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對面孔的注意偏向:面孔性別和面孔吸引力的影響
本文關(guān)鍵詞:男女對面孔的注意偏向:面孔性別和面孔吸引力的影響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面孔性別 面孔吸引力 注意偏向 進化心理學
【摘要】:采用經(jīng)典點探測范式研究男女對面孔的注意偏向及其內(nèi)在機制,實驗1僅從面孔性別角度進行考慮,結(jié)果顯示女性比男性對面孔有更大的注意偏向,其具體成分為注意定向;實驗2同時從面孔性別和面孔吸引力角度進行考慮,結(jié)果顯示被試對女性面孔有顯著注意偏向,其成分為注意脫離困難;女性對低吸引力女性面孔有顯著注意偏向,成分為注意定向;女性對高吸引力男性面孔有顯著注意偏向,對低吸引力男性面孔的注意成分為注意回避和脫離易化.綜合實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人們對面孔的注意符合進化心理學的解釋,面孔注意機制的研究最好選用具有明顯性別特征的面孔材料.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密蘇里大學圣路易斯校區(qū)教育與心理學院;
【基金】:國家“211”工程重點科學基金項目(TR201208-5)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11XJC90003)
【分類號】:B842
【正文快照】: 人們對面孔的認知存在著性別差異,表現(xiàn)為男性的空間認知能力強于女性,而女性比男性具有更好的面孔認知能力[1-2].例如,呂勇等[3]采用“學習—再認”范式發(fā)現(xiàn)女性被試對有外部特征的男女面孔再認成績均好于男性被試;而對無外部特征面孔,男女被試的再認成績不存在差異;此外,有研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呂勇;于樂;劉亞平;;面孔再認能力性別差異的實驗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0年01期
2 唐利平,黃希庭;擇偶觀的進化論取向述評[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3 張妍;孔繁昌;陳紅;向燕輝;高笑;陳敏燕;;男性對女性面孔吸引力的認知偏好:來自ERP的證據(jù)[J];心理學報;2010年11期
4 高笑;王泉川;陳紅;王寶英;趙光;;胖負面身體自我女性對身體信息注意偏向成分的時間進程:一項眼動追蹤研究[J];心理學報;2012年04期
5 白露,馬慧,黃宇霞,羅躍嘉;中國情緒圖片系統(tǒng)的編制——在46名中國大學生中的試用[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5年11期
6 李海江;楊娟;袁祥勇;覃義貴;張慶林;;低自尊個體對拒絕性信息的注意偏向[J];心理科學進展;2012年10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妍;孔繁昌;郭英;任俊;陳紅;;內(nèi)隱還是外顯記憶:對女性面孔吸引力記憶偏好的ERP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1期
2 王上飛;趙瑞;王煦法;;基于心理量表的情感圖像檢索性能評價方法研究[J];電路與系統(tǒng)學報;2010年01期
3 武人杰;;圖像層次語義描述的初步研究[J];電腦開發(fā)與應(yīng)用;2011年05期
4 李嘉雯;馮正直;廖成菊;蔣娟;王曉霞;;情緒效價強度對抑郁癥狀個體認知控制的影響[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1年10期
5 趙迎春;張勁松;韓晶晶;任芳;蔡汝剛;;中國兒童情感評價圖片庫(7~14歲,上海版)的建立[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9年03期
6 邵昌玉;胡珍;;當代大學生戀愛觀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3年05期
7 齊亞靜;劉惠軍;;關(guān)系評價對助人行為的影響:自尊的中介和調(diào)節(jié)作用[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3年05期
8 李文杰;雷勇華;吳志芳;;面孔吸引力的研究歷史和進展[J];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13年06期
9 劉素凡;葛操;;內(nèi)隱擇偶觀的理論假設(shè)[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10 ;Emotional expectations influence neural sensitivity to fearful faces in humans: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study[J];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10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皇甫樺彥;汪娟娟;;進化心理學的女性擇偶觀及批評[A];性與性別研究(第1輯)——社會性別與心理學研究[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雷鳴;PTSD大學生的認知情緒特征與心理復(fù)原[D];西南大學;2011年
2 張文海;青少年情緒調(diào)節(jié)的ERP和fMRI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3 黃會欣;內(nèi)隱學習:注意、目標、情緒與年齡的影響[D];蘇州大學;2011年
4 牟君;抑郁癥的腦功能磁共振和蛋白組學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7年
5 錢國英;情緒記憶的特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金宇;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社會認知缺陷的神經(jīng)心理機制及早期篩查工具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7 陳湛a;情緒詞匯加工的心理生理和病理機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08年
8 董光恒;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啟動對沖動控制影響的差異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9 張敏;青少年情緒彈性及其對認知的影響[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10 范會勇;大學生情緒智力的測量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明書;農(nóng)村未婚青年擇偶觀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于潔;不同情緒刺激下運動員執(zhí)行控制特征及機制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段梅玲;大學生內(nèi)隱—外顯性態(tài)度的測量與關(guān)系[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白新榮;不同性質(zhì)情緒對大學生心理理論的影響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5 曲滔滔;眉毛在面孔識別中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向],
本文編號:129886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1298860.html