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心理論文 >

高社交焦慮大學生對負性評價恐懼的內隱態(tài)度及其干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19 10:49
【摘要】:目的:社交焦慮主要是指個體在與其他人相處的過程中感受到的消極的情緒體驗。以往的研究表明社交焦慮不僅會影響人們正常的社會交往,損害人們的心理健康還會損害人們的生理健康(Dan,1996;Buckner et al.,2008),社交焦慮已成為當今世界繼抑郁和酗酒之后排行第3位的精神健康問題。負性評價恐懼(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FNE)是社交焦慮的核心特征,因此,對負性評價恐懼的研究有助于加深我們對社交焦慮的了解,從而更好的對社交焦慮進行早期的預防和干預。從現有的對負性評價恐懼的研究來看,大部分的研究都聚集在外顯層面,很少有從內隱層面對負性評價恐懼進行探討。鑒于此,本研究以高社交焦慮大學生為被試,考察其對負面評價恐懼的內隱態(tài)度及其與外顯態(tài)度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探索內隱負性評價恐懼的情境效應及對內隱負性評價恐懼的干預措施。方法:本研究包括三個實驗。實驗一首先采用簡明負性評價恐懼量表、交往焦慮量表、抑郁自評量表以及積極情感消極情感量表篩選出符合實驗要求的高、低社交焦慮大學生被試60人,之后采用經典的情感錯誤歸因程序范式(AMP)探究高、低社交焦慮大學生對負性評價恐懼的內隱和外顯態(tài)度以及兩種態(tài)度間的關系。其中內隱態(tài)度采用2(組別:高社交焦慮者組,低社交焦慮者組)×3(啟動刺激類型:正性評價詞,中性詞,負性評價詞)兩因素混合實驗設計;外顯態(tài)度采用2(組別:高社交焦慮者組、低社交焦慮者組)×2(啟動刺激類型:正性評價詞,負性評價詞)兩因素混合實驗設計。兩種態(tài)度的組別都為被試間變量,啟動刺激類型都為被試內變量,其中內隱態(tài)度的因變量為對目標刺激(無意義字母組合)的評分等級,外顯態(tài)度的因變量為對正負評價詞的評分等級。實驗二選取高社交焦慮大學生90人,采用3(情境刺激類型:能力積極詞,能力消極詞,中性詞)×2(內隱啟動類型:負性評價詞,正性評價詞)兩因素混合實驗設計,其中情境刺激類型為被試間變量,內隱啟動類型為被試內變量,因變量為對目標刺激(無意義字母組合)的評分等級。實驗三選取64名高社交焦慮大學生,采用閾下評價性條件反射范式(EC)和內隱聯想測驗(IAT),通過比較干預前后IAT效應值的變化情況,探討EC技術對高社交焦慮大學生負性評價恐懼內隱態(tài)度干預的有效性。結果:(1)高、低社交焦慮大學生對負性評價詞的內隱評分顯著低于對正性評價詞和中性詞的內隱評分;(2)高社交焦慮大學生對負性評價詞的內隱評分顯著低于低社交焦慮大學生對負性評價詞的內隱評分;(3)高社交焦慮大學生對負性評價詞的外顯評分顯著高于內隱評分,而低社交焦慮大學生對負性評價詞的外顯評分和內隱評分不存在差異;(4)能力積極情境下被試對負性評價詞的內隱評分顯著高于能力消極情境和中性情境;(5)干預訓練前后,實驗組和對照組IAT效應值的變化量差異顯著,實驗組IAT效應值的變化量顯著高于對照組。結論:(1)高、低社交焦慮大學生對負性評價恐懼均存在消極的內隱態(tài)度,且高社交焦慮大學生對負性評價恐懼的內隱態(tài)度更消極;(2)高社交焦慮大學生對負性評價恐懼的內隱態(tài)度和外顯態(tài)度存在分離現象,而低社交焦慮大學生對負性評價恐懼的兩種態(tài)度趨于一致;(3)高社交焦慮大學生對負性評價恐懼的內隱態(tài)度具有情境效應,在能力積極情境下其對負性評價的內隱恐懼要顯著低于中性情境和能力消極情境;(4)閾下評價性條件反射技術可以有效干預高社交焦慮大學生對負性評價恐懼的內隱態(tài)度。
【圖文】:

實驗程序,經典,內隱態(tài)度


1.3.3 內隱態(tài)度與外顯態(tài)度的關系當前,社會認知領域有相當多的證據表明,人們對同一個目標既可以持有外顯的態(tài)度又可以持有內隱的態(tài)度,被 Wilson, Lindsey 和 Schooler(2000)稱之為雙重態(tài)度 (Dual attitudes) 外顯態(tài)度是指那些我們可以反思和有意識贊同或反對的態(tài)度,它會受到社會贊許性效應的影響;而內隱態(tài)度則是指通過內省反思未經過意識加工的過去經驗的痕跡,它調節(jié)著人們對社會對象支持或反對的認知 情感和行為傾向(Greenwald & Banaji, 1995) 有時,內隱態(tài)度和外顯態(tài)度會達成一致,具有高度的相關性;但有些時候,它們可能又會顯現出分離的趨勢(Nosek, Banaji, & Greenwald, 2002) 我們不把內隱態(tài)度和外顯態(tài)度其中任何一種態(tài)度看做是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的真實態(tài)度,而是把這兩種態(tài)度共同當做區(qū)分不同事物的有效指標 目前,研究者對于內隱和外顯態(tài)度關系的研究大多從研究工具著手,通過分析直接的外顯測量結果和間接的內隱測量結果之間的相關性,這種研究方法在心

知覺,情境,態(tài)度,刻板印象


圖 2 知覺中整體和部分的關系隱態(tài)度的情境因素展開了一系列研究持有消極的態(tài)度(Jelenec & Steffen, 2005; Slotterback & Saarnio,1996) 人實際上持有中性態(tài)度,,但會因情境cherer(2009)采用 AMP 范式對老年人加入了情境這一變量,結果表明人們變化而變化 Casper(2011)等人采人和老年人的年齡刻板印象激活是否板印象的激活與否會受到情境的影響顯態(tài)度的研究中發(fā)現,在培養(yǎng)肉積極受與培養(yǎng)肉相關的積極信息時,人們也說明了人們對某一對象的內隱態(tài)度
【學位授予單位】:深圳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B848.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永斌;王文文;孟崇崢;;高校研究生對殘疾人內隱態(tài)度的情景效應[J];中國特殊教育;2015年06期

2 蘭曉芳;張錦坤;;負面評價恐懼的性別差異:基于內隱和外顯測量的比較[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5年01期

3 姚雨佳;楊劍青;張曉英;;大學生內隱老化刻板印象的情境效應[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6期

4 張偉;丁鳳琴;;大學生內隱助人態(tài)度的情境效應[J];重慶與世界(學術版);2014年04期

5 陳蕓;鐘毅平;;大學生的內隱自我正面偏見及其增強[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3年03期

6 任娜;佐斌;汪國駒;侯飛翔;;美德情境下年輕人對老年人的內隱態(tài)度[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2年02期

7 任娜;佐斌;;測量內隱態(tài)度的情感錯誤歸因程序[J];心理科學;2012年02期

8 劉肖岑;桑標;竇東徽;;人際/非人際情境下青少年外顯與內隱的自我提升[J];心理學報;2011年11期

9 王曉麗;蘆詠莉;欒子童;鐘珩;;中學教師師生沖突外顯態(tài)度和內隱態(tài)度的比較研究[J];教育學報;2010年04期

10 劉洋;張大均;;評價恐懼理論及相關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10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洋;大學生內隱負面評價恐懼及其干預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2 高旭辰;內隱聯想測驗影響因素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67077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267077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63b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