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留守職高生疏離感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繪畫治療的干預研究
本文關鍵詞:曾留守職高生疏離感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繪畫治療的干預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留守兒童的問題一直是近些年來研究者們關注的熱點,在我國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曾經(jīng)是留守兒童,現(xiàn)在已經(jīng)完成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進入了職業(yè)高中學習。他們年齡在15歲到19歲左右,雖然現(xiàn)在不能稱為留守兒童,但是他們曾經(jīng)有過留守經(jīng)歷,并且現(xiàn)在處于青少年疏離感的高發(fā)時期。而高疏離感對青少年的成長和發(fā)展有很大的危害。高疏離感的青少年可能存在行為問題和不良成癮等問題。已有研究對疏離感的研究多偏向理論方面的研究,而且關于留守兒童的其他疏離感的研究較多。因此,本研究認為對曾留守的職高生進行疏離感的調(diào)查和干預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對3所職業(yè)高中的1100名學生進行《青少年疏離感量表》的問卷調(diào)查。并對曾留守職高生中有疏離感的學生進行了房樹人投射測驗,對房樹人測驗的結(jié)果進行整理,尋找這些曾留守職高生疏離感的繪畫特點。選擇了疏離感平均分大于4分的曾留守職高生30名,非留守職高生15名,對15名曾留守職高生進行為期8次,每次90分鐘的繪畫治療,探討繪畫治療對被試的干預作用。本研究得到的以下結(jié)果:(1)曾留守職高生和非留守職高生的疏離感和人際疏離感上達到顯著差異,環(huán)境疏離感和社會疏離感差異不顯著。(2)高三年級,高二年級的職高生在疏離感上差異不顯著,高一年級的留守職高生和非留守職高生除了環(huán)境疏離感上差異不顯著,在其他維度上有顯著差異。不同留守狀況的非獨生子女的職高生在疏離感及其各維度上沒有顯著差異。獨生子女中留守職高生的疏離感高于非留守職高生的疏離感。(3)曾留守職高生和非留守職高生在性別上不存在顯著差異。(4)曾留守職高生的房樹人繪畫具有12個的共同特征,可以分為情緒因素,家庭因素,人際交往3個因子,這些繪畫特征的信度是0.711,具有一定的效度。(5)通過繪畫治療能降低曾留守職高生的疏離感,繪畫治療的效果一個月以后仍然是有效的。本次研究提出了以下幾點關于職高生疏離感方面的建議:(1)學校老師和父母在平時要關注有留守經(jīng)歷的職高生的心理狀況。在新生入學時進行問卷測評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同時,盡可能加入投射測驗。學校方面要全方位觀測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2)在學校設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職高生的相應問題進行引導。推廣一些關于疏離感等問題的心理學常識。讓學生更好的了解自己,學會相應的社留守兒童的問題一直是近些年來研究者們關注的熱點。在我國有這樣一個交技能和情緒管理的心理學知識。(3)對有疏離感的學生,特別是留守經(jīng)歷的職高生,教會他們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
【關鍵詞】:曾留守職高生 疏離感 繪畫治療
【學位授予單位】:云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B844.2
【目錄】:
- 摘要2-4
- Abstract4-9
- 第1章 緒論9-21
- 1.1 選題背景9
- 1.2 選題目的9
- 1.3 選題的意義9-10
- 1.3.1 理論意義9-10
- 1.3.2 實踐意義10
- 1.4 文獻綜述10-21
- 1.4.1 曾留守職高生10-11
- 1.4.2 疏離感11-16
- 1.4.3 已有疏離感的相關研究和干預研究16-17
- 1.4.4 留守學生的疏離感研究17-18
- 1.4.5 繪畫治療18-21
- 第2章 研究一:曾留守職高生疏離感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21-28
- 2.1 研究目的21
- 2.2 研究對象21
- 2.3 研究工具和數(shù)據(jù)收集錄入21-22
- 2.3.1 研究工具21-22
- 2.3.2 數(shù)據(jù)收集和錄入22
- 2.4 研究假設22
- 2.5 研究結(jié)果22-25
- 2.5.1 曾留守職高生和非留守職高生疏離感的差異比較22
- 2.5.2 不同性別職高生留守情況差異檢驗結(jié)果22-23
- 2.5.3 曾留守職高生和非留守職高生的疏離感在年級上的差異23-24
- 2.5.4 曾留守和非留守職高生的疏離感在獨生子女上的差異比較24-25
- 2.6 結(jié)論25-26
- 2.6.1 曾留守情況總體上的差異檢驗結(jié)果25
- 2.6.2 不同性別留守情況T檢驗結(jié)果25
- 2.6.3 不同年級留守情況T檢驗結(jié)果25
- 2.6.4 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留守情況T檢驗結(jié)果25-26
- 2.6.5 總的情況26
- 2.7 討論26-28
- 第3章 研究二:曾留守職高生疏離感房樹人繪畫特點的建立 .. 203.1 研究目的28-38
- 3.1 研究目的28
- 3.2 研究假設28
- 3.3 研究工具28
- 3.4 研究結(jié)果28-36
- 3.4.1 曾留守職高生疏離感繪畫特點條目的確定28-30
- 3.4.2 曾留守職高生繪畫特點出現(xiàn)的頻率30
- 3.4.3 曾留守職高生疏離感繪畫特點項目分析30-31
- 3.4.4 探索性因素分析31-35
- 3.4.5 信度和效度分析35-36
- 3.5 結(jié)論36-37
- 3.6 討論37-38
- 第4章 研究三:曾留守職高生疏離感的繪畫治療干預研究 .. 304.1 研究目的38-55
- 4.1 研究目的38
- 4.2 研究假設38
- 4.3 研究對象38
- 4.4 研究方法38
- 4.5 研究工具38-39
- 4.5.1 青少年學生疏離感量表38-39
- 4.5.2 團體活動效果評估問卷39
- 4.5.3 團體活動滿意度問卷39
- 4.5.4 曾留守職高生疏離感的房樹人繪畫特點39
- 4.6 研究設計39-40
- 4.7 干預過程及結(jié)果40-47
- 4.7.1 干預過程及準備40
- 4.7.2 干預方案40-41
- 4.7.3 干預結(jié)果和分析41-46
- 4.7.4 實驗組和曾留守對照組繪畫特點的變化46-47
- 4.8 一例曾留守職高生的疏離感繪畫治療47-53
- 4.8.1 案例簡介47
- 4.8.2 案例繪畫治療中作品47-53
- 4.9 討論53-55
- 第5章 總結(jié)55-57
- 5.1 研究的結(jié)論55
- 5.2 整個研究的不足55
- 5.3 對曾留守職高生的疏離感干預工作的建議55-57
- 參考文獻57-60
- 附錄60-69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69-70
- 致謝7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東,吳曉蓉;疏離感研究的進展及理論構建[J];心理科學進展;2002年01期
2 劉曦 ,楊東;漢區(qū)少數(shù)民族學生文化疏離感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年08期
3 李艷華;程利國;;香港和內(nèi)地大學生疏離感狀況的比較[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年06期
4 黃海;邱欣紅;;貧困大學生疏離感與主觀幸福感關系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0年01期
5 杜智娟;;大學生人際疏離感的原因與對策分析[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10期
6 陳晨;嵇東海;;網(wǎng)絡疏離感與網(wǎng)絡成癮的關系研究綜述[J];科技資訊;2011年04期
7 雷鵬;陳旭;王雪平;謝德光;;流動兒童疏離感的現(xiàn)狀、成因及干預對策——基于城市兒童的比較研究[J];教育導刊;2011年10期
8 周亞玲;李婧;李煒;;大學生疏離感研究評述[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7期
9 任菲菲;張景煥;;大學生疏離感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其與自尊的關系[J];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2012年02期
10 雷鵬;瞿斌;陳旭;彭麗娟;鄒榮;;流動兒童疏離感的特點及其與應對方式、學校態(tài)度的關系[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3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羅利爽;方雙虎;;華人留學生的疏離感調(diào)查研究[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2 楊東;張進輔;黃希庭;;青少年學生疏離感及其發(fā)展的研究[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3 楊東;張進輔;;青少年學生疏離感及其發(fā)展的研究[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4 韓笑;姚本先;;中學生學校疏離感及其影響因素研究[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5 楊幫琰;;中學生疏離感及其與社會支持、自我統(tǒng)合的關系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胡平;;工作群體疏離感的收入成因及其與幸福感的關系[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7 姚本先;韓笑;;中學生學校疏離感問卷編制[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8 寇冬泉;;留守兒童學校疏離感與學習幸福感的追蹤研究[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9 徐夫真;張文新;王立花;劉曉峰;范琪;孫君;;家庭功能對青少年疏離感的影響:有調(diào)節(jié)的中介效應[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徐夫真;張文新;陳英敏;;青少年疏離感與其家庭功能、同伴接納的關系[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美宏;為青少年健康成長辦實事[N];中山日報;2007年
2 劉武俊;用法眼解讀社會[N];中國郵政報;2003年
3 許們們,
本文編號:36499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64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