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動機與框架效應對職業(yè)決策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9-11-12 03:01
【摘要】:在現實生活中,決策和我們息息相關,因此研究者們采用各種方式研究個體是如何做決策的。決策者在面臨決策時會受到問題形式、行為模式、個人習慣喜好以及決策者人格特征的影響。不同的描述方式可以導致決策者對同一問題產生不同的偏好,該現象被稱為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效應自Tversky與Kahneman發(fā)現以來,眾多學者不斷創(chuàng)新該領域的研究,從風險情景、認知、情緒、個體的差異、任務特征等不同角度來研究證實這種理論。歸納起來影響決策的因素主要包括兩個:個體因素和任務因素。所以本研究從這兩個研究方向,在特定職業(yè)方案情境下,考察對個體職業(yè)決策的影響。 本研究以貴州、廣西、湖南地區(qū)在校大學生和企業(yè)員工為被試,以職業(yè)決策為背景設計風險決策問題。該研究采用實驗與測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采用2(群體:大學生、企業(yè)員工)×2(成就動機:追求成功、避免失敗)×2(框架表征:積極表征、消極表征)因子設計,目的在于考察不同被試、不同成就動機、不同框架表征對職業(yè)決策的影響,因變量為職業(yè)決策的反應傾向,以此揭示個體特征因素和任務因素對決策者行為傾向的作用。研究結果顯示: (1)在職業(yè)決策的背景下,是存在框架效應的,,不同的框架表征影響被試的職業(yè)決策傾向。在匹配度高獲得率低、匹配度中獲得率中等的職業(yè)方案中,積極的表征方式更能誘導被試的選擇傾向。 (2)群體類型的不同會導致在不同職業(yè)方案傾向性的差異。有過工作經驗的被試在職業(yè)選擇時更傾向獲得率高的職業(yè)。 (3)不同成就動機水平會影響職業(yè)決策。在匹配度高、獲得率低職業(yè)方案中追求成功被試的職業(yè)選擇傾向性顯著大于避免失敗的被試。 (4)在匹配度高、獲得率低的職業(yè)方案背景下,框架效應、群體與成就動機的主效應顯著,在三者的交互分析中框架效應與群體的交互作用顯著,并且群體類型為主要的變異來源。 (5)在匹配度低、獲得性高的職業(yè)方案背景下,框架效應、群體類型的主效應顯著,與消極表述相比,在積極表述中,被試的傾向性更大;企業(yè)員工在低風險的職業(yè)選擇中較學生傾向性更大。
【圖文】:
幾個特點:點之后,與個體主觀的評價標準相比,增加的部分一條“S”型曲線,坐標原點為“參照點”。凹型表示折呈現出平緩的狀態(tài),折損區(qū)呈現出陡峭狀態(tài)。決策者在獲益區(qū),將消極框架描述的問題定位在折損區(qū),因有三個基本的原理:收益的情景時表現出“風險規(guī)避”;損失情景時表現出“風險尋求”;收益和損失,人們對于損失更加敏感。的描述,前景理論很好地解釋了框架效應的產生。理論的基礎之上的,無法解釋框架效應中決策者個
體類型的簡單效應檢驗變異來源 SS DF MS FBZQT1 6715.74 1 6715.74 17.39***(框架表征) QT2 503.28 1 503.28 1.30圖3 圖4通過表 10 的簡單效應分析得出,QT1 在不同框架表征中的職業(yè)決策傾向有顯著地差異,F(1,251)=17.39,P<0.001,證明存在框架效應。具體表現為員工在消極框架中的職業(yè)決策傾向顯著低于積極框架表征中的職業(yè)決策傾向(見表3,圖 4)。QT2 在不同的框架表征中職業(yè)傾向沒有顯著差異 F(1,251)=1.30
【學位授予單位】:貴州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B842
本文編號:2559554
【圖文】:
幾個特點:點之后,與個體主觀的評價標準相比,增加的部分一條“S”型曲線,坐標原點為“參照點”。凹型表示折呈現出平緩的狀態(tài),折損區(qū)呈現出陡峭狀態(tài)。決策者在獲益區(qū),將消極框架描述的問題定位在折損區(qū),因有三個基本的原理:收益的情景時表現出“風險規(guī)避”;損失情景時表現出“風險尋求”;收益和損失,人們對于損失更加敏感。的描述,前景理論很好地解釋了框架效應的產生。理論的基礎之上的,無法解釋框架效應中決策者個
體類型的簡單效應檢驗變異來源 SS DF MS FBZQT1 6715.74 1 6715.74 17.39***(框架表征) QT2 503.28 1 503.28 1.30圖3 圖4通過表 10 的簡單效應分析得出,QT1 在不同框架表征中的職業(yè)決策傾向有顯著地差異,F(1,251)=17.39,P<0.001,證明存在框架效應。具體表現為員工在消極框架中的職業(yè)決策傾向顯著低于積極框架表征中的職業(yè)決策傾向(見表3,圖 4)。QT2 在不同的框架表征中職業(yè)傾向沒有顯著差異 F(1,251)=1.30
【學位授予單位】:貴州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B8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世平;張艷;;風險偏好與框架效應對大學生職業(yè)決策的影響[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9年03期
2 張林,黎兵,劉永興;關于成就動機的研究綜述[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3 甘露;肖震宇;侯玉波;;大學生人格與成就動機關系初探[J];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4 何貴兵;決策任務特征對風險態(tài)度的影響[J];人類工效學;1996年02期
5 高申春;自我效能理論評述[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0年01期
6 王沛;楊金花;;大學生職業(yè)決策和自尊、成就動機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6年01期
7 周勇,董奇;學習動機、歸因、自我效能感與學生自我監(jiān)控學習行為的關系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4年03期
8 楊治良,李朝旭;局中人和局外人的決策差異研究[J];心理科學;2004年06期
9 謝曉非,王曉田;成就動機與機會-威脅認知[J];心理學報;2002年02期
10 謝曉非,李育輝;風險情景中的機會和威脅認知[J];心理學報;2002年03期
本文編號:255955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255955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