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都人南遷”到“出于回部”:明清山東青州回回歷史記憶的變遷
本文選題:回回人 + 回部; 參考:《回族研究》2011年02期
【摘要】:本文以明清山東青州回回歷史記憶的變遷為個案,討論了其祖先移民歷史記憶從明代"都人南遷"的故事到清代強調祖先"出于回部"的變化。筆者認為,明代"都人南遷"的表述更為靠近元明鼎革之際回回人的真實生活境遇,而"出于回部"的表述則受到清朝平定天山南北歷史事件的影響。"出于回部"的表述說明青州漢人和回回人對回、漢族屬的識別在清中后期日益明顯。
[Abstract]:Taking the change of historical memory of Hui Hui in Qingzhou, Shandong Province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nges in the historical memory of their ancestors from the Ming Dynasty to the Qing Dynasty.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expression of "all people moving south" in the Ming Dynasty is closer to the real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Hui people during the Yuan and Ming dynasties, while the expression of "out of the Hui Ministry" is influenced by the historical events of calming down the Tianshan Mountains and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in the Qing Dynasty. " According to the expression of "Hui Ministry", the Han nationality's recognition of Han nationalit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in the middle and late Qing Dynasty.
【作者單位】: 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分類號】:K28
【共引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丁立軍;清代新疆政治中心的轉移[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東平;元代回回人的宗教制度與伊斯蘭教法[J];回族研究;2002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占武;;回族語言底層與回族歷史文化傳承[J];回族研究;2011年0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黃成俊;;楊志玖教授對回族學研究的貢獻——讀《元代回族史稿》[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2 丁明俊;;一代史學大師的終生追求——楊志玖先生《元代回族史稿》讀后[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3 馬建春;;“識寶回回”與中國珠寶業(yè)的發(fā)展[A];首屆中國寧夏回商大會文化論壇論文匯編[C];2008年
4 薛龍和;;元代詩人薩都剌及其鎮(zhèn)江情結鉤沉[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5 王子華;王劍;;云南回商的特點和經(jīng)營理念[A];首屆中國寧夏回商大會文化論壇論文匯編[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魏鐸;民族和諧的塞外青城[N];呼和浩特日報(漢);2007年
2 陜西師范大學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馬強;愛國愛教:回族雙重認同形成的歷史分析[N];中國民族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曉云;天方之經(jīng)與東溟水土:閩臺回族歷史與伊斯蘭文化[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2 胡云生;河南回族社會歷史變遷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司利芝;回族史學家楊志玖史學成就述論[D];蘭州大學;2009年
2 曾文芳;明代的哈剌灰人[D];西北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94759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1947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