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
[Abstract]:The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is one of the first institutions that have the right to grant master's and doctorate degrees after the restoration of the degree system in China'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is now the focus of research o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分類號】:G659.2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武科大學人——張繼才教授[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2 ;中國近代史研究所[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04年02期
3 ;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4 趙頌堯;吳廷楨教授與中國近代史研究[J];社科縱橫;1991年04期
5 ;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簡介[J];江西社會科學;2005年10期
6 林有能;;陳勝|(zhì)淌諤鋼泄費芯看雍甕黃芠J];學術研究;1988年03期
7 馬光;;張海鵬教授[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8年03期
8 李衛(wèi)民;;深入鉆研馬列主義,提高宏觀史學研究水平——張海鵬研究員訪談錄[J];晉陽學刊;2011年03期
9 陳振江;;三十年來中國近代歷史學發(fā)展的情況[J];歷史教學;1979年10期
10 朱英;;商會史研究與中國近代史相關領域的拓展[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步平;;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近代史研究(代序)[A];過去的經(jīng)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中國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2 楊天宏;;系統(tǒng)性的缺失:中國近代史研究現(xiàn)狀之憂[A];過去的經(jīng)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中國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3 曹樹基;;1950年代調(diào)查中所見中國近代社會——對于中國近代史研究方法的新思考[A];過去的經(jīng)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中國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4 丁日初;;在祝賀中的感懷——為慶賀日本《近鄰》雜志刊行30期而作[A];近代中國(第七輯)[C];1997年
5 周清澍;;邵循正傳略[A];蒙古史研究(第二輯)[C];1986年
6 步平;;序言[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4年卷[C];2004年
7 王守中;;胡濱先生傳略[A];近代中國(第九輯)[C];1999年
8 王慶成;;前言[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國——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0年
9 張海鵬;;序言[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0年卷[C];2000年
10 李方元;;華中師范大學[A];全國音樂藝術院校音樂研究機構與科研處工作會議會議資料[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曾淑花;大力發(fā)展教育 提高國民素質(zhì)[N];中山日報;2006年
2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 步平;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近代史研究[N];光明日報;2009年
3 謝國興;中國近代史研究領域內(nèi)的臺灣期刊[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4 王莉 李志毓;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N];光明日報;2002年
5 記者 王宏宇;集六十年學術之大成 創(chuàng)近代史研究新局面[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6 《歷史研究》主編 徐思彥;中國近代史研究:“熱點”的缺位[N];社會科學報;2007年
7 記者 程墨 通訊員 周揮輝 劉中興;華中師大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簽億元協(xié)議[N];中國教育報;2007年
8 上海大學歷史系副主任、博導 徐有威;魏斐德:以國際視野研究中國近代史[N];中國圖書商報;2008年
9 張海鵬;中國近代史的新寫法、新史識、新論斷[N];北京日報;2007年
10 記者 瞿凌云 通訊員 張高峰 喬文心;華中師范大學釋疑招生政策[N];長江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龔云;20世紀30-60年代初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政治取向[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王曉華;近三十年中國大陸史學主潮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3 胡現(xiàn)嶺;胡繩史學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4 費拉斯;華中師范大學和約旦大學師生對化學實驗室環(huán)境比較研究評估[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5 孫德鵬;清末君主立憲話語中的憲法概念[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6 姜曉云;錢基博和他的《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7 羅珍;歷史學視野下的中國知識界外交思想研究-1931-1945[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龔詠梅;“脫胎換骨”的近代中國[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劉義強;民主和諧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10 盧愛國;使社區(qū)和諧起來:社區(qū)公共事務分類治理[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想;劉廣京的中國近代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徐波;近年來國內(nèi)中國近代史研究的趨向[D];山東大學;2007年
3 宋俊;蔣廷黻史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涂建萍;反思與超越—胡繩晚年的中國近代史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5 朱月琴;歷史學研究范式的嬗變與中學歷史教材的改革[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6 封彩兵;現(xiàn)代史家李劍農(nóng)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劉楠楠;“寧粵對峙”時期的廣州市商會[D];暨南大學;2008年
8 鄒明貴;近代福州商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9 代亞松;茶館與近代漢口的文化社會生活[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10 胡悅晗;法團主義視角下的武漢工會(1945-1949)[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17443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174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