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宋代為例探討封建土地兼并危機
本文選題:土地兼并 + 危機; 參考:《蘭臺世界》2014年03期
【摘要】:土地兼并是封建社會頻頻出現的中央集權的一個難以治愈的頑疾之一。土地兼并現象發(fā)展到高潮往往出現在一個朝代的后期,當土地兼并嚴重時,會促發(fā)兩個矛盾:一是地主與農民的矛盾,二是封建國家和地主的矛盾。
[Abstract]:Land annexation is one of the intractable diseases of centralization in feudal society. The phenomenon of land annexation often appears in the late period of a dynasty when the land annexation is serious, it will promote two contradictions: one i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landlord and the peasants, the other i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feudal state and the landlord.
【作者單位】: 新疆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基金】:蘇巴提·阿合買提參加杜孝珍教授主持的2010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疆多民族地區(qū)意識形態(tài)安全問題研究》(批準號:10XZZ004)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F301;K24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洋;;北宋儒學復興運動的原因與內容[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2 葛金芳;;“農商社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宋以降(11—20世紀)江南區(qū)域社會經濟變遷[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3 李永卉;;宋代豪橫的危害以及懲治[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4 顧曉玲;淺析王安石的人才思想[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5 李臘梅;;別樣詩風——試析劉e=清新詩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6 宋立;;唐都長安與宋都汴京市場中的商人群體探析[J];安順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7 柳雨春;;宋代商業(yè)中的女性[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8 趙振;君臣關系與北宋前期政治——以寇準為個案[J];北方論叢;2005年04期
9 劉洋;王文華;;王安石與高僧真凈克文[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10 劉洋;;王安石的“以禪入詞”[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杜林淵;張小兵;;北宋時期陜北地區(qū)的農業(yè)發(fā)展[A];中外關系史論文集第17輯——“草原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王申;;土地視野下的宋代短陌[A];第十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朱文慧;南宋東南地區(qū)的民間糾紛及其解決途徑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3 常德榮;南宋中后期詩壇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4 張成福;唐宋農民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5 崔延平;北宋士大夫交游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吳玉鳳(Nareerat Watthanawelu);明清華南竹枝詞民俗文化詞語與熟語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7 吳增輝;北宋中后期貶謫與文學[D];復旦大學;2011年
8 陳曉珊;歷史地理視角下的王安石變法[D];北京大學;2011年
9 靳陽春;宋元汀州經濟社會發(fā)展與變遷[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10 史宏云;古代花鳥畫題畫詩的意象研究[D];山西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亮;明代役的結構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朱亞蘭;王安石詠史詩與北宋中期政治[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亞蘭;論畫學與宋代繪畫[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4 鄧曉飛;宋代商稅法律制度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5 張棟斌;宋代福建農業(yè)經濟地理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6 王麗麗;宋代商人經濟犯罪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歐陽秀敏;宋代占卜風氣中的士人行為與心態(tài)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韓穎;宋代休閑生活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馬亮;宋代農作物品種發(fā)展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10 欒莉舒;蘇軾論體文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顯清;明代土地“投獻”簡論[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02期
2 閻萬英;中國封建社會的土地兼并與經濟波動的關系[J];中國農史;1990年04期
3 王秀絨;土地兼并的歷史功罪補論[J];商洛師范?茖W校學報;1995年01期
4 竇連榮;西漢的土地兼并與限田政策[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4年03期
5 祝馬鑫;匡衡“兼并”土地辨[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87年03期
6 葉文憲;論土地兼并的合理性及其根源──兩漢人地關系個案研究[J];蘇州鐵道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7 安建華;論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土地兼并[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S1期
8 李玉民;葛會英;;談乾隆迅速處理豫省土地兼并案[J];檔案管理;2006年06期
9 姜錫東 ,李華瑞 ,游彪;對《<宋代經濟史>質疑》一文的駁議[J];中國經濟史研究;1996年04期
10 王濤;;中國電信業(yè)的“土地兼并”和“農民失地”[J];山西青年(新晉商);200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潘曉白;秦雪鳳;;中國土地調查制度史考[A];新技術在土地調查中的應用與土地科學技術發(fā)展-2005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張踐;;“太和即道”——張載和諧社會思想研究[A];中國寶雞張載關學與東亞文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尹選波;;試論景泰帝朱祁鈺[A];明史研究第3輯[C];1993年
4 劉學沛;;陸贄論興邦與改革[A];中國唐史學會論文集[C];1993年
5 漆俠;高樹林;;中國封建地主階級的形成和演變[A];河北省歷史學會第三屆年會史學論文集[C];1983年
6 傅小凡;;儒家政治哲學與社會理想[A];“文化建設與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韓大成;;明代的寄莊[A];明史研究第1輯[C];1991年
8 伍長勝;;淺析南籠布依族起義爆發(fā)的原因[A];布依學研究(之三)——貴州省布依學會第二屆年會暨第三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1年
9 周慶基;;論中國的封建化過程[A];河北省歷史學會一九八○年年會論文選[C];1980年
10 徐健竹;;試論張居正的財政改革[A];明史研究論叢(第一輯)[C];198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樂;土地兼并不是規(guī)模經營[N];中國經營報;2008年
2 陳萬斌;土地兼并與房地產掠奪[N];亞太經濟時報;2006年
3 國風;節(jié)制兼并的思想與措施(上)[N];中國縣域經濟報;2008年
4 美國康州三一學院經濟系教授 文貫中;現行土地制度需根本改革[N];經濟觀察報;2008年
5 刁煒 河北師范大學學者;對待歷史不能絕對化[N];中國國防報;2009年
6 熊仁宇;農地政策需要市場思維[N];21世紀經濟報道;2008年
7 劉英團;農村土地流轉或許可借鑒國外經驗[N];中國審計報;2008年
8 國風;一個經濟規(guī)律:私有制必然導致土地兼并[N];中國縣域經濟報;2008年
9 劉英團;農地流轉重在模式創(chuàng)新[N];中國經濟導報;2008年
10 任遠;有關農民增收的幾點思考[N];喀什日報(漢);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李卓華;社會發(fā)展脆弱性的技術經濟系統(tǒng)集成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2 張功;秦漢逃亡犯罪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3 陳英;西漢的貧富差距與政府控制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4 陳小葵;王權主義與中國社會[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5 王宇;我國中央與地方間財政關系變遷研究——一個基于集權與分權矛盾的分析[D];西北大學;2003年
6 周啟梁;中國古代環(huán)境保護法制演變考[D];重慶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煒;土地治權變動中的政權變遷[D];東南大學;2004年
2 楊軍;西漢土地制度與爵位制度關系之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3 李俊麗;明代前期北方地區(qū)流民成因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4 袁璨;論律令在唐土地制度實踐中的作用[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5 李國勇;中國農村土地權利制度的變革趨向[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6 趙理平;從課役農到依附民[D];蘇州大學;2007年
7 王海琴;土地治權下的法與社會[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8 王有強;中國古代土地權利制度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年
9 張小晶;兩漢流民與漢代社會[D];西北大學;2007年
10 楊華;明成化、正德年間的災荒與賑濟[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01171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2011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