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信息和提示指導語對大學生貝葉斯推理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10-05 06:10
日常生活中人們經(jīng)常需要依據(jù)證據(jù)信息調整已有的信念,即進行貝葉斯推理。然而,以往研究表明,人們在貝葉斯推理表現(xiàn)不佳。Krynski和Tenenbaum在2007年提出因果貝葉斯框架,認為貝葉斯推理問題解決中常見的偏向"基礎比率忽視",其原因在于無法很好地理解誤報率,導致錯誤地賦值,而提供因果關系信息可以促進對誤報率的正確賦值。此后,研究者對該框架的解釋效應進行了更細致的研究,但結果發(fā)現(xiàn),因果信息的作用并不穩(wěn)定。綜上所述,因果關系信息的作用機制如何?其作用的條件怎樣?還值得進一步探討。根據(jù)"三重加工心智"模型,反省心智可以發(fā)起對自主心智產生的劣質反應的壓制(如貝葉斯推理中的換位表征偏見),從而幫助被試以更理性的方式思考。因此,如果提示被試放下既有觀念,以無偏的方式進行推理(通過提示指導語),貝葉斯問題可能更容易解決。為此,隨機選取138名大學生為被試,使用經(jīng)典文本范式,與是否提供因果信息、是否提供提示指導語,設計四種版本的推理問題,采用2(因果信息:有或無因果信息)×2(提示指導語:提供或不提供)被試間實驗設計,因變量為貝葉斯推理表現(xiàn),以正確率和準確性為指標。實驗結果顯示:在正確率指標下,...
【文章來源】:第二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摘要集中國心理學會會議論文集
【文章頁數(shù)】:2 頁
本文編號:3419156
【文章來源】:第二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摘要集中國心理學會會議論文集
【文章頁數(shù)】:2 頁
本文編號:341915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41915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