代北軍人群體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7 孫昊;女真建國前社會組織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黃曉通;近代東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學;2011年
9 杜芝明;宋朝邊疆地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包國滔;宋元明時期歸善縣民族融合與社會變遷[D];暨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曉靜;兩京地區(qū)新莽墓葬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2 劉洋嬌;《明史·河渠志四》海運考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雪峰;山東沿海風暴潮災害的歷史規(guī)律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王濤;清代山東小清河沿岸的河患與水利建設[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彭蘭花;清代江西閨秀詞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6 葉振超;CADAL中國文學編年史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浙江大學;2011年
7 朱麗娟;從《全唐詩》中看唐代桑蠶絲綢業(yè)的發(fā)展[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陳巖;漢畫“孔子見老子”的資源和制作[D];中央美術(shù)學院;2011年
9 黃苑野;戰(zhàn)國秦漢上郡軍事地理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馬秀尊;菊花寂寞晚仍開[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關世輝;;“故鄉(xiāng)”游[J];中國民族;1986年09期
2 博雅;;《錫伯族歷史與文化》介紹[J];新疆社會科學;1990年02期
3 奇車山;“sa■zu”一詞的來源[J];語言與翻譯;1993年04期
4 佟中明;論錫伯族和蒙古族神話傳說及英雄故事的共性問題[J];民族文學研究;1997年02期
5 佟加·慶夫;錫伯族的翻譯事業(yè)[J];語言與翻譯;2000年02期
6 謝肇華;民族語文與民族現(xiàn)代化——以新疆錫伯族為例[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7 喬邁;續(xù)慧穎;;西遷民族——錫伯族的民族風情[J];廈門航空;2010年08期
8 郭雪波;;錫伯族的神箭手[J];中國民族;1979年05期
9 吳扎拉克堯;;錫伯族人口問題初論[J];學習與探索;1982年02期
10 吳扎拉克堯;撫順錫伯族石碑的發(fā)現(xiàn)與初步研究[J];社會科學輯刊;198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于世春;蔡純生;蔡鐵志;;愛國 團結(jié) 進步 興旺——綜述黑龍江錫伯族“兩會”運作軌跡[A];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黑龍江省民族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李陽;;創(chuàng)建沈陽市錫伯族文化生態(tài)園對策建議[A];第八屆沈陽科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賀靈;;錫伯族薩滿教概述[A];民族學研究第九輯[C];1990年
4 喬·斯達里;趙秀英;;威尼斯大學對滿族和錫伯族研究的十年[A];滿學研究(第一輯)[C];1992年
5 向國安;;提高車輛技術(shù)素質(zhì) 降低車輛保修成本[A];適應入世后的形勢、促進汽車運輸發(fā)展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庫熱西江·托呼提;哈本拉提·吾甫爾;霍伊軍;熊文;邵超鵬;;新疆伊犁州錫伯族RhD陰性人群家系調(diào)查以及RHD基因盒子型分析[A];中國輸血協(xié)會第四屆輸血大會論文集[C];2006年
7 崔靜;倪愛江;王水泉;薛志琴;;新疆維吾爾族、錫伯族、蒙古族學生身體形態(tài)發(fā)育的比較分析[A];2002年第9屆全國運動醫(yī)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8 胡增益;;滿文的歷史貢獻[A];滿學研究(第三輯)[C];1996年
9 席義安;管彩蓮;;強化班組自主管理 提高車間管理水平[A];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3年
10 孔·伊克坦;;種好籽粒莧,實施動物農(nóng)業(yè),發(fā)展養(yǎng)牛業(yè)[A];第二屆中國牛業(yè)發(fā)展大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洪兆惠;二百年的堅守[N];遼寧日報;2008年
2 賀菊紅;淺談錫伯族風俗人情[N];伊犁日報(漢);2008年
3 駐遼寧記者 毛琦;沈陽將建錫伯族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N];中國文化報;2010年
4 ;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遼寧省第十屆委員會增選常務委員名單(16名)[N];友報;2010年
5 ;用心澆灌民族團結(jié)之花的錫伯族“媽媽”[N];亞洲中心時報(漢);2010年
6 馮國 張澤遠;箭鄉(xiāng)的錫伯族騎士[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
7 趙春生;錫伯族的狩獵[N];亞洲中心時報(漢);2000年
8 本報記者 秦玉;一個曾在大連“消失”的民族[N];大連日報;2011年
9 余駿升;錫伯族在新疆的歷史貢獻[N];亞洲中心時報(漢);2001年
10 本報記者 陳瑩瑩;喜說家鄉(xiāng)新變化[N];經(jīng)濟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長春;拓跋鮮卑線粒體DNA的遺傳學分析[D];吉林大學;2007年
2 肖學俊;西遷背景下的錫伯族戲曲“汗都春”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0年
3 廖冬梅;新疆民漢雙語現(xiàn)象與新疆社會發(fā)展之關系[D];新疆大學;2006年
4 呂光耀;新疆居民西北燥證與生存質(zhì)量關系的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7年
5 陳鵬;清代東北地區(qū)“新滿洲”研究(1644-1911)[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馮冠軍;堅守與超越[D];新疆大學;2006年
7 車海鋒;朝鮮民族與滿—通古斯諸民族神話傳說中的意象、母題比較研究[D];延邊大學;2009年
8 包文勝;鐵勒歷史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8年
9 胡艷霞;清代滿族與東北少數(shù)民族語言關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10 闞耀平;清代天山北路人口遷移與區(qū)域開發(fā)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海蘭;新疆錫伯族人生禮儀中的女性文化[D];新疆大學;2010年
2 閆瑞東;高車與各族關系初探[D];內(nèi)蒙古大學;2012年
3 王長全;錫伯族早期歷史與科爾沁蒙古關系諸問題研究[D];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2011年
4 張莉;論錫伯族的傳播風俗[D];新疆大學;2007年
5 李潔;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錫伯族學校的雙語教育[D];新疆師范大學;2005年
6 文新艷;東北與西北錫伯族文化變遷比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09年
7 趙潔;新疆錫伯族弓箭民俗文化考察[D];西北民族大學;2008年
8 安陽;清代新疆錫伯族移民及其邊疆開發(fā)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08年
9 劉冰;新疆伊犁察布查爾地區(qū)錫伯族“汗都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艾清;資源、環(huán)境、文化與族群關系[D];新疆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95809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1958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