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構建“土司學”的幾個問題
本文選題:土司 + 土司學; 參考:《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摘要】:任何一個研究對象或研究領域能否稱"學",是由其內在因素和外在條件決定的。構建"土司學",既因研究對象的重要,也是現實研究的需要。土司研究的對象專門而獨特,擁有特定的概念術語和專門的概念體系,涉及眾多學科,參與研究的人員眾多,研究成果豐碩,已具備稱學的一定條件。構建"土司學",其意義在于:使土司研究走向深入和系統(tǒng),使其綜合化和理論化,加深、提高和豐富對土司現象的認識和理解,探討土司制度的發(fā)展規(guī)律,并為今天的區(qū)域民族自治提供歷史經驗。但所要構建的"土司學",并不是一個學科,而只是研究土司問題的一門專學,或者說是土司研究的一門綜合性專學,一個多學科的研究領域。就現在情況而言,土司稱"學"任重而道遠。
[Abstract]:Whether any research object or field can be called "learning" is determined by its internal factors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The construction of Tusi study is not only due to the importance of the object of study, but also the need of practical research. The object of Tusi research is special and unique, with special conceptual terms and special conceptual system, involving many disciplines, many researchers, fruitful research results, has already had the certain conditions of weigh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usi study" lies in: making the study of Tusi go deep and systematic, making it comprehensive and theoretical, deepening, improving and enrich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henomenon of Tusi, and probing into the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of Tusi. And for today's regional national autonomy to provide historical experience. But the "Tusi study" to be constructed is not a subject, but a specialized study to study the problem of toast, or a comprehensive specialized study of the study of toast, a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field. As things stand, the Tusi says learning is a long way off.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分類號】:K28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尹華光,尹美菊,馮國祿;武陵源民俗文化美探微[J];船山學刊;2000年02期
2 東人達;;酉陽土司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fā)論證[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3 惠富平;明清時期西部經營與農業(yè)開發(fā)簡論[J];古今農業(yè);2003年03期
4 馬克林,岳天明;甘、青特有民族法文化特色及法制建設的思考[J];甘肅社會科學;2004年04期
5 羅樹杰;論壯族土司田地權利的轉讓——壯族土司田地契約文書研究之三[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6 王平;唐崖覃氏源流考[J];貴州民族研究;2001年03期
7 成臻銘,張連君;舍把身份初探[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8 趙建忠;二十世紀紅學流派的沖突對壘與磨合重構——兼論新世紀紅學流派的發(fā)展態(tài)勢[J];紅樓夢學刊;2000年04期
9 胥惠民;20世紀紅學研究歷史的回顧——怎樣讀懂《紅樓夢》的發(fā)展史[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10 吳雪梅;鄉(xiāng)村記憶與清初土民社會轉型——對鄂西南景陽河社區(qū)口述史的解讀[J];江漢論壇;2005年09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圣鐘;鄂湘渝黔土家族地區(qū)歷史經濟地理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2 馮昆思;試論云南歷史名人旅游資源及其保護與開發(fā)[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3 劉倫文;母語存留區(qū)土家族社會與文化[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4 程印學;清朝經營傣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5 譚志滿;文化變遷與語言傳承[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6 樊傳庚;新疆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7 秦樹才;清代云南綠營兵研究[D];云南大學;2002年
8 李根亮;《紅樓夢》的傳播與接受[D];武漢大學;2005年
9 黃正林;黃河上游區(qū)域農村經濟研究(1644-1949)[D];河北大學;2006年
10 葉曉川;清代科舉法律文化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衢;湘西沅水流域城市起源與發(fā)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2 王蕾;明中央對川西北岷江上游藏區(qū)的治理[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3 羅艷;黑彝故事[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4 熊英;土家語衰落趨勢芻論[D];廣西大學;2005年
5 劉洋;明清平涼地區(qū)城鎮(zhèn)體系與內部空間結構初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6 武建雄;《紅樓夢》神話敘事的意蘊闡釋與藝術價值[D];青島大學;2005年
7 張婷;明代四川土司述要[D];四川大學;2005年
8 曾窮石;漢藏邊緣的土司政治[D];四川大學;2005年
9 石堅軍;忽必烈與云南[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石煥霞;科舉作弊及其與科舉制度功能的異化[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東人達;;酉陽土司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fā)論證[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2 王暉;壯族土司文化及其旅游開發(fā)價值概述——廣西民族文化與旅游開發(fā)研究之一[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5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文波;;少數民族華僑華人與跨界民族區(qū)別芻議[J];廣西民族研究;2011年0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張峗;;謝本書云南邊疆民族研究述評[A];謝本書史學研究評述[C];2006年
2 ;《宗教與民族》簡介[A];宗教與民族(第貳輯)[C];2003年
3 ;《宗教與民族》簡介[A];宗教與民族(第四輯)[C];2006年
4 烏云巴圖;;蒙古族游牧文化的生態(tài)特征[A];萬里長城暨中國長城學會優(yōu)秀文集[C];2005年
5 朱昌杰;;序[A];龜茲學研究(第二輯)[C];2007年
6 仲高;;龜茲文化的研究視域[A];龜茲學研究(第二輯)[C];2007年
7 楊嘉銘;;現代康藏研究的奠基人——任乃強[A];任乃強與康藏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C];2009年
8 和侃;;近年來我國東干學研究綜述[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楊天波;土司學:類似紅學的專門學[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石鑫;龜茲學學術研討會閉幕[N];阿克蘇日報;2008年
3 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 冉光榮 石碩 霍巍;越過喜馬拉雅的風:當前藏學研究熱點[N];社會科學報;2007年
4 徐方聞;構建和諧社會 倡導和諧世界[N];西部時報;2007年
5 承儀;開創(chuàng)我國民族史學研究新境界[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
6 牛銳;堅持探索創(chuàng)新 推進人類學民族學學科發(fā)展[N];中國民族報;2007年
7 何星亮;關于“民族學”與“人類學”的關系問題[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8 孫雅莉;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成立[N];中國民族報;2007年
9 張繼焦;我院積極參加2008年人類學民族學世界大會籌備工作[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10 朱倫 劉泓;走向成熟的世界民族學科[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周傳斌;中國民族理論新范式的探索[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繆自鋒;裕固族文化儀式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82408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mzsz/1824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