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yè)同一性狀態(tài)問卷中文版大學生樣本的信度與效度
本文選題:職業(yè)同一性 切入點:自我同一性 出處:《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7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在中國大學生群體中引入職業(yè)同一性狀態(tài)問卷(Professional Identity Status Questionnaire,PISQ),并檢驗其信效度。方法:二十八所大學大一至大四年級學生共593人完成職業(yè)同一性狀態(tài)問卷中文版、自我核心評價問卷和焦慮自評量表。63人在2周后進行了重測。結果:職業(yè)同一性狀態(tài)問卷中文版分為實踐探索、深度探索、職業(yè)歸屬與認同、承諾再思考四個維度,共20個項目。問卷結構的模型擬合度較好(χ~2/df=4.89,RMSEA=0.09,NNFI=0.94,CFI=0.94);總問卷和分問卷的α系數(shù)在0.75~0.92之間,間隔兩周后的重測信度在0.76~0.92之間;實踐探索和承諾再思考與自我核心評價的相關分別為0.18、-0.11(P0.01);承諾再思考與焦慮水平的相關為0.10(P0.01)。結論:職業(yè)同一性狀態(tài)問卷中文版具有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評估成年早期個體職業(yè)認同發(fā)展水平。
[Abstract]:Objective: to introduce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Status questionnaire (PISQQ) into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test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Methods: 28 freshmen to seniors completed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questionnaire. Self-core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 and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were re-tested two weeks later. Results: the Chinese version of occupational identity status questionnaire was divided into four dimensions: practical exploration, deep exploration, occupation ownership and identity, commitment to think again. There were 20 items. The model fit of the questionnaire structure was good (蠂 ~ 2 / df/ df/ 4.89 / RMSEAA 0.09 / NNFI ~ (0.94)), the 偽 coefficient of the total questionnaire and sub-questionnaire was 0.75 ~ 0.92, and the test-retest reliability was 0.760.92 after the interval of two week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ractical exploration and commitment rethinking and self-core evaluation was 0.18- 0.11P0.01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mmitment rethinking and anxiety level was 0.10p0.01.Conclusion: the Chinese version of occupational identity status questionnaire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t can be used to asses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individual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early adulthood.
【作者單位】: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
【基金】:廣東省哲社“十二五規(guī)劃”學科共建項目(GD15XXL03) 廣東省教育廳青年創(chuàng)新人才項目(2014WQNCX123)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科研課題(14SKY20)的資助
【分類號】:B844.2;D66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旭;;情景因素對同一性形成的影響[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6年02期
2 柴曉運;龔少英;;青少年的同一性實驗: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視角[J];心理科學進展;2011年03期
3 胡瑞恒;;同一性的概念、形成及其發(fā)展[J];傳承;2012年12期
4 李文道;鄒泓;趙霞;;大學生同一性發(fā)展及其與親子依戀的關系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5 張日f;同一性與青年期同一性地位的研究——同一性地位的構成及其自我測定[J];心理科學;2000年04期
6 高茹;;從青少年自畫像分析同一性類型[J];新課程(教師版);2007年04期
7 丁雪辰;李丹;;同一性風格與青少年適應問題的相關研究述評[J];心理研究;2011年01期
8 劉楠;張雅明;;同一性風格: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的新視角[J];心理科學進展;2010年04期
9 趙心蕊;;青少年權威接納混亂的主要原因分析——由“三星崇拜”引發(fā)的同一性思考[J];青年與社會;2013年02期
10 劉巖松;張紹波;;達斡爾族和漢族高一學生同一性狀態(tài)的比較研究[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2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呂雪皎;職業(yè)同一性及其與家庭環(huán)境的關系[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蔣璐;大學生職業(yè)同一性及其與性格優(yōu)點、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3 袁麗麗;大學生職業(yè)同一性的測量及干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4 張建飛;不同同一性地位初中生的情緒特征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陳香;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發(fā)展——同一性地位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D];河北大學;2001年
6 劉中霞;青少年同一性風格的發(fā)展與個體健康關系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62489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1624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