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作證:南京大屠殺不容否認——拉貝紀念館首次向外國駐華記者集中展示館藏檔案
本文選題:南京大屠殺 + 紀念館; 參考:《中國檔案》2014年05期
【摘要】:正外國記者參觀拉貝紀念館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悍然參拜供奉有14名二戰(zhàn)甲級戰(zhàn)犯的靖國神社。之后,少數日本右翼分子又一再恣意歪曲歷史,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人數上做無謂的文章,甚至妄圖否認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事實。如此等等的錯誤行為不僅粗暴地踐踏了中國和其他亞洲戰(zhàn)爭受害國人民的感情,而且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警惕。為
[Abstract]:Japanese Prime Minister Shinzo Abe brazenly visits the Yasukuni Shrine, where 14 Class A war criminals of World War II are worshipped, while visiting the Labe Memorial Hall on December 26, 2013. After that, a small number of Japanese right-wingers again and again wantonly distorted the history of the Nanjing Massacre, making meaningless articles on the number of victims of the Nanjing Massacre, and even attempting to deny the historical fact of the Nanjing Massacre. Such mistakes not only brutally trampled on the feelings of China and the people of other Asian war victims, but also aroused the high vigila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For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拉貝紀念館;
【分類號】:K265.6;G275.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德東;朱成山;;朱成山:人類和平交流活動的使者[J];華人時刊;2010年12期
2 吳為山;;魂兮歸來——創(chuàng)作“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大型群雕記[J];文藝研究;2008年04期
3 殷學成;屠城血祭──《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建館十年記[J];炎黃春秋;1995年08期
4 譚敏;《南京大屠殺》──再現與悼念[J];今日中國(中文版);1995年07期
5 戴巍光;;南京大屠殺真相不容抹煞[J];世紀;1999年02期
6 ;話中有畫[J];軍營文化天地;2009年08期
7 馬宏光 ,鹿炳華;為了捍衛(wèi)歷史的真實——記美國圣路易抗日戰(zhàn)爭史實維護會會長劉人豪[J];中國社會導刊;2005年06期
8 石祥;Toll of the Century[J];中關村;2005年09期
9 尚榮;曹再飛;;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紀念碑藝術回眸[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5年04期
10 孫宅巍;南京大屠殺祭狀[J];華人時刊;1995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程兆奇;;南京大屠殺研究的幾個問題[A];過去的經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中國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2 朱成山;;血寫的歷史抹煞不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真相[A];熱愛祖國 振興中華[C];2007年
3 ;王鼎紀念館[A];第二屆中國古代毒物學史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房友強;;人物類紀念館陳列理念新探[A];浙江省博物館學會2002年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2年
5 張西紅;;舉辦非主體性展覽對紀念館發(fā)展的意義[A];浙江省博物館學會2004年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4年
6 萬武宏;;充分發(fā)揮渡江戰(zhàn)役紀念館的教育作用[A];風卷紅旗過大江——紀念渡江戰(zhàn)役勝利暨南京解放5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7 魏世剛;李敏;;關于紀念館管理思維形態(tài)轉型與現代化的若干思考[A];中國現代社會轉型問題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2年
8 鄭小惠;;我眼中的博物館——在老舍紀念館工作的感受[A];北京博物館學會第四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9 江紅;;新四軍第五師舊址紀念館開館[A];紀念李先念誕辰95周年暨視察沙洋農場50周年座談會論文集[C];2004年
10 李靜;;加強革命紀念館建設 努力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服務[A];紀念建黨85周年、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徐機玲邋蔡玉高 石永紅;南京大屠殺新展館:檔案墻立證存言[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2 記者 申琳;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免費開放4年[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3 本報記者 丁 潔 駐江蘇記者 毛貴民;把血寫的歷史銘刻在這片土地上[N];中國藝術報;2005年
4 南京日報記者 肖姍 通訊員 艾德林;南京大屠殺史實展觀眾近60萬[N];南京日報;2006年
5 記者 張宏妹 陳瑤 蔡玉高;八萬多人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N];中國文物報;2007年
6 申琳;3300件文物 訴說沉痛記憶[N];人民日報;2007年
7 新華社記者 徐機玲邋石永紅 蔡玉高;“和平之舟”:悼念30萬遇難同胞[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8 記者 蔡玉高 徐機玲 新華社專稿;南京:紀念館擴建,讓血證都見天[N];新華每日電訊;2005年
9 蔡玉高 黃歆;本多勝一:揭露南京大屠殺日本記者第一人[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10 俞侃;新館明起對公眾開放[N];新華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揚鳴;歷史記憶:《東南日報》中的南京大屠殺[D];浙江大學;2013年
2 賀金林;抗戰(zhàn)勝利后國民政府教育復員研究[D];中山大學;2007年
3 高鵬程;紅SM字會及其社會救助事業(yè)研究(1922-1949)[D];蘇州大學;2009年
4 馬龍虎;壽張“大躍進”運動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5 鄧杰;基督教與川康民族地區(qū)近代醫(yī)療事業(yè):邊疆服務中的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研究(1939-1955)[D];四川大學;2007年
6 張利榮;清末民初甘肅的警政建設[D];暨南大學;2007年
7 滕曉鉑;威廉·莫里斯設計思想研究[D];清華大學;2008年
8 范連生;建國初期三農問題與鄉(xiāng)村社會變遷(1949-1956)[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9 陳煒;近代廣西城鎮(zhèn)商業(yè)網絡與民族經濟開發(fā)[D];四川大學;2006年
10 曾三凱;潘天壽山水畫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程鉑舜;集體記憶的規(guī)訓:南京大屠殺的記憶如何被建構[D];南京大學;2012年
2 許涵;血色南京的影像表述[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3年
3 焦莉莉;南京大屠殺題材電影的困境研究[D];河北大學;2013年
4 袁海燕;歷史敘事與影像觀念:南京大屠殺電影的話語建構[D];重慶大學;2011年
5 曲兆強;南京大屠殺幸存中國軍人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6 張珊珊;羅伯特·威爾遜與南京大屠殺事件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7 劉瓊;普通受難者視角下的南京大屠殺[D];吉林大學;2011年
8 段書曉;創(chuàng)傷記憶的話語建構[D];復旦大學;2012年
9 商景鵬;“形象”與“語義”[D];南京藝術學院;2013年
10 錢春霞;新聞媒體中的南京大屠殺[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87550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875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