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欺欺人的美麗:美顏處理對面孔吸引力判斷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自欺欺人的美麗:美顏處理對面孔吸引力判斷的影響
【摘要】:面孔吸引力是對個體容顏相貌的審美評價。高吸引力的面孔不僅賞心悅目,其在個體的社會生活中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個體偏好具有高吸引力的面孔,因而形成了一種“美即是好”的刻板印象,并成為影響個體社會交往的重要因素。根據(jù)進化心理學的觀點,面孔吸引力是配偶價值的線索,更高的面孔吸引力和更高的配偶價值相聯(lián)系。通過對高吸引力面孔的偏好,個體能夠在配偶選擇中準確地鎖定更具配偶價值的異性從而提高其繁殖成功率。偏好高吸引力面孔的心理機制因此得以進化,成為人類解決配偶選擇問題的適應器。這正是面孔吸引力偏好普遍存在的根源。然而,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化妝、整容和利用美顏軟件進行美顏等可以改變面孔吸引力的技術手段相繼出現(xiàn),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面孔吸引力和配偶價值之間的聯(lián)系。但是,偏好高吸引力面孔的心理機制作為進化而來的適應器由于其主要適應的是遠古環(huán)境而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那么,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人類究竟是如何評價經(jīng)過美顏處理的面孔?特別是在明確告知面孔經(jīng)過美顏處理的情況下,個體能否會降低對其的評價?如果簡單地把偏好高吸引力面孔的心理機制類比于動物本能的話,本研究的問題實質(zhì)就是人類的理性是否能夠影響本能,或者說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影響本能?本研究通過要求被試進行面孔吸引力評分的方法探索已知面孔經(jīng)過美顏處理對個體評價面孔吸引力的影響。研究共分為三個部分:研究一檢驗美顏處理的效果;研究二探索已知面孔經(jīng)過美顏對于個體評價面孔吸引力的影響;研究三進一步通過眼動技術探討個體在根據(jù)同一個體美顏前后兩張面孔進行吸引力判斷時的權衡。研究結論主要有以下幾點:一、驗證了美顏處理的效果。美顏軟件對于面孔吸引力的提升具有顯著的效果。無論是男性被試還是女性被試都對美顏處理后的面孔刺激給予更高的評價。二、探索了個體在評價面孔吸引力時的性別差異。相對于女性,男性評價女性吸引力時標準更高且更加敏感。具體來說,對于同一張女性面孔,男性對其的吸引力評價相對于女性更低;對比美顏前后同一女性兩張面孔的評分,男性評分的變化相對于女性更大。三、探索了美顏處理對于個體評價面孔吸引力的影響。在偏好高吸引力面孔的心理機制的影響下,已知面孔經(jīng)過美顏處理并不會降低個體對于其吸引力的評價。無論是在僅簡單呈現(xiàn)美顏面孔的條件下,還是在呈現(xiàn)美顏面孔并告知被試面孔經(jīng)過美顏的條件下,甚至是在同時呈現(xiàn)原始面孔和美顏面孔的條件下,被試對于面孔吸引力的評價均沒有顯著差異。四、探索了在同時呈現(xiàn)同一個體美顏前后兩張面孔的情況下原始面孔和美顏面孔對被試評價面孔吸引力的影響權重。眼動數(shù)據(jù)表明被試在同時根據(jù)同一個體兩張面孔進行吸引力評價時會更多地觀看原始面孔。
【關鍵詞】:面孔吸引力 進化心理學 眼動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B842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9
- 1 文獻綜述9-19
- 1.1 面孔吸引力在個體社會生活中的影響9-11
- 1.2 基于進化論的解釋11-12
- 1.3 面孔吸引力和配偶價值12-15
- 1.4 偏好高吸引力面孔的神經(jīng)機制15-19
- 2 問題提出19-20
- 3 實驗研究20-29
- 3.1 研究一20-23
- 3.1.1 研究目的20
- 3.1.2 被試20
- 3.1.3 材料20
- 3.1.4 實驗設計20-21
- 3.1.5 實驗程序21
- 3.1.6 結果21-22
- 3.1.7 討論22-23
- 3.2 研究二23-26
- 3.2.1 研究目的23
- 3.2.2 被試23
- 3.2.3 材料23
- 3.2.4 實驗設計23-24
- 3.2.5 實驗程序24-25
- 3.2.6 結果25
- 3.2.7 討論25-26
- 3.3 研究三26-29
- 3.3.1 實驗目的26-27
- 3.3.2 被試27
- 3.3.3 材料27
- 3.3.4 實驗設計27
- 3.3.5 實驗儀器27
- 3.3.6 試驗程序27-28
- 3.3.7 結果28-29
- 3.3.8 討論29
- 4 總討論29-31
- 5 創(chuàng)新與不足31
- 6 結論31-33
- 參考文獻33-38
- 在校期間發(fā)表的成果38-39
- 致謝3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鐘建安,張光曦;進化心理學的過去和現(xiàn)在[J];心理科學進展;2005年05期
2 高申春;;進化心理學的歷史與挑戰(zhàn)[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7年02期
3 劉征;楊鋮;劉建平;;進化心理學——心理學研究的一種新視角[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05期
4 劉琰;;解釋心理起源的新取向——進化心理學[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年11期
5 商衛(wèi)星;;進化心理學評析[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6 商衛(wèi)星;;進化心理學的哲學視域論綱[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8年09期
7 彭運石;劉慧玲;;超越傳統(tǒng):動態(tài)進化心理學研究進展[J];心理學探新;2008年02期
8 張凌;張敏;;進化心理學述評[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9 朱新秤;;進化心理學文化心理觀評析[J];學術研究;2009年05期
10 蔣柯;熊哲宏;;進化心理學的理論建構策略——兼評D·M·巴斯的《進化心理學:心理的新科學》[J];心理科學;2010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艷芬;周鐵民;;進化心理學的情緒觀[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宏利;張雷;;實證性的進化心理學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葉浩生;;關于西方進化心理學的理論思考[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許波;鐘暗華;;略論進化心理學對傳統(tǒng)的標準社會科學模式的反對[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葉浩生;;進化心理學的雙重意義[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劉曉峰;賈林祥;;進化心理學視野下的語言起源觀[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張雷;;進化心理學專題[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8 袁穎玲;;進化心理學的進化之路[A];“改革開放與心理學”學術研討會——湖北省暨武漢心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張雷;;人類擇偶的進化心理學視角[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10 段宜;丁道群;;進化心理學關于嫉妒假設的普遍性[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胡軒逸;進化心理學:父母為何“逼婚”[N];光明日報;2013年
2 ;進化心理學中的擇偶策略[N];東方早報;2013年
3 韓雪濤;進化心理學:達爾文的新疆土[N];中華讀書報;2004年
4 衣新發(fā)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探索人類認知深層規(guī)律的進化心理學[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5 記者 張國慶;進化的心理和心理的進化[N];北京科技報;2011年
6 孫路弘 圣路可商務顧問公司首席顧問;誰怕管理還是怕誰管理[N];中國圖書商報;2003年
7 方舟子;正視人類的多樣性[N];中華讀書報;2000年
8 謝明星 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系;物種存在:基因替代抑或機能進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9 丁華章;跳躍管理的七重陷阱[N];財經(jīng)時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楊碩;進化心理學的人類學哲學批判[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呂鵬君;城市適婚人群的擇偶偏好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5年
2 萬振東;進化心理學的“范式革命”評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6年
3 徐華偉;自欺欺人的美麗:美顏處理對面孔吸引力判斷的影響[D];曲阜師范大學;2016年
4 蔣澤;祖父母投資的進化心理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5 瞿曉韻;進化心理學視野下的異性友誼調(diào)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馬文玲;文學與天性:進化心理學關于文學批評的理論、方法及案例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翟文靜;關于心理模塊研究的方法[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孫黎明;進化心理學視角下女性短期擇偶的文學案例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9 張勇;“覺察欺騙者”模塊:條件推理的進化心理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畢九川;進化心理學視角下的中國官員腐敗研究[D];外交學院;2014年
,本文編號:58376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583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