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認同的心理評估工具編制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B842
【圖文】:
如表 2 所示,在“民族身份意義”、“關聯(lián)性”、“意識形態(tài)趨同”、“利性”四個要素上存在組間差異。由圖 4 可以看到,在這四個要素上出現(xiàn)分數(shù)高到低一致的趨勢(由外卷到內(nèi)圈)分別是“其他”(主要是教師)>“白領“藍領”≈“學生”>“打工者”(“>”表示事后檢驗結(jié)果顯著,“≈”表事后檢驗結(jié)果不顯著)。職業(yè)身份的區(qū)分一定程度上代表生存狀況以及社會責的差異,與“民族身份意義”、“關聯(lián)性”、“意識形態(tài)趨同”、“功利性在顯著的關聯(lián)。表 27 各要素融合值職業(yè)身份差異方差分析平方和 df平均值平方F顯著性平方和df平均值平方F顯著性民族身份意義組間51.63 4 12.91 1.42 0.23文化親近組間86.74 4 21.69 1.22 0組意識形組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宇峰;林尚立;;國家制度與國家治理:中國的邏輯[J];中國行政管理;2015年05期
2 王明慧;;敘事在成人自我認同中的作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5年06期
3 董彥彥;高承海;黨寶寶;安潔;萬明鋼;;大學生民族認同量表的編制[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4年05期
4 顧明棟;;文化無意識:跨文化的深層意識形態(tài)機制[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4期
5 凱瑞·布朗;呂增奎;;21世紀中國共產(chǎn)黨的意識形態(tài)[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12年03期
6 張艷紅;佐斌;;民族認同的概念、測量及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2012年02期
7 佐斌;秦向榮;;中華民族認同的心理成分和形成機制[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8 王沛;胡發(fā)穩(wěn);;民族文化認同:內(nèi)涵與結(jié)構(gòu)[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9 王付欣;;民族認同:愛國主義理論的新拓展[J];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10 栗志剛;;民族認同的精神文化內(nèi)涵[J];世界民族;2010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栗志剛;民族認同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祁進玉;不同情景中的群體認同意識[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3 郭艷;全球化語境下的國家認同[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4 楊筱;認同與國際關系[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婧琳;“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視角下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關系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2年
2 溫少玲;中華民族認同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劉娜;從民族認同到國家認同[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80428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2804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