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傾向個體的信息加工特征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31 18:22
本文關鍵詞:強迫傾向個體的信息加工特征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強迫癥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精神疾病,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為主要特征,具有2%-3%的終身患病率。近年來研究者們對強迫癥的發(fā)病機制做了大量的研究,對其發(fā)病機制的大多數研究主要集中在強迫癥患者或強迫傾向個體的認知缺陷上,如記憶、決策、知覺等。但有關強迫癥患者或強迫傾向個體信息加工特征的直接研究卻非常的少。已有的一些研究間接地反應出了強迫癥患者或強迫傾向個體信息加工的傾向,因此有必要增加其在信息加工方式這方面的探索。而有關強迫癥患者信息加工靈活性的研究可能是解讀強迫癥患者信息加工傾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并且以往有關強迫癥患者在執(zhí)行功能上存在不足的研究也可間接地反映出強迫癥患者在信息加工靈活性上可能存在的不足,鑒于此,我們也有必要探究強迫癥患者在信息加工靈活上的特點,從而從整體上探索強迫個體的信息加工特征。由于強迫癥患者常常會伴有多種并發(fā)癥,如抑郁、焦慮等,為了排除這些并發(fā)癥以及服用藥物等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本研究以強迫傾向這一亞臨床樣本為研究對象。采用帕多瓦問卷在正常群體中篩選出高、低強迫傾向個體為被試。通過設置Flanker任務,同時結合ERP研究,考察不同強迫傾向個體在Flanker任務上信息加工的差異,從而檢測其信息加工方式及信息加工靈活性以及相應的腦機制特點。實驗中主要以反應時、并行加工指數及腦電成分為因變量。本研究包括兩個部分:研究一中以整體概率調整Flanker任務(在block間設置20%、50%、80%三種概率條件)考察強迫傾向個體的信息加工方式;研究二中以單個概率調整Flanker任務(在trial間設置20%、50%、80%三種概率條件)同時結合ERP研究,考察強迫傾向個體的信息加工靈活性及其相應的腦機制。研究一中,通過整體概率調整Flanker任務,對24名高(13名)、低(11名)強迫傾向個體的研究發(fā)現(xiàn),高、低兩組個體在Flanker任務的整體反應時上存在顯著差異,高傾向個體的反應時顯著大于低傾向個體,表明相比于低強迫傾向個體,高傾向個體對Flanker任務的加工速度更慢,表現(xiàn)出更多的猶豫不決;在并行加工指數的分析上我們發(fā)現(xiàn),高傾向個體的并行加工指數顯著低于低傾向個體,表明高傾向個體的信息加工方式較單一,傾向于以集中加工為主;通過對不同概率條件下高低兩組個體的并行加工指數的差異比較發(fā)現(xiàn),當概率由20%增加為80%時,相比于低傾向個體,高傾向個體的并行加工指數變化較少,表明高傾向個體在信息加工的靈活性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研究二中,為了使實驗更符合生態(tài)學效度,通過改進研究一的實驗方法,我們采用單個概率調整Flanker任務,同時結合ERP研究對21名高(11名)、低(10名)強迫傾向個體的研究發(fā)現(xiàn),高傾向個體在三種線索概率條件下的反應時上無顯著差異,在三種線索概率條件下的并行加工指數上也無顯著差異;而低傾向個體在三種線索概率條件下的反應時(80%概率條件下的反應時小于20%概率條件下的)和并行加工指數(80%概率條件下的并行加工指數顯著大于20%概率條件下的)均有顯著差異。腦電數據結果的分析也發(fā)現(xiàn),在線索呈現(xiàn)階段,高傾向個體在三種線索概率條件下的P2(150-250)成分上無顯著差異,而低傾向個體卻有顯著差異。在刺激呈現(xiàn)階段,高傾向個體在三種線索概率提示下的N2(100-200)、N3(250-300)成分上無顯著差異,而低傾向個體卻有顯著差異,80%概率條件下的振幅大于20%概率條件下的。行為和腦電數據結果均表明,相比于低傾向個體,高強迫傾向個體的信息加工靈活性存在不足,也就是說其存在信息加工惰性;對高低兩組個體線索有效性下的反應時分析發(fā)現(xiàn),高傾向個體在有效和無效線索提示下的反應時無顯著差異,而低傾向個體卻有顯著差異,無效時的反應時顯著較長。腦電數據分析也發(fā)現(xiàn),在有效和無校線索提示下誘發(fā)的N2(120-200)成分上,高傾向個體內無顯著差異,而低傾向個體卻存在顯著差異,有效提示下的N2波幅顯著大于無效提示下的。表明相比于低傾向個體,高傾向個體較不易受線索提示的影響,對信息加工方式的策略性調控能力不足,這一結果也得到了行為和腦電數據的共同支持。通過從信息加工方式和信息加工靈活性上出發(fā)對強迫傾向個體的信息加工特征進行研究,有助于豐富和發(fā)展強迫傾向或強迫癥相關方向的理論,同時為強迫癥的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關鍵詞】:強迫傾向 信息加工方式 信息加工靈活性 并行加工指數 集中加工 ERP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B842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8
- 1 文獻綜述8-17
- 1.1 強迫癥與強迫傾向概述8-12
- 1.2 事件相關電位(ERP)12-13
- 1.3 信息加工13-14
- 1.4 強迫癥和強迫傾向的信息加工14-15
- 1.5 信息加工的研究范式15-17
- 2 問題提出17-19
- 2.1 問題提出17-18
- 2.2 研究意義18-19
- 3 研究一 高低強迫傾向個體的信息加工方式研究19-27
- 3.1 研究目的19
- 3.2 研究假設19
- 3.3 研究方法19-21
- 3.4 結果分析21-24
- 3.5 討論24-27
- 4 研究二 強迫傾向個體信息加工靈活性的ERP研究27-43
- 4.1 研究目的27
- 4.2 研究假設27
- 4.3 研究方法27-29
- 4.4 結果分析29-39
- 4.5 討論39-43
- 5 總討論43-45
- 6 總結論45-46
- 7 不足與展望46-47
- 參考文獻47-55
- 附錄55-58
- 致謝58-5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李紅;王永芝;;幼兒認知靈活性的發(fā)展及其與言語能力的關系[J];心理科學;2006年06期
2 蔡厚德;;強迫癥的腦功能障礙[J];心理科學進展;2006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向玲;沖突監(jiān)控的神經機制:來自ERP的證據[D];西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王曉東;不確定條件下判斷和決策的線索效應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2 張森泉;ERP成分分解方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3 周利波;高低強迫傾向個體的錯誤相關負波[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4 范桂紅;腦認知事件相關電位與不同刺激野相關性的初步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強迫傾向個體的信息加工特征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1031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410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