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性及可能性對助人道德判斷影響的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12-11 02:51
近十年來,腦成像技術等認知神經(jīng)科學方法的應用使得道德判斷研究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結束了道德推理(認知)主導道德心理學研究的局面。眾多研究結果表明情緒因素在道德判斷過程同樣不可或缺。雙加工理論認為,快速的情緒直覺與審慎的認知均可以驅動產(chǎn)生道德判斷,并且二者之間相互競爭,情緒直覺占優(yōu)勢時個體傾向做出于道義選擇,反之則傾向于功利反應。 雖然道德判斷的雙加工理論得到了許多實證研究結果的支持,但以往研究的實驗材料包含多種道德內(nèi)容,缺乏對某一種特定道德活動的考察。本研究著眼于助人這一特定的道德內(nèi)涵,在道德判斷雙加工理論的框架下,采用自編的助人道德兩難故事開展了對助人情境中涉及決策者本人“個人利益”與“既有道德觀念”之間道德沖突的研究。本研究主要包括兩個實驗,實驗一以自編的助人道德兩難故事為實驗材料,驗證道德判斷的雙加工理論在助人行為中這一特定的道德內(nèi)容下是否成立。實驗二則引入了結果重要性和發(fā)生可能性這兩個助人情境中的因素,考察在助人兩難情境下個人損失的嚴重性與他人救助可能性大小對個體助人道德判斷的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 (1)道德判斷的雙加工理論同樣適用于助人情境,情緒直覺有益于助人...
【文章頁數(shù)】:5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
1.1 問題提出
1.2 研究意義
2 文獻綜述
2.1 道德判斷理論的新發(fā)展
2.1.1 社會直覺模型(SIM)
2.1.2 道德判斷的雙加工理論
2.1.3 社會直覺模型與雙加工模型的異同
2.2 道德判斷的神經(jīng)機制
2.2.1 來自fMRI研究結果的證據(jù)
2.2.2 來自ERP研究結果的證據(jù)
2.3 特定單一道德內(nèi)容的道德判斷研究
2.3.1 誠信/失信的道德判斷
2.3.2 捐贈的道德判斷
2.4 助人行為
2.4.1 定義及特點
2.4.2 影響因素
2.5 重要性及可能性與道德判斷
2.6 道德判斷實證研究的實驗方法——道德兩難實驗范式
2.6.1 道德兩難實驗流程及其參數(shù)控制
2.6.2 道德兩難中的沖突
2.7 現(xiàn)有研究的局限
2.8 研究構想
3 預實驗助人道德兩難實驗材料的標準化
3.1 引言
3.2 被試
3.3 實驗材料
3.3.1 材料標準化指標
4 實驗一 助人道德判斷雙加工模型驗證
4.1 引言
4.2 研究方法
4.2.1 實驗目的
4.2.2 研究假設
4.2.3 實驗設計
4.2.4 實驗程序
4.3 實驗數(shù)據(jù)
4.3.1 不同時間設定條件下被試在助人道德判斷評分上的差異比較
5 實驗二 重要性及可能性對助人道德判斷的影響研究
5.1 引言
5.2 研究方法
5.2.1 實驗目的
5.2.2 研究假設
5.2.3 實驗設計
5.2.4 實驗程序
5.3 數(shù)據(jù)分析
5.3.1 重要性及可能性對助人道德判斷評分的影響
5.3.2 重要性及可能性對助人道德判斷反應時的影響
6 討論
6.1 實驗一
6.2 實驗二
7 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與不足
8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研究生期間論文成果及參與課題
本文編號:4016065
【文章頁數(shù)】:5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
1.1 問題提出
1.2 研究意義
2 文獻綜述
2.1 道德判斷理論的新發(fā)展
2.1.1 社會直覺模型(SIM)
2.1.2 道德判斷的雙加工理論
2.1.3 社會直覺模型與雙加工模型的異同
2.2 道德判斷的神經(jīng)機制
2.2.1 來自fMRI研究結果的證據(jù)
2.2.2 來自ERP研究結果的證據(jù)
2.3 特定單一道德內(nèi)容的道德判斷研究
2.3.1 誠信/失信的道德判斷
2.3.2 捐贈的道德判斷
2.4 助人行為
2.4.1 定義及特點
2.4.2 影響因素
2.5 重要性及可能性與道德判斷
2.6 道德判斷實證研究的實驗方法——道德兩難實驗范式
2.6.1 道德兩難實驗流程及其參數(shù)控制
2.6.2 道德兩難中的沖突
2.7 現(xiàn)有研究的局限
2.8 研究構想
3 預實驗助人道德兩難實驗材料的標準化
3.1 引言
3.2 被試
3.3 實驗材料
3.3.1 材料標準化指標
4 實驗一 助人道德判斷雙加工模型驗證
4.1 引言
4.2 研究方法
4.2.1 實驗目的
4.2.2 研究假設
4.2.3 實驗設計
4.2.4 實驗程序
4.3 實驗數(shù)據(jù)
4.3.1 不同時間設定條件下被試在助人道德判斷評分上的差異比較
5 實驗二 重要性及可能性對助人道德判斷的影響研究
5.1 引言
5.2 研究方法
5.2.1 實驗目的
5.2.2 研究假設
5.2.3 實驗設計
5.2.4 實驗程序
5.3 數(shù)據(jù)分析
5.3.1 重要性及可能性對助人道德判斷評分的影響
5.3.2 重要性及可能性對助人道德判斷反應時的影響
6 討論
6.1 實驗一
6.2 實驗二
7 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與不足
8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研究生期間論文成果及參與課題
本文編號:401606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4016065.html
上一篇:未成年犯童年期受虐待程度與攻擊行為的關系:有調(diào)節(jié)的中介模型
下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沒有了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