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傷個體自傳體記憶的特征及其理論解釋的Meta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2-08-09 17:52
目的:探討了創(chuàng)傷個體的自傳體記憶特征及其理論解釋。方法:對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中國國家圖書館、PubMed、Science Direct、Google Scholar和ProQuest等數據進行檢索,獲得符合要求的22項研究和56個獨立效應量,共包含1811名被試,對這些數據進行Meta分析。結果:Meta分析表明創(chuàng)傷個體的自傳體記憶的基本特征表現為具體性自傳體記憶的減少,概括化自傳體記憶的增加;女性創(chuàng)傷個體的具體性自傳體記憶減少顯著多于男性,青少年自傳體記憶具體性減少高于成年個體;在概括化自傳體記憶方面,性別和年齡與其則沒有明顯關聯。結論:創(chuàng)傷個體的自傳體記憶表現為具體性自傳體記憶的減少,概括化自傳體記憶的增加;被試的性別、年齡階段可以影響創(chuàng)傷個體的自傳體記憶特征在量上表現。
【文章頁數】:6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文獻檢索策略
1.2 文獻納入標準
1.3 文獻檢索結果及編碼
1.4 Meta分析過程
1.4.1 效應量計算
1.4.2 異質性檢驗
1.4.3 模型的選定
1.4.4 發(fā)表偏倚
2 結果
2.1 異質性檢驗
2.2 發(fā)表偏倚檢驗
2.3 創(chuàng)傷個體的自傳體記憶特征分析
2.4 調節(jié)效應檢驗
3 討論
3.1 調節(jié)變量對AMT測試結果的影響
3.2 創(chuàng)傷個體自傳體記憶的一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4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兒童期受虐經歷與抑郁的元分析[J]. 于增艷,趙阿勐,劉愛書. 心理學報. 2017(01)
本文編號:3673013
【文章頁數】:6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文獻檢索策略
1.2 文獻納入標準
1.3 文獻檢索結果及編碼
1.4 Meta分析過程
1.4.1 效應量計算
1.4.2 異質性檢驗
1.4.3 模型的選定
1.4.4 發(fā)表偏倚
2 結果
2.1 異質性檢驗
2.2 發(fā)表偏倚檢驗
2.3 創(chuàng)傷個體的自傳體記憶特征分析
2.4 調節(jié)效應檢驗
3 討論
3.1 調節(jié)變量對AMT測試結果的影響
3.2 創(chuàng)傷個體自傳體記憶的一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4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兒童期受虐經歷與抑郁的元分析[J]. 于增艷,趙阿勐,劉愛書. 心理學報. 2017(01)
本文編號:367301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673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