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心理論文 >

值不值得去攻擊?攻擊結果考量與主動性攻擊的關系及其fMRI證據(jù)

發(fā)布時間:2018-05-20 18:21

  本文選題:攻擊結果考量 + 主動性攻擊; 參考:《西南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攻擊行為是指有傷害某個想要避免受到傷害的個體的意圖的各種形式的行為。作為廣受學界認可的攻擊亞型分類方式,攻擊行為則慣常被分為反應性攻擊與主動性攻擊。反應性攻擊同主動性攻擊明顯的差異表現(xiàn)在行為目的和動機上,并由此導致了以上二者基于情緒、人格、社會認知過程及相應腦機制上的差異。相較于反應性攻擊,主動性攻擊是指由被攻擊目標原因之外的其他原因所驅(qū)使的(如為了獲得金錢、領地感等),有計劃的、較低情緒性的故意傷害行為。作為主動攻擊的影響因素,個體對于攻擊行為可能帶來結果的認知對于主動性攻擊的產(chǎn)生則十分重要。特別是在一般攻擊模型(General Aggression Model,GAM)與社會信息加工理論(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SIP)中均將這一觀點納入其理論模型構建。綜合國內(nèi)外研究,目前對于從宏觀整體角度對預期結果的認知過程與要素進行定義和測量尚未有定論。故本研究綜合以往的理論與概念,基于攻擊結果認知的框架,提出了攻擊結果考量的概念,即個體進行攻擊決策,尤其是主動性攻擊決策時,對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形成宏觀、總體性的認知結果的過程。與此同時,該兩個模型中也提到,個體對情境信息的處理,尤其是異質(zhì)性信息的處理可被認為是攻擊決策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且情境信息對結果認知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這也為通過情境信息操縱個體的攻擊結果考量提供了理論支撐。在試驗任務上,本研究根據(jù)經(jīng)典競爭反應時任務(Competitive Reaction Time Task,CRT)及其他前人研究,改進發(fā)展出了針對主動性攻擊測量的反應時競爭干擾任務。并基于此,在情境研究的基礎上,本研究通過使用不同強度的金錢獎勵對個體的攻擊結果考量進行操縱,以期探索攻擊結果考量與主動性攻擊的聯(lián)系。于此同時,使用fMRI技術,對攻擊結果考量的腦激活及其與主動性攻擊行為間的關系進行了初步的探索;诖,本研究旨在解決以下問題:(1)金錢獎勵是否是可行的攻擊結果考量的操縱方法(研究1);(2)攻擊結果考量是否可以預測主動性攻擊(研究1);(3)攻擊結果預期的腦激活機制如何(研究2);(4)高攻擊結果考量與低攻擊結果考量的腦激活是否具有差異(研究2);(5)攻擊結果考量的腦區(qū)激活可否對主動性攻擊行為進行預測(研究2)。本研究共包含2個子研究。研究1通過情境設想問卷的方式,采用反應時競爭干擾任務對攻擊結果考量與主動性攻擊間的關系進行探索。該研究有效參與者71人,其中男性31人,女性40人,年齡范圍18至35歲(M=23.89,SD=3.95)。在研究中,使用不同的獎勵金額對攻擊結果考量進行操縱,以探索其對主動性攻擊的影響。研究2采用了與研究1相似的研究方法,以便進一步驗證研究1的結論,同時使用fMRI技術對個體攻擊結果預期的腦激活機制、不同金錢獎勵強度下攻擊結果考量的腦激活的差異及其對攻擊性行為的預測作用進行初步的探索。研究2中有效參與者共20名(與研究1中參與者不重復),其中男性12名,女性8名,年齡范圍19至24歲(M=21.6,SD=1.73)。綜合兩個研究,得出了以下結論:(1)不同的金錢獎勵會帶來個體的攻擊結果考量的差異(t(70)=7.37,p0.001,Cohen’s d=0.91)。相較于低獎勵,個體在面對高金錢獎勵時會表現(xiàn)出更高的攻擊結果考量水平,金錢獎勵是攻擊結果考量可行的操縱方法;(2)在不同攻擊結果考量水平上,個體的主動性攻擊行為具有顯著的差異(t(70)=6.62,p0.001,Cohen’s d=0.80),且攻擊結果考量可以預測個體的主動性攻擊決策(β=0.68,p0.001,Adjust R2=0.46);(3)攻擊結果考量的大腦激活區(qū)域主要涉及包括舌回、直回、顳中回、顳下回等腦區(qū)(包含負激活);(4)高、低水平攻擊結果考量的大腦激活差異主要存在于中央前回、直回;(5)個體進行攻擊結果考量過程時,右側顳上回顳極、左側中央后回、左側舌回的激活與主動性攻擊行為之間具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
[Abstract]:In this paper ,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competitive reaction time task ( CRT ) and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 SIP ) ,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concept of attack results . ( 3 ) How the brain activation mechanism is expected by the attack results ( Study 2 ) ; ( 4 ) Whether the brain activation considering the outcome of the attack has a difference ( Study 2 ) ; ( 5 ) The brain area activation considering the results of the attack can predi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ttack result and the initiative attack . The study included 71 men , 31 women and 40 women , ranging from 18 to 35 years ( M = 23.89 , SD = 3.95 ) . In the study , different incentive amounts were used to manipulate the attack results to explore its impact on the initiative attack .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a similar manner to Study 1 in order to further validate the conclusion of study 1 . At the same time , 20 participants in study 2 ( not repeated with participants in study 1 ) were used , including 12 males and 8 females , ranging from 19 to 24 years of age ( M = 21.6 , SD = 1.73 ) . Based on two studies ,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 ( 1 ) Different monetary awards will bring about differences in the individual ' s attack results ( t ( 70 ) = 7.37 , p0.001 , Cohen ' s d = 0.91 ) . ( 3 ) The brain activation region considered by the attack results mainly involves the frontal gyrus , direct gyrus , temporal gyrus , temporal gyrus and other brain regions ( including negative activation ) , ( 4 ) high and low level attack results , the brain activation difference mainly exists in the central anterior and direct gyrus , ( 5 ) the individual carries on the attack result considering the process , the right temporal gyrus temporal pole , the left central gyrus , the left lingual gyrus activation and the initiative attack behavior ha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B84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范樂佳;張蓓;歐陽紫榕;羅興偉;李歡歡;張江華;熊燕;羅伏生;王湘;姚樹橋;;大學生人格障礙者獎賞動機及決策缺陷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6年04期

2 王曉霞;蔣成剛;李靜;馮正直;;抑郁癥患者對正性情緒圖片增強和減弱認知重評的fMRI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5年04期

3 詹慧佳;劉昌;沈汪兵;;創(chuàng)造性思維四階段的神經(jīng)基礎[J];心理科學進展;2015年02期

4 李雨;舒華;;默認網(wǎng)絡的神經(jīng)機制、功能假設及臨床應用[J];心理科學進展;2014年02期

5 楊麗珠;杜文軒;沈悅;;特質(zhì)憤怒與反應性攻擊的綜合認知模型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11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祥鵬;陳安濤;;沖突適應效應的腦網(wǎng)絡機制[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武丹丹;大學生人際自立、線索啟動與攻擊行為的關系[D];西南大學;2016年

,

本文編號:191573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191573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350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