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感知校園困擾行為問卷編制及應用
本文關鍵詞:初中生感知校園困擾行為問卷編制及應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良好的人際關系和校園環(huán)境對初中生有重要的作用,而不良的行為無疑會破壞和諧。本研究以校園困擾行為作為切入點,編制問卷測查初中生對校園困擾行為的感知程度,探究初中生感知校園困擾行為的現(xiàn)狀和特點,并提出教育對策。校園困擾行為是指在校園內(nèi),發(fā)起行為的學生因為首先考慮到滿足自己的需求,雖然沒有主觀上的動機但客觀上又造成了其他學生的一種不愉快情感體驗的行為。研究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問卷編制。在已有文獻和初測問卷的基礎上,經(jīng)過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最終形成信效度良好的初中生感知校園困擾行為問卷。問卷共有23個題項,由以下五個因素構成:一般交往中的困擾行為、日常禮儀中的困擾行為、個人交往中的困擾行為、異性交往中的困擾行為和集體活動中的困擾行為。第二部分為現(xiàn)狀調(diào)查和教育對策的提出。對1157名初中生進行感知校園困擾行為問卷調(diào)查,結果表明:在異性交往中的困擾行為這一因素中,性別差異顯著,女生比男生困擾程度更高;在一般交往中的困擾行為、日常禮儀中的困擾行為和異性交往中的困擾行為三個因素中年級差異顯著,高年級比低年級困擾程度更高;初中生感知校園困擾行為在獨生與否上不存在差異。在集體活動中的困擾行為這一因素中,城鄉(xiāng)差異顯著,來自城市的學生比來自農(nóng)村的學生困擾程度更高;在日常禮儀中的困擾行為這一因素中,與父母一方生活的學生比與父母共同生活的學生困擾程度更高。綜合上述研究,結論如下:編制出信效度良好的初中生感知校園困擾行為問卷。初中生感知的校園困擾行為分為五類:一般交往中的困擾行為、日常禮儀中的困擾行為、異性交往中的困擾行為、個人交往中的困擾行為和集體活動中的困擾行為。初中生群體存在困擾行為,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其感到困擾。初中女生對異性交往中的困擾行為更加敏感。年級對初中生感知困擾行為的影響較大,高年級比低年級困擾程度更高。
【關鍵詞】:校園困擾行為 初中生 初中生感知校園困擾行為問卷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B842.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1
- 1 文獻綜述11-17
- 1.1 核心概念界定11-12
- 1.1.1 困擾行為11
- 1.1.2 困擾行為與相似概念的區(qū)別11-12
- 1.1.3 校園困擾行為12
- 1.2 初中生心理特點12-13
- 1.2.1 認知情緒特點12
- 1.2.2 人際關系特點12-13
- 1.3 國內(nèi)困擾行為的研究13-14
- 1.3.1 困擾行為的分類13-14
- 1.3.2 影響大學生感受社會困擾行為的因素14
- 1.3.3 對于異性交往困擾行為的研究14
- 1.4 日本困擾行為的研究14-16
- 1.4.1 理論研究14-15
- 1.4.2 實踐研究15-16
- 1.5 問題提出16-17
- 2 研究意義和構想17-19
- 2.1 研究意義17
- 2.2 研究方法及流程17-19
- 2.2.1 研究方法17
- 2.2.2 研究流程17-19
- 3 研究一:初中生感知校園困擾行為的問卷編制19-35
- 3.1 初測問卷的編制19
- 3.1.1 研究內(nèi)容19
- 3.1.2 研究工具19
- 3.1.3 研究對象19
- 3.1.4 研究過程19
- 3.1.5 初測問卷的編制19
- 3.2 初測問卷的修正19-26
- 3.2.1 研究內(nèi)容19-20
- 3.2.2 研究工具20
- 3.2.3 研究對象20
- 3.2.4 施測過程20
- 3.2.5 統(tǒng)計分析20
- 3.2.6 分析與結果20-26
- 3.3 正式問卷的編制26-31
- 3.3.1 研究目的26
- 3.3.2 研究工具26
- 3.3.3 研究對象26-27
- 3.3.4 施測過程27
- 3.3.5 統(tǒng)計工具27
- 3.3.6 統(tǒng)計結果27-31
- 3.4 問卷的驗證性因素分析31-33
- 3.4.1 研究目的31
- 3.4.2 研究對象31
- 3.4.3 統(tǒng)計工具31
- 3.4.4 統(tǒng)計分析31-33
- 3.5 正式問卷的信效度分析33-35
- 3.5.1 正式問卷的信度分析33
- 3.5.2 正式問卷的效度分析33-35
- 4 研究二:初中生感知校園困擾行為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35-42
- 4.1 研究目的35
- 4.2 研究被試35
- 4.3 研究工具35
- 4.4 統(tǒng)計工具35
- 4.5 分析與結果35-38
- 4.5.1 初中生感知校園困擾行為的性別差異35-36
- 4.5.2 初中生感知校園困擾行為的年級差異36
- 4.5.3 初中生感知校園困擾行為的獨生與否的差異36-37
- 4.5.4 初中生感知校園困擾行為的家庭來源的差異37
- 4.5.5 初中生感知校園困擾行為的家庭結構的差異37-38
- 4.6 討論38-42
- 4.6.1 問卷信效度分析38-39
- 4.6.2 初中生感知校園困擾行為的分類39
- 4.6.3 初中女生對異性交往中的困擾行為更加敏感39
- 4.6.4 年級對初中生感知困擾行為的影響較大39-40
- 4.6.5 教育對策40-42
- 5 結論42-43
- 6 本研究的不足與展望43-44
- 參考文獻44-47
- 附錄47-52
- 后記52-53
-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單5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蔣有慧;少年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動因及其教育[J];基礎教育研究;1994年04期
2 李春暉;閻曉軍;馬建智;;大學生感受社會煩惱行為的認知結構與影響因素[J];衡水學院學報;2012年05期
3 劉薪;;中學生同伴交往的特點、發(fā)展功能及影響因素研究[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年04期
4 閻曉軍;;日本關于社會迷惑行為的心理學研究[J];當代青年研究;2005年03期
5 楊振福;失范行為社會學的基本框架[J];社會科學輯刊;1995年04期
6 田德懷;;農(nóng)村初中生問題行為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對策[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7 馬和民;學生失范行為及其教育控制[J];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04期
8 閻曉軍;;大學生異性交往中感受煩惱行為的性別差異[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7年03期
9 閻曉軍;陳艷芳;;師范生異性交往中煩惱行為感受的歸因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7年09期
10 閻曉軍;常丹丹;;某師范大學漢藏學生異性交往煩惱行為調(diào)查[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8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熊孝梅;中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實證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龔鑫;單親家庭初中生人際交往障礙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初中生感知校園困擾行為問卷編制及應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7881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78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