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農民的身份認同及與其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 ——以蓮花縣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2-09-21 18:29
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失地農民問題逐漸顯現,征用土地的現象隨著城鎮(zhèn)化的進程愈加龐大,這就伴隨著失地農民失去土地后的社會適應、身份轉型及身份認同障礙等等問題的出現。到底失地農民的外顯身份認同,內隱身份認同以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是什么呢?本研究旨在嘗試了解失地農民的外顯身份認同特點,內隱身份認同特點以及身份認同與心理健康的關系。本研究由三個部分構成:研究一使用問卷法,了解失地農民的外顯身份認同的現狀及特點;研究二采用實驗法研究失地農民的內隱身份認同的現狀及特點;研究三采用問卷法探查失地農民的心理健康現狀以及失地農民的身份認同與心理健康狀況的關系。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1)失地農民的外顯身份認同在年齡、文化程度、月收入、失地年限、職業(yè)類型上存在顯著差異。30歲以下的失地農民城鎮(zhèn)人認同最高,學歷為大專及高中的失地農民認為自己是城鎮(zhèn)人的程度高于初中/初中以下和沒上過學的失地農民。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失地農民城鎮(zhèn)人身份認同顯著高于1000元以下及2000-3000元的失地農民,職業(yè)為建筑工/雜工的失地農民的城鎮(zhèn)人認同水平顯著最低。建筑工/雜工的農村人認同最高,城鎮(zhèn)人認同最低。(2)失地農民的內...
【文章頁數】: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獻綜述
1.1 失地農民的概念界定
1.2 失地農民社會保障
1.3 失地農民社會適應
1.4 失地農民生活滿意度及幸福感
1.5 失地農民身份認同的研究現狀
1.5.1 失地農民身份認同困境與障礙研究
1.5.2 影響身份認同的相關因素研究
1.6 失地農民心理健康研究現狀
1.7 身份認同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
2 研究問題與研究設計
2.1 問題提出
2.2 研究目的與意義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意義
2.3 研究假設
3 研究一:失地農民外顯身份認同的發(fā)展特點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對象
3.3 研究方法
3.3.1 研究工具
3.3.2 數據收集與處理
3.4 結果與分析
3.4.1 失地農民外顯身份認同現狀及發(fā)展特點分析
3.4.2 不同性別失地農民身份認同的差異比較
3.4.3 不同年齡失地農民的身份認同差異比較
3.4.4 不同文化程度失地農民的身份認同差異比較
3.4.5 不同月收入水平失地農民的身份認同差異比較
3.4.6 不同失地年限失地農民的身份認同差異比較
3.4.7 不同職業(yè)類型失地農民的身份認同差異比較
3.5 討論
3.5.1 失地農民的外顯身份認同現狀
3.5.2 失地農民外顯身份認同的特點
4 研究二:失地農民內隱身份認同的發(fā)展特點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對象
4.3 研究方法
4.3.1 詞匯收集被試
4.3.2 詞匯收集
4.3.3 實驗過程
4.3.4 數據處理
4.4 研究結果
4.4.1 失地農民內隱身份認同
4.4.2 不同性別的內隱身份認同特點
4.4.3 不同年齡的內隱身份認同特點
4.4.4 不同文化程度的內隱身份認同特點
4.4.5 不同月收入的內隱身份認同特點
4.4.6 不同失地年限的內隱身份認同特點
4.4.7 不同職業(yè)類型的內隱身份認同特點
4.4.8 外顯身份認同與內隱身份認同的關系
4.5 討論
5 研究三:失地農民身份認同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對象
5.3 研究方法
5.3.1 研究工具
5.3.2 實驗過程
5.3.3 數據處理
5.4 研究結果
5.4.1 失地農民身份認同類型及其分布特點
5.4.2 失地農民心理健康的發(fā)展特點
5.4.3 失地農民身份認同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5.5 討論
5.5.1 失地農民身份類型及分布
5.5.2 失地農民心理健康的發(fā)展特點
5.5.3 失地農民身份認同類型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6 結論與建議
6.1 研究結果
6.2 建議
7 研究的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邊緣區(qū)失地農民適應性研究——以西安市為例[J]. 何艷冰,黃曉軍,楊新軍. 地理研究. 2017(02)
[2]流動人口身份認同的代際差異研究[J]. 楊菊華,吳敏,張嬌嬌. 青年研究. 2016(04)
[3]鄉(xiāng)愁的守望:新生代農民工集體記憶與城市適應研究[J]. 鄭欣,趙呈晨. 河南社會科學. 2015(09)
[4]流動人口的身份認同及其與市民化關系研究[J]. 方翰青,譚明. 職教論壇. 2015(06)
[5]自我的整合與發(fā)展:老年期的一項重要任務[J]. 朱晶. 社會心理科學. 2014 (Z2)
[6]失地農民公民身份及其社會保障公平性研究[J]. 朱常柏,雙傳學. 南京社會科學. 2014(11)
[7]城鎮(zhèn)化進程中失地農民生活滿意度調查——基于湖北省若干縣、市的分析[J]. 崔光勝. 云南行政學院學報. 2014(02)
[8]近十年我國失地農民幸福感研究綜述[J]. 王娜娜,張金鳳,郭亞琳. 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 2014(01)
[9]城鎮(zhèn)化進程中失地農民生活狀況調查[J]. 崔光勝,余禮信. 政策. 2014(01)
[10]失地農民市民化的困境[J]. 李倩,張蓉. 農村經濟. 2013(11)
博士論文
[1]第二代農民工市民化研究[D]. 程建林.武漢大學 2009
[2]大學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個體因素與家庭因素[D]. 王樹青.北京師范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特殊兒童身份認同、自尊和心理健康的關系[D]. 李欣憶.重慶師范大學 2016
[2]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機制研究[D]. 元菁.中國海洋大學 2014
[3]新生代農民工身份認同、自尊的特點及其關系研究[D]. 李,.沈陽師范大學 2013
[4]流動兒童少年身份認同現狀及其與身份凸顯性的關系[D]. 劉妍潔.西南大學 2013
[5]城郊失地農民人際關系的變化和調適研究[D]. 李敏.南京師范大學 2013
[6]集中居住區(qū)失地農民的身份認同[D]. 朱平翠.蘇州大學 2013
[7]失地農民社會適應研究[D]. 孟欣.華中師范大學 2012
[8]城市流動兒童社會身份認同及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D]. 單丹丹.陜西師范大學 2011
[9]增權:失地農民就業(yè)的社區(qū)支持研究[D]. 趙曉曼.中南民族大學 2011
[10]聽障生的身份認同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D]. 羅莎.杭州師范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680448
【文章頁數】: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獻綜述
1.1 失地農民的概念界定
1.2 失地農民社會保障
1.3 失地農民社會適應
1.4 失地農民生活滿意度及幸福感
1.5 失地農民身份認同的研究現狀
1.5.1 失地農民身份認同困境與障礙研究
1.5.2 影響身份認同的相關因素研究
1.6 失地農民心理健康研究現狀
1.7 身份認同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
2 研究問題與研究設計
2.1 問題提出
2.2 研究目的與意義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意義
2.3 研究假設
3 研究一:失地農民外顯身份認同的發(fā)展特點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對象
3.3 研究方法
3.3.1 研究工具
3.3.2 數據收集與處理
3.4 結果與分析
3.4.1 失地農民外顯身份認同現狀及發(fā)展特點分析
3.4.2 不同性別失地農民身份認同的差異比較
3.4.3 不同年齡失地農民的身份認同差異比較
3.4.4 不同文化程度失地農民的身份認同差異比較
3.4.5 不同月收入水平失地農民的身份認同差異比較
3.4.6 不同失地年限失地農民的身份認同差異比較
3.4.7 不同職業(yè)類型失地農民的身份認同差異比較
3.5 討論
3.5.1 失地農民的外顯身份認同現狀
3.5.2 失地農民外顯身份認同的特點
4 研究二:失地農民內隱身份認同的發(fā)展特點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對象
4.3 研究方法
4.3.1 詞匯收集被試
4.3.2 詞匯收集
4.3.3 實驗過程
4.3.4 數據處理
4.4 研究結果
4.4.1 失地農民內隱身份認同
4.4.2 不同性別的內隱身份認同特點
4.4.3 不同年齡的內隱身份認同特點
4.4.4 不同文化程度的內隱身份認同特點
4.4.5 不同月收入的內隱身份認同特點
4.4.6 不同失地年限的內隱身份認同特點
4.4.7 不同職業(yè)類型的內隱身份認同特點
4.4.8 外顯身份認同與內隱身份認同的關系
4.5 討論
5 研究三:失地農民身份認同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對象
5.3 研究方法
5.3.1 研究工具
5.3.2 實驗過程
5.3.3 數據處理
5.4 研究結果
5.4.1 失地農民身份認同類型及其分布特點
5.4.2 失地農民心理健康的發(fā)展特點
5.4.3 失地農民身份認同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5.5 討論
5.5.1 失地農民身份類型及分布
5.5.2 失地農民心理健康的發(fā)展特點
5.5.3 失地農民身份認同類型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6 結論與建議
6.1 研究結果
6.2 建議
7 研究的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邊緣區(qū)失地農民適應性研究——以西安市為例[J]. 何艷冰,黃曉軍,楊新軍. 地理研究. 2017(02)
[2]流動人口身份認同的代際差異研究[J]. 楊菊華,吳敏,張嬌嬌. 青年研究. 2016(04)
[3]鄉(xiāng)愁的守望:新生代農民工集體記憶與城市適應研究[J]. 鄭欣,趙呈晨. 河南社會科學. 2015(09)
[4]流動人口的身份認同及其與市民化關系研究[J]. 方翰青,譚明. 職教論壇. 2015(06)
[5]自我的整合與發(fā)展:老年期的一項重要任務[J]. 朱晶. 社會心理科學. 2014 (Z2)
[6]失地農民公民身份及其社會保障公平性研究[J]. 朱常柏,雙傳學. 南京社會科學. 2014(11)
[7]城鎮(zhèn)化進程中失地農民生活滿意度調查——基于湖北省若干縣、市的分析[J]. 崔光勝. 云南行政學院學報. 2014(02)
[8]近十年我國失地農民幸福感研究綜述[J]. 王娜娜,張金鳳,郭亞琳. 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 2014(01)
[9]城鎮(zhèn)化進程中失地農民生活狀況調查[J]. 崔光勝,余禮信. 政策. 2014(01)
[10]失地農民市民化的困境[J]. 李倩,張蓉. 農村經濟. 2013(11)
博士論文
[1]第二代農民工市民化研究[D]. 程建林.武漢大學 2009
[2]大學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個體因素與家庭因素[D]. 王樹青.北京師范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特殊兒童身份認同、自尊和心理健康的關系[D]. 李欣憶.重慶師范大學 2016
[2]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機制研究[D]. 元菁.中國海洋大學 2014
[3]新生代農民工身份認同、自尊的特點及其關系研究[D]. 李,.沈陽師范大學 2013
[4]流動兒童少年身份認同現狀及其與身份凸顯性的關系[D]. 劉妍潔.西南大學 2013
[5]城郊失地農民人際關系的變化和調適研究[D]. 李敏.南京師范大學 2013
[6]集中居住區(qū)失地農民的身份認同[D]. 朱平翠.蘇州大學 2013
[7]失地農民社會適應研究[D]. 孟欣.華中師范大學 2012
[8]城市流動兒童社會身份認同及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D]. 單丹丹.陜西師范大學 2011
[9]增權:失地農民就業(yè)的社區(qū)支持研究[D]. 趙曉曼.中南民族大學 2011
[10]聽障生的身份認同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D]. 羅莎.杭州師范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68044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680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