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求助經歷對助人行為意愿的影響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25 22:36
助人行為意愿是指個體對他人實施幫助并主動關心的行為意愿,它能夠預測個體的助人行為。雖然我國經濟不斷發(fā)展,但是社會文明的發(fā)展卻遠遠跟不上經濟發(fā)展的腳步。許多見死不救的現(xiàn)象屢次發(fā)生,從2011年的小悅悅事件到2017年的北京地鐵老人無辜被罵事件都讓我們反思,為何大家會如此冷漠?孟子說每個人都有不忍之心,因為這些不忍之心的存在,使得人們產生幫助他人的意愿,進而表現(xiàn)出幫助行為。在心理學上,研究者們將不忍之心稱為共情。那么人與人之間的冷漠是由于缺乏共情嗎?縱觀目前有關共情與助人行為意愿的研究,研究者們的研究結論呈現(xiàn)出不一致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共情分為特質共情和狀態(tài)共情,但是研究者們在研究中并未區(qū)分;另一方面就是個體的助人行為意愿除受共情影響外,還受其他因素的影響,諸如:個體的經歷、所遇情景的特點等。基于此,本研究結合共情與施助者的求助經歷來探討共情、求助經歷對不同代價的助人行為意愿的影響。本研究包含三個子研究,研究一主要是為后續(xù)研究準備材料。研究二采取2共情(啟動、未啟動)×2幫助行為自身代價(高、低)×2施助者需付出的額外代價(高、低)混合設計來對470名大學生進行實驗研究...
【文章來源】:四川師范大學四川省
【文章頁數(shù)】: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求助經歷、經歷相似性對狀態(tài)共情的影響的交互作用
6.6.2 求助經歷、經歷相似性對助人行為意愿的影響為了探討求助經歷、經歷相似性對助人行為意愿的影響,將數(shù)據(jù)輸入 spss17.進行兩因素方差分析。由于以往研究表明特質共情和社會贊許性會影響個體的助人意愿,因此在分析的過程中將特質共情和社會贊許性作為協(xié)變量。結果顯示(表 6.個體的求助經歷、經歷相似性主效應顯著,求助經歷與經歷相似性的交互顯著。表 6.3:求助經歷、經歷相似性對助人行為意愿影響的差異檢驗源 均方 df F特質共情 30.67 1 13.73***社會贊許性 0.44 1 0.20求助經歷 104.51 1 46.79***經歷相似性 40.99 1 18.35***求助經歷*經歷相似性 20.86 1 9.34**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共情及其影響因素探析[J]. 朱龍鳳,張獻英. 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7(01)
[2]共情與親社會行為關系的元分析[J]. 丁鳳琴,陸朝暉. 心理科學進展. 2016(08)
[3]女大學生中共情對自我中心和利他行為關系的調節(jié)作用[J]. 林沐雨,王凝,錢銘怡,趙晨穎,徐凱文,官銳圓. 心理科學. 2016(04)
[4]人際距離影響疼痛共情:朋友啟動效應[J]. 宋娟,郭豐波,張振,原勝,金花,王益文. 心理學報. 2016(07)
[5]面臨心理問題的大學生的心理求助行為研究[J]. 李鳳蘭,周春曉,董虹媛.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16(06)
[6]情境對共情的影響[J]. 陳武英,劉連啟. 心理科學進展. 2016(01)
[7]真實急病情境下共情對大學生慈善捐助的影響:有調節(jié)的中介效應[J]. 丁鳳琴,納雯.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5(06)
[8]自我—他人重疊對助人行為的影響:觀點采擇的調節(jié)作用[J]. 鐘毅平,楊子鹿,范偉. 心理學報. 2015(08)
[9]狀態(tài)共情、情境安全程度對助人行為的影響——人際信任的調節(jié)作用[J]. 夏勉,王遠偉.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5(04)
[10]共情傾向與受害者可識別性對大學生捐款意愿的影響:共情反應的中介作用[J]. 邢淑芬,袁萌,孫琳,林崇德. 心理科學. 2015(04)
博士論文
[1]自然災難改變兒童的利他行為[D]. 李一員.西南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情緒啟動對助人行為的影響[D]. 汪楊楨.湖南師范大學 2016
[2]大學生的主觀社會經濟地位、移情與助人行為的關系研究[D]. 關旎.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5
[3]新聞故事與社會輿論對大學生助人行為的影響[D]. 雷婕.四川師范大學 2015
[4]大學生移情問卷的編制及其與感戴的關系研究[D]. 趙會青.河北師范大學 2010
[5]大學生的移情結構及其與積極人格、親社會行為的關系研究[D]. 彭秀芳.首都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302909
【文章來源】:四川師范大學四川省
【文章頁數(shù)】:5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求助經歷、經歷相似性對狀態(tài)共情的影響的交互作用
6.6.2 求助經歷、經歷相似性對助人行為意愿的影響為了探討求助經歷、經歷相似性對助人行為意愿的影響,將數(shù)據(jù)輸入 spss17.進行兩因素方差分析。由于以往研究表明特質共情和社會贊許性會影響個體的助人意愿,因此在分析的過程中將特質共情和社會贊許性作為協(xié)變量。結果顯示(表 6.個體的求助經歷、經歷相似性主效應顯著,求助經歷與經歷相似性的交互顯著。表 6.3:求助經歷、經歷相似性對助人行為意愿影響的差異檢驗源 均方 df F特質共情 30.67 1 13.73***社會贊許性 0.44 1 0.20求助經歷 104.51 1 46.79***經歷相似性 40.99 1 18.35***求助經歷*經歷相似性 20.86 1 9.34**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共情及其影響因素探析[J]. 朱龍鳳,張獻英. 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7(01)
[2]共情與親社會行為關系的元分析[J]. 丁鳳琴,陸朝暉. 心理科學進展. 2016(08)
[3]女大學生中共情對自我中心和利他行為關系的調節(jié)作用[J]. 林沐雨,王凝,錢銘怡,趙晨穎,徐凱文,官銳圓. 心理科學. 2016(04)
[4]人際距離影響疼痛共情:朋友啟動效應[J]. 宋娟,郭豐波,張振,原勝,金花,王益文. 心理學報. 2016(07)
[5]面臨心理問題的大學生的心理求助行為研究[J]. 李鳳蘭,周春曉,董虹媛.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16(06)
[6]情境對共情的影響[J]. 陳武英,劉連啟. 心理科學進展. 2016(01)
[7]真實急病情境下共情對大學生慈善捐助的影響:有調節(jié)的中介效應[J]. 丁鳳琴,納雯.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5(06)
[8]自我—他人重疊對助人行為的影響:觀點采擇的調節(jié)作用[J]. 鐘毅平,楊子鹿,范偉. 心理學報. 2015(08)
[9]狀態(tài)共情、情境安全程度對助人行為的影響——人際信任的調節(jié)作用[J]. 夏勉,王遠偉.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5(04)
[10]共情傾向與受害者可識別性對大學生捐款意愿的影響:共情反應的中介作用[J]. 邢淑芬,袁萌,孫琳,林崇德. 心理科學. 2015(04)
博士論文
[1]自然災難改變兒童的利他行為[D]. 李一員.西南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情緒啟動對助人行為的影響[D]. 汪楊楨.湖南師范大學 2016
[2]大學生的主觀社會經濟地位、移情與助人行為的關系研究[D]. 關旎.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5
[3]新聞故事與社會輿論對大學生助人行為的影響[D]. 雷婕.四川師范大學 2015
[4]大學生移情問卷的編制及其與感戴的關系研究[D]. 趙會青.河北師范大學 2010
[5]大學生的移情結構及其與積極人格、親社會行為的關系研究[D]. 彭秀芳.首都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30290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330290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