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表情和恐懼表情對于疼痛共情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12-29 02:44
疼痛共情是指個體對他人疼痛的感知、判斷和情緒反應(yīng)。共情心理是同情心的基礎(chǔ),也是人類在以群體進化的過程中得以形成團體從而保存下來的一個重要因素。共情使社會成員之間更容易相互理解,從而形成互助關(guān)系,促進利他行為,抑制反社會行為。在犯罪行為頻發(fā)的當(dāng)今社會,通過研究人類對不同面部表情時共情的變化,可能會為面對侵犯行為時如何盡可能地降低受傷害的可能性提供—種思路,這在犯罪行為頻發(fā)的當(dāng)今社會,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在真實的侵犯行為中,面對侵犯者,受害者的表情往往分為兩種,憤怒或者恐懼。在面對憤怒或者恐懼表情時,侵犯者的疼痛共情心理如何變化可能是決定他實施侵犯行為與否的重要心理因素。因此本實驗試圖模擬這種心理過程,以平靜表情作為基線組,考察面對憤怒或恐懼的表情時,被試的共情心理如何變化。在動物界中,憤怒表情往往會引發(fā)攻擊性行為。一些前人的文獻也證明人類存在同樣的心理過程,憤怒是攻擊的伴隨情緒,通常會激發(fā)攻擊行為,而恐懼心理不會引發(fā)攻擊行為。因此我們假設(shè),面對憤怒表情時,被試的共情心理會降低,而恐懼表情則沒有此類效果。實驗假設(shè)是:相對于平靜表情(基線組),憤怒表情會降低被試對隨后共情圖片的ERP波幅,表...
【文章來源】:西南大學(xué)重慶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36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文獻綜述
1.1 共情
1.2 疼痛共情及相關(guān)研究
2 問題提出及研究思路
2.1 問題提出及實驗假設(shè)
2.2 研究思路
3 實驗一 憤怒表情和恐懼表情對于共情的影響
3.1 實驗?zāi)康?br> 3.2 實驗方法
3.3 實驗程序
3.4 結(jié)果
3.5 討論
4 實驗二 不同性別憤怒面孔對共情的影響差異
4.1 實驗?zāi)康?br> 4.2 實驗方法
4.3 實驗程序
4.4 結(jié)果
4.5 討論
5 總討論和建議
5.1 總討論
5.2 不足之處和以后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致謝
在校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共情的認(rèn)知神經(jīng)研究回顧[J]. 崔芳,南云,羅躍嘉. 心理科學(xué)進展. 2008(02)
[2]中國情緒圖片系統(tǒng)的編制——在46名中國大學(xué)生中的試用[J]. 白露,馬慧,黃宇霞,羅躍嘉.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05(11)
本文編號:3555242
【文章來源】:西南大學(xué)重慶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36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文獻綜述
1.1 共情
1.2 疼痛共情及相關(guān)研究
2 問題提出及研究思路
2.1 問題提出及實驗假設(shè)
2.2 研究思路
3 實驗一 憤怒表情和恐懼表情對于共情的影響
3.1 實驗?zāi)康?br> 3.2 實驗方法
3.3 實驗程序
3.4 結(jié)果
3.5 討論
4 實驗二 不同性別憤怒面孔對共情的影響差異
4.1 實驗?zāi)康?br> 4.2 實驗方法
4.3 實驗程序
4.4 結(jié)果
4.5 討論
5 總討論和建議
5.1 總討論
5.2 不足之處和以后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致謝
在校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共情的認(rèn)知神經(jīng)研究回顧[J]. 崔芳,南云,羅躍嘉. 心理科學(xué)進展. 2008(02)
[2]中國情緒圖片系統(tǒng)的編制——在46名中國大學(xué)生中的試用[J]. 白露,馬慧,黃宇霞,羅躍嘉.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05(11)
本文編號:355524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55524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