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心理論文 >

青少年童年期虐待與忽視對不良心理行為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7-09-05 20:00

  本文關鍵詞:青少年童年期虐待與忽視對不良心理行為的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虐待兒童 精神衛(wèi)生 自我傷害行為 自殺 回歸分析 青少年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類型童年期虐待與忽視共存對青少年不良心理行為(抑郁癥狀、自傷行為、自殺意念、自殺計劃、自殺準備、自殺未遂)的影響,為開展相應人群的心理干預與輔導提供依據(jù)。方法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對安徽省3市(銅陵市、阜陽市、滁州市),共計5 726名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使用自編問卷調查研究對象童年期虐待與忽視、抑郁癥狀、自傷行為、自殺相關心理行為等的發(fā)生情況。采用兩步聚類分析對青少年遭受童年期虐待的情況進行分類,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童年期虐待與忽視對青少年不良心理行為的影響。結果青少年童年期虐待與忽視情況可分為3類:第一類為未受虐待和忽視,共2 763人(48.3%);第二類為輕度虐待和忽視,共2 356人(41.1%);第三類為中重度虐待和忽視,共607人(10.6%)。童年期遭受輕度和中重度虐待與忽視的青少年抑郁癥狀、自傷行為、自殺意念、自殺計劃、自殺準備和自殺未遂的報告率均高于未遭受虐待與忽視者(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童年期遭受輕度和中重度虐待與忽視均是青少年抑郁癥狀、自傷行為、自殺意念、自殺計劃、自殺準備和自殺未遂的危險因素(P值均0.05)。結論兩步聚類分析方法能對青少年童年期虐待與忽視進行準確分類;童年期虐待與忽視共存是青少年多種不良心理行為的危險因素。
【作者單位】: 安徽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兒少衛(wèi)生與婦幼保健學系;安徽省滁州衛(wèi)校;
【關鍵詞】虐待兒童 精神衛(wèi)生 自我傷害行為 自殺 回歸分析 青少年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1102145,81573163) 安徽醫(yī)科大學博士學術、科研活動資助項目(XJ201204);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三批中青年學術骨干資助基金項目(2012) 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項目(201310366037)
【分類號】:B848.4
【正文快照】: 兒童虐待是指成人未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和社會義務,蓄意或非蓄意對兒童施加的各種身心虐待、忽視和剝削行為,對兒童健康、生存、發(fā)育或自尊心造成實際或潛在危害的一類傷害行為總稱[1]。兒童虐 待已成為一種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童年期虐待與忽視主要分為軀體虐待、情感虐待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陸婷;;為何青春期孩子與父母越走越遠…[J];大眾心理學;2004年08期

2 楊寧;對童年期的本質的某些新認識[J];心理科學;2003年03期

3 林琳琳;;童年期遺忘及其消退機制研究概述[J];中國電力教育;2009年03期

4 安芹;賈曉明;李波;;中學生童年期創(chuàng)傷經驗與自尊、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9年08期

5 姚桂英;杜愛玲;楊世昌;高紅麗;馬仁娥;閆春平;;人格在大學生童年期精神虐待與當前抑郁癥狀之間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年01期

6 倪巖娟;趙冰潔;;大學生成人依戀與童年期經歷的關系研究[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7 林琳琳;秦金亮;;童年期遺忘消退機制的幾種解釋[J];幼兒教育;2009年12期

8 王曉辰;李清;;影響童年期同伴接納的若干因素[J];教育評論;2006年05期

9 趙媛媛;陶芳標;蘇普玉;許韶君;;童年期虐待經歷與青少年生活滿意度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8年04期

10 肖亞男;陶芳標;許韶君;蘇普玉;黃朝輝;;童年期虐待與青少年自我傷害行為關系[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8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林琳琳;袁中興;;童年期遺忘產生及消退機制的研究綜述[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李先賓;劉金同;王傳躍;;青少年虐待狀況及其對人格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精神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3 張文新;周宗奎;;童年期至青少年期的同伴侵害與欺負:適應結果與相關因素[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葉青;童年期虐待經歷與青少年不良飲食心理行為的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6年

2 倪巖娟;大學生成人依戀與童年期創(chuàng)傷經歷的關系研究和個案干預[D];漳州師范學院;2012年

3 孫蓓;童年期遺忘的邊界年齡的探討[D];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4 肖亞男;童年期虐待經歷與青少年自我傷害行為的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9年

5 王菁;童年期父親缺位對大學生性別角色和愛情態(tài)度的影響:母子關系的中介作用[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4年

6 朱玲;具有童年期留守經歷大學生的成人依戀和人際敏感的研究與干預[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7 王玉花;有童年期留守經歷的大學生成人依戀、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關系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8 元帥;童年期被忽視個體注意偏向的ERP研究[D];新鄉(xiāng)醫(yī)學院;2015年

9 禚振華;MAOA-VNTR多態(tài)性對虐待經歷與攻擊行為、沖動行為、違紀行為關系的調節(jié)作用[D];中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79996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79996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1d5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