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聞”與“不報”:從《萬歷邸鈔》看萬歷朝奏疏留中
[Abstract]:The phenomenon of playing and sparing left in the Ming Dynasty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s a contemporary historical material collated by the people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e "newspaper and News" and the "not reporting" of the Yuan Shu are frequently recorded. The "newspaper news" and "not reporting" in the residence banknote have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time and content selectivity, which reflects the political changes of Wanli Dynasty and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such as the party contention from one side. Shenzong's trade-off between "newspaper news" and "no retribution" shows the imperial power's control over public opinion. Although the emperor is not in charge of government, he never relinquishes power. The control and struggle in the middle and late period of Wanli reflected the conflict between monarch and minister in Wanli Dynasty and the political independence consciousness of literati and officials, which had a relationship with the enlightenment trend of thought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作者單位】: 湖北師范學院歷史文化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4BZS025) 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13年度重點項目(項目編號:13d093)
【分類號】:K248.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李佳;;明萬歷朝奏疏“留中”現(xiàn)象探析[J];古代文明;2009年04期
2 蔡明倫;;論明萬歷中后期言官對神宗的批判[J];史學月刊;2006年04期
3 商傳;;從“口喃耳語”到“抵掌劇談”——晚明專制政治的松動與早期人文主義[J];學習與探索;2008年05期
4 尹韻公;;略論《萬歷邸鈔》[J];新聞研究資料;1989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白亞仁;略論李澄中《艮齋筆記》及其與《聊齋志異》的共同題材[J];蒲松齡研究;2000年01期
2 李延年;馬玉坤;;是捍衛(wèi)人性尊嚴,并非趣味低級——《聊齋志異·犬奸》新解[J];蒲松齡研究;2006年04期
3 陳才訓;;論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說創(chuàng)作的炫才意識[J];蒲松齡研究;2009年04期
4 陳才訓;時世平;;《剪燈余話》:“薇垣高議”——論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說創(chuàng)作的風教意識[J];蒲松齡研究;2012年01期
5 劉斌;;明代“土達”及其歸宿[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6 朱仰東;;“郭孝子尋親”本事再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2期
7 周志斌;;明清時期江蘇農業(yè)中的雇傭勞動狀況[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29期
8 于志勇;;內蒙古中西部地區(qū)歷史文化期的氣候變遷與沙化[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12期
9 陳聯(lián);明清時期的蕪湖榷關[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10 李琳琦;明清徽州的蒙養(yǎng)教育述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孟修;;土木之變與庚戌之變比較研究——朝貢體制框架下的明蒙關系新探[A];《中國長城博物館》2011年第2期[C];2012年
2 金國平;吳志良;;“火者亞三”生平考略——傳說與事實[A];明史研究論叢(第十輯)[C];2012年
3 王政堯;;南府府址考辨[A];清代政治制度與民族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梁爾銘;;明代鄉(xiāng)試考官的選取制度[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楊增強;;碑志所見明清時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4)——中國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6 姚阿玲;;現(xiàn)實與非現(xiàn)實——中日男同性戀作品的比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李青唐;;《水滸》“殺嫂”故事的溯源與演繹[A];水滸爭鳴(第十一輯)[C];2009年
8 朱亞非;;明初以德睦鄰與勸和息爭[A];中外關系史論文集第14輯——新視野下的中外關系史[C];2008年
9 林金樹;;試論明代蘇松二府的重賦問題[A];明史研究論叢(第一輯)[C];1982年
10 陳學霖;;明太祖文字獄案考疑[A];明史研究論叢(第五輯)[C];199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間中的湫神信仰儀式及其口頭傳統(tǒng)[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2 周勇進;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張獻忠;從精英文化到大眾傳播[D];南開大學;2010年
4 王小燕;魏晉隱士美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劉迪;清乾隆朝內府書畫收藏[D];南開大學;2010年
6 劉軍;顧憲成與晚明東林運動——傳統(tǒng)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張振國;清代文官選任制度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謝華;《長物志》造園思想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9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戴天放;鄱陽湖流域農業(yè)環(huán)境變遷與生態(tài)農業(y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商傳;;從蠲賑到減賦——明朝災害政策轉變的三個個案[J];史學集刊;2006年04期
2 李治亭;明亡于神宗辨[J];史學集刊;1998年02期
3 劉志琴;我景仰東林黨又痛其愚頑[J];炎黃春秋;2000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佳;;明萬歷朝官員“乞休”現(xiàn)象分析[J];求是學刊;2009年02期
2 賈艷敏;;明萬歷年間立儲事與萬歷朝政[J];黃淮學刊(社會科學版);1992年04期
3 張勇;;再論明萬歷朝黨爭的起源[J];六盤水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年05期
4 祁磊;;試論萬歷朝救荒專著的特點[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5 李真瑜;;萬歷朝的宮廷戲劇[J];紫禁城;2009年06期
6 唐立宗;;萬歷朝礦稅事件研究回顧與起因補論[J];明清論叢;2012年00期
7 楊飛;;繁華莫道太無端——試析萬歷朝“舉國若狂”的戲劇風氣[J];四川戲劇;2007年05期
8 張鷺;;1587:看似尋常年代[J];新世紀周刊;2007年03期
9 ;回望大明——走近萬歷朝[J];世界知識畫報(藝術視界);2011年09期
10 江柳青;;萬歷朝勞堪案始末考[J];明清論叢;2012年0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麗梅;;孝定李太后對萬歷朝初政的影響[A];明長陵營建60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本報記者 云菲;以物說史,講述“萬歷朝那些事兒”[N];中國藝術報;2011年
2 章文永;如果皇帝三十年不上朝[N];中國文物報;2011年
3 李渡;“塊然獨處”的明代皇權——“獨夫”政治的終結[N];學習時報;2007年
4 趙智強;景德鎮(zhèn)與明代五彩[N];中國商報;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賈文芝;萬歷朝的市民運動[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聶福榮;萬歷朝慈圣李太后崇佛考論[D];吉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20839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2208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