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心理賬戶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時間管理傾向的中介作用
本文選題:時間心理賬戶 + 主觀幸福感 ; 參考:《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7年01期
【摘要】:目的:研究時間心理賬戶特征、時間管理傾向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系。方法:采用修正的時間心理賬戶特征問卷、成人時間管理傾向量表、Compell幸福感量表對275名被試進行測量;采用SPSS 22.0與AMOS 17.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時間心理賬戶損失規(guī)避和非替代性與時間管理傾向各維度呈顯著正相關(r在0.18-0.60之間,P0.01),與主觀幸福感呈顯著正相關(r=0.19,0.13,P0.01);時間心理賬戶靈活性與時間管理傾向各維度呈顯著正相關(r在0.17-0.20之間,P0.01),與主觀幸福感沒有相關性(r=0.047,P0.05);時間價值感在損失規(guī)避和非替代性與主觀幸福感關系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時間監(jiān)控觀及時間效能感在時間心理賬戶損失規(guī)避與非替代性對主觀幸福感之間起完全中介作用。通過構建結構方程模型進一步驗證了時間管理傾向是時間心理賬戶特征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中介變量。結論:時間心理賬戶特征通過時間管理傾向的中介影響主觀幸福感。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me psychological account characteristics,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Methods: 275 subjects were measured by modified time psychological account questionnaire and adult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scale (Compell well-being scale), 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SPSS 22.0 and AMOS 17.0. 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ime psychological account loss avoidance and non-substitution and time management tendency between 0.18-0.60 (P 0.01) and 0.19 0.13 (P 0.01)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time psychological account flexibility and time management tendency wer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ime psychological account flexibility and time management tendenc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0. 17 and 0. 20, but no correlation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sense of time value played an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ss avoidance, non-substitu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view of time monitoring and the sense of time efficacy play a complete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time psychological account loss avoidance and non-substitution to subjective well-being. By constructing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it is further proved that the tendency of time management is an intermediate variable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me psychological account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Conclus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me psychological account affect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ough the intermediary of time management tendency.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
【基金】: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特色研究所項目(TSS-2015-06)
【分類號】:B84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燕;;時間管理傾向研究述評[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2 隗靜;陳健芷;;時間管理傾向研究綜述[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年07期
3 王凱旋;;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生活滿意度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年11期
4 付愛兵;;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主觀幸福感相關研究[J];內(nèi)江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8期
5 劉輝;朱川;;時間管理傾向研究簡析[J];商品與質量;2011年S1期
6 石緒亮;;大學生個人自立與時間管理傾向的相關研究[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1年04期
7 紀凌開;劉華山;鄧曉紅;;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擇業(yè)效能感及其相關性[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2年02期
8 高悅;辛尤隆;黃海婷;黃霞妮;唐玉香;;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個人—組織平衡的中介作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9 趙富靜;;國內(nèi)時間管理傾向研究述評[J];考試周刊;2008年30期
10 常友善;;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J];文教資料;2013年1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宮本宏;王濤;何金彩;;大學生互聯(lián)網(wǎng)過度使用與時間管理傾向的關系[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換屆選舉暨“‘治未病’及亞健康防治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楊麗媛;畢重增;;大學生自信人格對時間管理傾向影響的初步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尹紅峰;;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學業(yè)倦怠的狀況及其關系[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張志杰;黃希庭;鳳四海;鄧麟;;青少年時間管理傾向與生活質量關系的研究[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5 王麗;李荔波;;邊境地區(qū)高中生時間管理傾向和社會適應性的關系[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牛偉華;;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7 王東宇;;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及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研究[A];全國教育與心理統(tǒng)計測量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8 劉鳳娥;黃希庭;;中學生的時間管理傾向和非智力因素的相關研究[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9 范會勇;宋鳳寧;張進輔;;中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學習動機的相關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楊勛;;時間管理傾向、焦慮對高校學生睡眠質量的影響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呂厚超;青年學生過去時間洞察力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麗媛;大學生自信人格對時間管理傾向影響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2 梁冬林;自立人格對高職高專學生時間管理傾向的影響[D];西南大學;2009年
3 趙建新;研究生時間管理傾向、生活滿意度及其關系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刁巖;時間管理傾向和學業(yè)自我效能感對碩士研究生學業(yè)拖延的影響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5年
5 姚軍;時間管理傾向、成就動機與初中生學業(yè)拖延的關系研究[D];南昌大學;2015年
6 王瀟;時間管理訓練對焦慮、抑郁和主觀幸福感的影響[D];山西大學;2014年
7 安夢斐;護理專業(yè)大學生的時間管理傾向及其與成就動機、焦慮的關系及干預[D];河南大學;2015年
8 陳泉;研究生時間管理傾向、人格特質與勝任特征的關系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9 張希;初中生時間管理傾向與社會適應性的特點及其與學業(yè)成績的關系[D];西南大學;2015年
10 王景;大學生微博成癮與時間管理傾向、自我控制的相關及干預研究[D];河南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94652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1946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