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經(jīng)歷大學生負性生活事件與抑郁的關(guān)系
本文選題:留守經(jīng)歷 + 負性生活事件。 參考:《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7年04期
【摘要】:目的:探討留守經(jīng)歷大學生自尊和心理韌性在負性生活事件與抑郁間的中介效應,以及留守經(jīng)歷的調(diào)節(jié)效應。方法:在四川、重慶3所高校中選取879名大學生(有留守經(jīng)歷396名,無留守經(jīng)歷483名),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自尊量表(SES)、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RSCA)、抑郁自評量表(SDS)調(diào)查負性生活事件、自尊、心理韌性、抑郁情緒,采用Bootstrap程序進行中介效應的檢驗,使用多群組分析法檢驗有無留守經(jīng)歷的調(diào)節(jié)效應。結(jié)果:有留守經(jīng)歷大學生的ASLEC得分高于無留守經(jīng)歷者[(9.0±3.8)vs.(6.8±3.1),P0.001]。大學生留守經(jīng)歷與ASLEC和SDS得分呈正相關(guān)(r=0.22~0.28,均P0.01),與RSCA和SES得分呈負相關(guān)(r=-0.29~-0.56,均P0.01)。SES得分和RSCA得分在ASLEC得分與SDS得分中起著完全中介效應(中介效應量分別為0.08、0.13、0.07,均P0.01);Bootstrap檢驗顯示鏈式中介效應有統(tǒng)計學意義(95%CI=0.13~0.68);留守經(jīng)歷對自尊和心理韌性的中介效應起調(diào)節(jié)作用(限制模型的擬合度變差△χ2=2120.68,△df=8,P0.001)。結(jié)論:自尊和心理韌性在大學生負性生活事件與抑郁之間起完全中介作用,這一中介作用受留守經(jīng)歷的調(diào)節(jié)。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self-esteem and mental toughness between negative life events and depression and the regulative effect of left-behind experience. Methods: 879 college students were selected from 3 universities in Sichuan and Chongqing. We used ASLEC, SES, RSCA, SDS to investigate negative life events, self-esteem, resilience and depression. Bootstrap program is used to test the mediating effect, and multi-group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test the adjustment effect of left behind experience. Results: the scores of ASLEC in college students with left-behind experienc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 (9.0 鹵3.8) vs. (6.8 鹵3.1) P 0.001. College students 'Left-behind experienc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SLEC and SDS scores (r = 0.220.28, all P0.01),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RSCA and SES scores (r-0.290-0.56, all P 0.01). SES scores and RSCA scores played a complete mediation effect in ASLEC scores and SDS scores (the mediating effects were 0.080.130.07, all P0.0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ain intermediary effec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95CI0.130.68), and the retention experience regulated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self-esteem and mental toughness (蠂 2 120.68, df8 P0.001). Conclusion: Self-esteem and mental toughness play a completely mediating role between negative life events and depression, which is regulated by the left-behind experience.
【作者單位】: 綿陽師范學院;西南大學心理學部;蘇州大學教育學博士后流動站;
【分類號】:B844.2
【相似文獻】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配貞;鄭雪;;感恩在青少年負性生活事件與學校幸福感之間的調(diào)節(jié)作用[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2 張憲增;馬瑞敏;;負性生活事件與老年人情感障礙[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shù)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3 費玉娥;唐建良;李婷;王蓮娥;;不同階段學生負性生活事件比較分析[A];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4 耿協(xié)鑫;歐陽邦宏;周宗奎;牛更楓;;負性生活事件對大學生抑郁的影響: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和性別的調(diào)節(jié)作用[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3年
5 馮麗偉;付全;;中職校高一年級學生負性生活事件與應對方式調(diào)查研究[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6 胡武昌;何斌;葉慧;夏志敏;;癡呆與負性生活事件相關(guān)性的調(diào)查[A];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第九次全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1年
7 蔡雅琦;龔莉;;研究生負性生活事件、自我效能及應對策略關(guān)系研究[A];第七屆全國心理衛(wèi)生學術(shù)大會論文匯編[C];2014年
8 李海壘;張文新;;心理韌性在青少年負性生活事件與抑郁關(guān)系中的調(diào)節(jié)效應[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李曉苗;劉丹;高文斌;;北京女大學生進食障礙、生活事件及應對方式關(guān)系研究[A];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轉(zhuǎn)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shù)協(xié)會年會(第三卷)[C];2010年
10 馬寧祥;禹海航;;軀體化疼痛障礙患者的心理分析[A];第二屆中青年心理衛(wèi)生學者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本報記者 蔣秀娟 實習生 于林;經(jīng)濟低迷會影響老百姓的健康嗎?[N];科技日報;2009年
2 副主任醫(yī)師 周向東;失眠的病因何其多[N];中國老年報;2004年
3 健康時報記者 侯潔;冠脈造影正常為何有冠心病癥狀?[N];健康時報;2006年
4 記者 賈婧 實習生 吳麗華;四種心態(tài),讓青少年走向毒窟[N];科技日報;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白媛媛;大學生感恩、負性生活事件與幸福感的關(guān)系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2 趙媛媛;五年制高職護生負性生活事件、心理資本與學校適應的相關(guān)性[D];山東大學;2015年
3 王麗慧;農(nóng)村青少年的負性生活事件和被欺負對抑郁的預測:同伴支持和積極應對的促進作用[D];西南大學;2016年
4 于丹丹;負性生活事件、自我表露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關(guān)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6年
5 劉蓉;高中生負性生活事件與學業(yè)適應的關(guān)系:一個有調(diào)節(jié)的中介模型[D];山東師范大學;2016年
6 蔣文波;負性生活事件對吸毒人員心理韌性的影響:領(lǐng)悟性社會支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7 孟歡;初中生負性生活事件、元情緒及生活滿意度的相關(guān)研究[D];渤海大學;2017年
8 葉利云;負性生活事件與大中學生人生目標:基本心理需要中介作用[D];杭州師范大學;2011年
9 張曉峰;初中生負性生活事件及其對自尊的影響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06612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2066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