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彝走廊西端的碉房及其空間意義——以金沙江三巖峽谷為例
本文選題:藏彝走廊 + 碉樓 ; 參考:《中華文化論壇》2012年05期
【摘要】:本文研究了藏彝走廊西端金沙江峽谷內(nèi)的碉房文化,認為碉房的空間意義包含了當?shù)厝藢ι鷳B(tài)空間、神圣空間以及社會空間的整體認知。走廊西端的碉房對反思藏彝走廊族群或民族關(guān)系的研究有重要意義。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lture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Jinsha River canyon at the western end of Zang Yi Corridor.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spatial significance of the towers includes the whole cognition of local people to ecological space, sacred space and social space. The towers at the western end of the corridor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ethnic groups or ethnic relations in the Tibetan-Yi Corridor.
【作者單位】: 西南民族大學西南民族研究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川滇藏交界地區(qū)藏族的歷史文化與身份認同研究”(批準號10CMZ00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西南民族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編號:11SZYQN35)
【分類號】:K28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石碩;鄭云峰;;藏彝走廊 腹地明珠[J];資本市場;2011年09期
2 趙心愚;藏彝走廊古代通道的幾個基本特點[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3 冉光榮;;藏彝走廊的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經(jīng)濟[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7年02期
4 石碩;;隱藏的神性:藏彝走廊中的碉樓——從民族志材料看碉樓起源的原初意義與功能[J];民族研究;2008年01期
5 ;卷首語[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0年12期
6 劉復生;族群問題三議——以藏彝走廊民族為例[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7 趙心愚;;藏彝走廊古代通道的基本特點[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7年01期
8 劉達成;關(guān)于“藏彝走廊”研究的幾個問題[J];云南社會科學;1993年06期
9 唐建光;王曦;;碉樓:羌人的進與退[J];時代教育(先鋒國家歷史);2008年15期
10 曾現(xiàn)江;;藏彝走廊的蒙古族源記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7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曾現(xiàn)江;;藏彝走廊的蒙古祖源記憶與傳說概論[A];西藏及其他藏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與社會變遷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張學勤 凌燕;“西湖碉樓”的兩個主人[N];浙江日報;2010年
2 記者 陳方耀;搶救市區(qū)內(nèi)最后的客家碉樓[N];成都日報;2005年
3 冉玉杰;丹巴碉樓[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4 本報記者 王洋;開平碉樓:加入“世遺”預備隊[N];中國旅游報;2004年
5 邱鎮(zhèn)堯;開平碉樓文化成為華僑文化遺產(chǎn)[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
6 楊酈晶 方悅進 本報記者 何志明;廣東開平碉樓“申遺”倒計時[N];中國商報;2005年
7 本報記者 方正 實習生 葉萃 通訊員 黃繼燁 繆國彬 陳振奎 梁恒健;僑鄉(xiāng)開平?jīng)_刺世界文化遺產(chǎn)[N];南方日報;2004年
8 鄭少雄;康定土司與“藏彝走廊”(上)[N];甘孜日報(漢文);2011年
9 余申芳;揭開“女兒國”消失之謎[N];西部時報;2007年
10 狩湖;“四川女王谷”神秘在哪里?[N];四川日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曾現(xiàn)江;胡系民族與藏彝走廊:以蒙古族為中心的歷史學考察[D];四川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洪文雄;北京西山健銳營:歷史記憶與文化認同[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94625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1946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