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釗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11-18 07:19
【摘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理論界和學術界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成果斐然,研究隊伍日益擴大,研究成果的數(shù)量不斷增加,研究質(zhì)量也大大提高;在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同時,對李大釗的研究也在不斷的深入。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和李大釗研究進行深化、拓展的過程中,把這兩方面的研究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較為全面、較為深入地研究李大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與實踐,有相當高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本文試從這一視角做一點嘗試。 本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本章圍繞論文選題的理由和意義,國內(nèi)外關于該課題的研究現(xiàn)狀及趨勢,研究目標、研究內(nèi)容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擬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技術路線及可行性分析,本論文可能的創(chuàng)新之處和預期成果等方面展開論述。 第二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質(zhì)、內(nèi)涵和具體要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質(zhì)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jié)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nèi)涵包括三個方面,即一是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二是要創(chuàng)造新的東西,即把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的新鮮經(jīng)驗,提升為新的理論;三是要把馬克思主義必須扎根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求,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國情相結(jié)合、與中國時代發(fā)展同進步、與中國人民群眾共命運,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時代化和大眾化。 第三章,李大釗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條件。本章著重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淵源、文化背景、中國接受馬克思主義和推進其中國化的必然性,李大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前提條件、個體條件以及外部條件等方面進行研究。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關于馬克思主義民族化的思想,是李大釗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來源。中華民族與馬克思主義在價值觀上的契合共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品質(zhì)的吻合相符,是李大釗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背景。李大釗分析了太平天國和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他毅然拋棄資產(chǎn)階級救國方案,而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這是李大釗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先決條件。對中國國情的認識,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念,開拓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是李大釗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不可少的前提。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和中西教育背景,是李大釗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不可少的個體條件。共產(chǎn)國際初期的正確指導和幫助,是李大釗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外部條件。 第四章,李大釗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與實踐。本章集中論述李大釗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原則,以及落實這些原則而進行的實踐。開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時候,李大釗就已經(jīng)認識到,我們不能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看作是一個固定的、呆板的、靜止的東西,而必須因時因事因所而一種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從理論上初步闡明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原則。不僅如此,李大釗還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中貫徹這些原則。李大釗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原則,并踐行這些原則,他的這些“初步提示”和最初的實踐,對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做出了開拓性貢獻。 第五章,李大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的歷史地位。本章在對李大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與實踐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得出李大釗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首倡者這一符合邏輯的結(jié)論。李大釗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問題,如階級斗爭和無產(chǎn)階級專政理論,人民群眾的觀點和群眾路線,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動力、農(nóng)民同盟軍,資產(chǎn)階級聯(lián)合戰(zhàn)線、武裝斗爭思想,無產(chǎn)階級領導權等方面做了十分有益的探索,為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做出了初步貢獻。更加難能可貴的是,當時李大釗已經(jīng)提出“社會主義制度將是‘共性與特性結(jié)合的一種新制度’,中國將來的社會主義也會有自己的特性”。李大釗當時已經(jīng)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做了初步提示。通過對李大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與實踐的研究,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結(jié)論:李大釗是當之無愧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首倡者。 第六章,李大釗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當代啟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動搖;必須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分析“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形勢”;必須在“結(jié)合”上下功夫,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的國情、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時代特征相結(jié)合;必須把馬克思主義深深扎根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土壤,從中不斷吸取豐富的營養(yǎng);必須注重培養(yǎng)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后繼者和接班人,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事業(yè)薪火相傳、永續(xù)無窮。這些是我們從李大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與實踐中得到的重要啟示。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K261
本文編號:2339292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K261
【引證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胡瑞;李大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研究[D];廣東海洋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33929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339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