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江西農(nóng)民的賦稅與徭役負擔
本文選題:田賦 + 丁賦。 參考:《農(nóng)業(yè)考古》2013年06期
【摘要】:明清時期朝廷在江西征收的賦稅和僉派的徭役很重,農(nóng)民困苦不堪,導致農(nóng)民大量逃亡和農(nóng)民起義。明代江西地方官對賦稅和徭役進行了一些改革,將大量的本色(米)改征折色(銀),為后來的徭役折銀(一條鞭法)的推行,作了準備,后又推行"一條鞭法",但到明后期又得不到完全執(zhí)行,農(nóng)民同樣困苦不堪。清代順康年間朝廷重訂了賦稅和徭役,到雍正五年實行"攤丁入畝",但直到清后期各級官吏的加派、私征、浮收未除,農(nóng)民同樣困苦不堪。
[Abstract]: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 the government imposed taxes on Jiangxi and Qian Qian ' s military service , and the peasants suffered a lot of escape and peasant uprising .
【作者單位】: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明清時期的鄉(xiāng)紳與縣域社會治理—以江西為例”(項目編號:08BZS014)
【分類號】:F812.9;K248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巧;;清代監(jiān)察官員之選任與考察[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2 劉守芬,王洪波,姜濤,陳新旺;對中國古代廉政法律制度的歷史考察[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3 趙興元;;清代中朝之間的邊市貿(mào)易及影響[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4 劉國石;;清代滿族家庭文化教育淺說[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5 雷炳炎;清代旗人封爵略論[J];北京社會科學;2003年04期
6 周執(zhí)前;;國家法律制度變遷與清代前中期工商業(yè)經(jīng)濟的發(fā)展[J];邊緣法學論壇;2008年02期
7 趙艷玲;;康熙前期文化政策的調(diào)整對八旗子弟的影響[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6年04期
8 葉東;王佳;;清末時期安徽農(nóng)村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9 張兆凱,陳長泉;論明代俸祿制度演變的原因及其影響[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10 王青;近代山東剪辮風潮述評[J];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2004年06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宮海峰;元代制度中的若干蒙古文化因素考察[D];南京大學;2010年
2 宋金民;水滸小說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趙海霞;清代新疆民族關(guān)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4 包青松;策妄阿喇布坦統(tǒng)治時期的準噶爾汗國史研究(1689-1727)[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5 余文兵;帝國深入西南邊地[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張成福;唐宋農(nóng)民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7 李維才;唐代糧食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王春花;唐代老年人口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9 侯江紅;唐朝政府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職能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10 柴國生;唐宋時期生物質(zhì)能源開發(fā)利用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衛(wèi)鈺;康雍時期云南銅礦業(yè)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2 李晶君;《欽定臺規(guī)》初探[D];湘潭大學;2010年
3 鄧曉飛;宋代商稅法律制度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4 汪曉健;明清徽商典當業(yè)盛衰與現(xiàn)階段我省典當業(yè)發(fā)展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5 韓寶磊;我國慈善組織籌資方式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剛;清初江南戰(zhàn)事中的弘光四鎮(zhèn)降軍[D];南京大學;2011年
7 桂愷;中國古代類書編纂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馬紅杰;嘉道時期歸化城的工商業(yè)[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9 梁偉;崔鳴吉與《遲川集》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10 周烏云;從《理藩院則例·喇嘛事例》探析清政府對蒙古實行的喇嘛教政策[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唯一 ,沈慶生;一條鞭法的歷史意義和作用[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年01期
2 李志學;北宋差役制度的幾個問題[J];史學月刊;1983年03期
3 王曉如,負大強;宋代的役與鄉(xiāng)村下戶的負擔[J];歷史教學;1999年11期
4 蒲志新;;略論明清時期的賦稅改革[J];社科縱橫;2009年05期
5 王棣;北宋差役中的南北差異[J];晉陽學刊;1987年03期
6 胡湘桂;評清前期田賦制度之改革[J];揚州大學稅務(wù)學院學報;1997年03期
7 侯緒慶;淺析明代“一條鞭法”[J];邵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1999年06期
8 王棣;北宋役法改革中的南北差異[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01期
9 張景賢;關(guān)于宋代的“限田”政策[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3期
10 劉君;清前期巴縣城市工商業(yè)者差役初探[J];歷史檔案;1991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廖心一;;明代松江府加耗法之爭與身份地主的發(fā)展[A];明史研究論叢(第四輯)[C];1991年
2 王毓銓;;戶役田述略[A];明史研究第1輯[C];1991年
3 楊學涯;;略論明代中后期北方地區(qū)的重役[A];河北省歷史學會第三屆年會史學論文集[C];1983年
4 樊樹志;;一條鞭法的由來與發(fā)展——試論役法變革[A];明史研究論叢(第一輯)[C];1982年
5 程德;;關(guān)于成化年間“妖書妖言”案的一則史料[A];明史研究論叢(第三輯)[C];1985年
6 白壽彝;王毓銓;魏斐德;山根幸夫;田中正俊;鶴見尚弘;;祝辭[A];明史研究第1輯[C];1991年
7 孟繁清;;元代的海船戶[A];蒙古史研究(第九輯)[C];2007年
8 韓大成;;明代的寄莊[A];明史研究第1輯[C];1991年
9 萬明;;明代稅票探微——以所見徽州文書為中心[A];明史研究論叢(第十輯)[C];2012年
10 王岸茂;;王安石變法中的先后緩急[A];河北省史學會通訊(1984第1期)[C];198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趙永春;三聯(lián)單溯源[N];中國檔案報;2005年
2 翁禮華;一條鞭法也沒有解決問題[N];學習時報;2003年
3 ;元朝對藏區(qū)的統(tǒng)一和對烏思藏的施政[N];西藏日報;2007年
4 邱鳴皋;論北宋高俸養(yǎng)廉之弊[N];光明日報;2005年
5 王高科 口述 王正山 整理;我的父親與南京“毒酒案”[N];中國檔案報;2006年
6 吳健禮;元朝對藏區(qū)的統(tǒng)一和對烏思藏的施政[N];西藏日報;2007年
7 見習記者 禹媚邋本報記者 趙偉;馮爾康中山開講:正說雍正[N];中山日報;2008年
8 吳健禮;元朝對藏區(qū)的統(tǒng)一和對烏思藏的施政[N];西藏日報;2007年
9 哈恩忠;鐵拳出擊[N];中國檔案報;2004年
10 孫聞浪;宋徽宗和他的“六大貪賊”[N];中國檔案報;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侯鵬;明清浙江賦役里甲制度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麗華;20世紀以來中國大陸的一條鞭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2 郝英;清初攤丁入畝賦稅制度改革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3 李福佳;明代山東賦稅折征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冰;高拱經(jīng)濟思想及其改革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侯玲;論清朝前期四川的攤丁入畝[D];四川師范大學;2007年
6 劉艷;清朝賦役制度在山東的推行及影響(1644-1840)[D];曲阜師范大學;2013年
7 吳慧華;明代江西縣級財政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葛根托雅;清末喀爾喀四盟差役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0年
9 耿雪;從民當?shù)焦倌迹好鞔兾黧A夫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10 王建志;北宋減免農(nóng)民賦役制度研究[D];河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96576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1965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